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7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3 10:4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 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杭州有诸多的景点, 以下景点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飞来峰 B.南宋皇帝“躬耕"的八卦田遗址公园 C.瑶琳仙境溶洞 D.西溪湿地圈
第 1 页(共 10 页)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C. 沙漠中的石蘑菇 B. 海岸的“怪石”D.
4.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火山湖
喜马拉雅山
A.
C.
新疆魔鬼城堡 B.
太白山冰斗湖 D.
甘肃掌状冲沟
钦村水库大坝
5.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
为主, 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6.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
C.
) (
D.
)A. B.
7.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 280 米
D.甲处海拔最高, 丁处海拔最低
8.根据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
A.C
处是山脊
C.A
位于
B
的西南方
)B.D 处是峭壁
D.海拔最高的是 B 处
第 2 页(共 10 页)
9.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10.某中学户外训练营举行登山活动。读图, 据此回答(1)(2)题。
(1)4 条登山路线中, 坡度最平缓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甲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峭壁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二 、填空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 C 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
(2)沿图中两山坡 E 和 F 爬山, 较省力的是沿 山坡。
12.读图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 3 页(共 10 页)
(1)A 表示的地形是 ,B 表示的地形是 。
(2)B、H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乙山位于甲山的 方向, 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2 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
离是 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填名称)处。
13.读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A.B 两地高度,较高的是 地。
(2)某同学欲攀登 B 高地,有 CB .DB 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路线。判断理由
是: 。
三 、解答题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写出以下序号所代表的地形部位。
(1) ① ② ③ ④ ⑦
第 4 页(共 10 页)
15.周日, 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 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 F 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 。
(2)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 可能出现在 处(填数字)。
(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 地。
(4)若量得 D 和 G 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6 厘米, 那么 D 和 G 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千米。
第 5 页(共 10 页)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判读,地形类型主要有, 高原,平原,山地, 盆地,丘陵。
根据地形类型的判读,一共有五种。根据题意可知,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
故答案为: C。
2.A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
作用, 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 川等, 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
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
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 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
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
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A:飞来峰,属于内力作用。
B:南宋皇帝“躬耕"的八卦田遗址公园, 属于外力作用。
C:瑶琳仙境溶洞, 属于外力作用。
D:西溪湿地, 属于外力作用。
故选 A.
3.解: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四个选项中 火山湖、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蘑菇石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海岸的“怪石”是由流
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 6 页(共 10 页)
故选: A.
4.解:读图可知, 新疆魔鬼城堡属于风力作用, 故 A 错误。
甘肃掌状冲沟是流水冲积作用形成的,故 B 正确。
太白山冰斗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故 C 错误。
美丽的水库大坝是人类的活动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B。
5.解: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选项 ABC 叙述错误, 不符
合题意。
故选: D。
6.解: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
活动;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四个选项中只有 A 蘑菇石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故选: A.
7.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 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等高 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等高线稀疏表 示坡缓。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
A.甲处等高线密集坡陡, 乙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 因此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费力.故不符合
题意.
B.丙丁两处比较, 丁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丙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故不符合题意.
C.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 280 米.故符合题意.
D.甲处海拔和丁处海拔相等,都是 280 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解: 结合图示来看,C 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谷;D 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属于峭壁; 结合
指向标来看,A 在 B 点的西北方向; 海拔最高的地点是山顶处,海拔高度是 578 米。
故选: B。
第 7 页(共 10 页)
9.C
【解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 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 在下 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 U 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
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是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造成的,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0.(1)C
(2)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
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1)、4 条登山路线中, ③ 走的路程最长, 经历的等高线是最稀疏的,所以,坡度最平缓的是 ③ 。
ABD 不符合题意,C 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2)、甲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鞍部。甲处正好位于等高线对称的地方,位于两座山的中间,地势相对低
洼的地方。 ACD 不符合题意, B 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二 、填空题
11.解:(1)图中字母 C 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为鞍部, 该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
(2)沿图中两山坡 E 和 F 爬山, 较省力的是沿 E 山坡,该山坡等高线比较稀疏。
故答案为:(1)鞍部;(2)E。
12.
解:(1)A 地地形为鞍部, 该点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B 地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为山
谷。
(2)B、H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B,判断理由是 B 处等高线比 H 处密集。
(3)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 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2 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第 8 页(共 10 页)
2×15000=30000 厘米=300 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G 陡崖处,该处等高线重合。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2)B;B 处等高线比 H 处密集;(3)西南;300;(4)陡崖。
13.(1)B
(2)DB;DB 处等高线比 CB 间稀疏, 坡平缓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 等高线条
数越多。
(1)由地形图可知,B 处海拔明显高于 A 处;
(2)由图可知,CB 的等高线明显比 DB 更加密集,即 CB 处坡度更加陡峭, DB 坡度比较缓;
故答案为:(1)B;(2)DB; DB 处等高线比 CB 间稀疏,坡平缓。
三 、解答题
14.(1)山脊;山谷; 山顶;鞍部; 峭壁
【解析】(1)山顶: 也可称山峰, 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 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 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对照以上分析, 1 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脊;
2 处,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谷;
3 处, 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为山顶;
4 处, 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为鞍部;
5 处, 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为峭壁。
15.(1)山顶
(2)1
(3)C
第 9 页(共 10 页)
(4)3
【解析】此题以地形图为依托, 考查等高线, 判断地形等。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 的是山峰。河流发源于山谷, 1 位于山谷。此地形图比例尺为 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 500 米。攀
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C 为峭壁。
(1)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的是山峰。 F 为等高线最高位置,故为山顶。 (2)河流发源于山谷, 1 位于山谷。故 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 1.
(3)攀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 C 为峭壁。
(4)此地形图比例尺为 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 500 米。 若量得 D 和 G 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6 厘米,
那么 D 和 G 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3 千米。
故答案为:(1) 山顶(2) 1(3) C(4) 3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