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22:40:12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导学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及两河流域文明的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治概况,了解汉谟拉比的主要贡献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及其实质,认识国家法律所具有的阶级性
基础主干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请分别写出右图两条河流(A、B)的名称。
A: ;B: 。
2.右图区域称为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3.在此区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泥版,上面的文字被称为“ ”。
史料研习:
思维导引: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古巴比伦王国
“第六代国王”指的是谁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1.“第六代国王”: 。
2.历史功绩:
(1)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 事业。
(2)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 国家。
(3)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
(4)制定《 》。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王朝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起来,第六代国王用了近35年的时间大体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他还致力兴修河渠,发展经济。
——摘编自刘家和《世界上古史》
思维导引: 1.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汉谟拉比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而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统治者。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完善《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国家
制定者 汉谟拉比
内容 社会等级 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重要制度 奴隶制度发达, 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经济领域 有关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 比较活跃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 的成文法典
2.右侧史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1)《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能清晰地了解 。
(2)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 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传统源远流长。
思维导引: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反映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但是它所体现的崇高正义精神和伦理精神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两河流域各种法典中,《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任务一 探文明起源
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猖獗的洪水”可能来自哪些河流 这些河流位于图中的哪一位置 (字母)
任务二 识文明成果
(2)若进行研究性学习,上面三幅图片还可用于探究哪些历史课题 (写出两例)列出探究课题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
历史课题 使用到的材料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一、图二、图三
图三 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文化成就 图一、图二
任务三 究法典实质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3)通过上述规定我们可以了解古巴比伦哪些社会状况 这部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A层 基础必会
1.某同学为介绍某地区古代文明,初拟了一个提纲,其中有“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据此可知,该同学介绍的文明发源于 ( )
A.非洲尼罗河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河 D.美洲亚马孙河
2.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载入史册。这个时期的古巴比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农业发展的需要
C.《汉谟拉比法典》的实施
D.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3.(2022 成都期中)在古巴比伦,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反映了 ( )
A.古巴比伦严格的等级制度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王国国力强盛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一现象可以在《汉谟拉比法典》的哪些记述内容中得以印证 ( )
A.社会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B.俘获的战俘作为奴隶
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D.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5.(2022 南阳期中)《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典,开创了人类法治管理的先河,汉谟拉比所坚持的“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的立法原则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 ( )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C.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
D.汉谟拉比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B层 能力进阶
6.《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国王在太阳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标的浮雕;在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在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7.(2022·佛山期末)《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使定罪量刑有了依据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亚两河流域考古发掘出了一些城市遗址,还发现了大量写有文字的泥版,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缺石头和金属,城市用泥土建筑,文字也主要书写在泥版上,所以两河流域文明又被称为“泥土建立起来的文明”。
(1)两河流域什么时候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材料一中书写在泥版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材料二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史实说明汉谟拉比是“雄才大略的国君”。
材料三 在汉谟拉比法律的保护下,(古巴比伦的)商业逐渐繁荣,从成千上万块泥版上可以得到验证。谷物、油、枣子、皮革,还有陶罐,全部由承担重载的驴子组建的商队运往邻近的国家。古巴比伦换取的是金、银、铜、石头、木料、盐、奴隶,以及很多其他的货物。
(3)根据材料三,说说古巴比伦商业繁荣的原因。材料中的“汉谟拉比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C层 创新挑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早期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动产、地产、商业、家庭、伤害与劳工……刑罚有鞭打、焚烧、断手足等方式。从法典中可知,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睡虎地秦简》和《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两部法律有何共同特征。
(2)两件文物除了对研究当时的法律有价值,还有什么历史价值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导学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及两河流域文明的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治概况,了解汉谟拉比的主要贡献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及其实质,认识国家法律所具有的阶级性
基础主干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请分别写出右图两条河流(A、B)的名称。
A:幼发拉底河;B:底格里斯河。
2.右图区域称为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3.在此区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泥版,上面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史料研习:
思维导引: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古巴比伦王国
“第六代国王”指的是谁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1.“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2.历史功绩:
(1)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2)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4)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王朝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起来,第六代国王用了近35年的时间大体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他还致力兴修河渠,发展经济。
——摘编自刘家和《世界上古史》
思维导引: 1.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汉谟拉比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而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统治者。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完善《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国家 古代巴比伦
制定者 汉谟拉比
内容 社会等级 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重要制度 奴隶制度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经济领域 有关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右侧史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1)《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能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思维导引: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反映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但是它所体现的崇高正义精神和伦理精神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两河流域各种法典中,《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任务一 探文明起源
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猖獗的洪水”可能来自哪些河流 这些河流位于图中的哪一位置 (字母)
答: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位置:B。
任务二 识文明成果
(2)若进行研究性学习,上面三幅图片还可用于探究哪些历史课题 (写出两例)列出探究课题中你所使用到的材料。
历史课题 使用到的材料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图一、图二、图三
图三 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文化成就 图一、图二
任务三 究法典实质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3)通过上述规定我们可以了解古巴比伦哪些社会状况 这部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答:状况: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情况;奴隶制度相当发达等。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A层 基础必会
1.某同学为介绍某地区古代文明,初拟了一个提纲,其中有“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据此可知,该同学介绍的文明发源于 (B)
A.非洲尼罗河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河 D.美洲亚马孙河
2.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载入史册。这个时期的古巴比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D)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农业发展的需要
C.《汉谟拉比法典》的实施
D.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3.(2022 成都期中)在古巴比伦,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反映了 (B)
A.古巴比伦严格的等级制度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王国国力强盛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一现象可以在《汉谟拉比法典》的哪些记述内容中得以印证 (D)
A.社会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B.俘获的战俘作为奴隶
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D.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5.(2022 南阳期中)《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典,开创了人类法治管理的先河,汉谟拉比所坚持的“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的立法原则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 (B)
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C.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
D.汉谟拉比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B层 能力进阶
6.《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国王在太阳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标的浮雕;在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在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A)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7.(2022·佛山期末)《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D)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使定罪量刑有了依据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亚两河流域考古发掘出了一些城市遗址,还发现了大量写有文字的泥版,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缺石头和金属,城市用泥土建筑,文字也主要书写在泥版上,所以两河流域文明又被称为“泥土建立起来的文明”。
(1)两河流域什么时候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材料一中书写在泥版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答:约公元前3500年;楔形文字。
材料二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史实说明汉谟拉比是“雄才大略的国君”。
答: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所以他是“雄才大略的国君”。
材料三 在汉谟拉比法律的保护下,(古巴比伦的)商业逐渐繁荣,从成千上万块泥版上可以得到验证。谷物、油、枣子、皮革,还有陶罐,全部由承担重载的驴子组建的商队运往邻近的国家。古巴比伦换取的是金、银、铜、石头、木料、盐、奴隶,以及很多其他的货物。
(3)根据材料三,说说古巴比伦商业繁荣的原因。材料中的“汉谟拉比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答:原因:成文法保护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来往交通发达等。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层 创新挑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早期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动产、地产、商业、家庭、伤害与劳工……刑罚有鞭打、焚烧、断手足等方式。从法典中可知,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睡虎地秦简》和《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两部法律有何共同特征。
答:共同特征:内容都比较丰富,都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
(2)两件文物除了对研究当时的法律有价值,还有什么历史价值
答:是了解当时文字、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