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标: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史料、图片等历史资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2.知道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学习航海家们的精神。
3.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美洲、绕非洲到东方以及环球航行的航路。西方史学界有人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他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达迦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54人;
麦哲伦船队出发265人,生还18人,麦哲伦死于菲律宾。
为什么欧洲人要冒险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情境思考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材料反映了欧洲人的什么心态?
结合当时西欧经济社会的变化说说为什么欧洲人对黄金如此狂热?
西欧社会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材料二: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马可 波罗
“黄金热”
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激起欧洲人的“寻金热”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 波罗行纪》
商业危机:
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直接原因)
世 界 地 图
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海洋,欧洲人想要征服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对地球的了解
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地圆说》
多桅帆船
星盘
沙漏
罗盘针
客观条件
2.哥伦布“发现”美洲
好望角
请从国别、航行时间、支持国、航海路线等方面简单介绍航海家们远航之旅,并画出航海路线。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横渡大西洋---美洲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葡萄牙---好望角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位于纽约中心公园的哥伦布雕像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人物 时间 支持
国王 路线
迪亚士 1487—
1488年 葡萄牙 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始终认为到达的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达·伽马 1497—
1498年 葡萄牙 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路
麦哲伦 1519—
1522年 西班牙 其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商贸中心
地中海区域
大西洋沿岸
材料一:《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等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殖民者利用掠夺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促使殖民国家迅 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对欧洲: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开始海外殖民。
1420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
1620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
比较上面两幅地图,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渐确立起来。
亚洲的茶、非洲的咖啡传入欧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传入亚洲、欧洲;欧洲的马、牛、养以及橄榄传入美洲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面对两座纪念意义相悖的纪念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
菲律宾麦哲伦殉难纪念碑
菲律宾拉普拉普酋长(杀死麦哲伦)纪念碑
对亚非拉地区:引发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带来西方文明,促进了当地旧制度的瓦解。
多维角度点评新航路开辟
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冲击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其近代化进程。
推动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加强各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早期殖民扩张,给东方带来灾难和屈辱,导致落后。
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世界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PK
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间,明朝宦官郑和七次代表政府率船队远航西洋。
西洋是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地区,包括南海、印度洋一带。
西 洋
印度洋
明
郑和下西洋 (注意比较东西方的远航)
(15-16世纪)中、西航海组织方面和任务的对比
国别 船队
性质 经费
来源 航海
目的 船队
成员 扮演
角色 结果
中国方式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
支付 宣扬
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
使团
西洋方式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获取黄金、香料、新土地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
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据下表分析造成中西航海不同的原因和结果
经费困难、
被迫中断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探寻新航路
原因
条件
四位航海家
影响
最根本:资本主义萌芽
关注东方,寻金热
传统商路的堵塞
罗盘、造船技术、地圆学说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美洲
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
1519年,麦哲伦,西班牙,环球航行(船队完成)
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课堂小结
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鼓励 B.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C.航海技术的进步 D.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B
训练评价
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
A.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B.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
C.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D
3. 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下列能印证地圆说正确性的是( )
A.中国“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B.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C.达·伽马横渡印度洋
D.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
4.如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达东方,该地图( )
A.有可能绘制于新航路开辟以前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A
5.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
A.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