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素养导学
历史解释: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的出现;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学家、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新式学堂的出现和科举制的废除,认识到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主干落实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改革教育体制 (1)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纸:上海的《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2)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3)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
(1)20世纪初期: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解放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音乐: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4.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任务驱动
【时空观念 看变化】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 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4分)
答:由培养官僚士绅发展为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新式学堂侧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2)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4分)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
答: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
【历史解释 析意义】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 787所,1912年增至82 272所;学生则从1 006 743人增至2 933 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2分),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2分)
答:含义: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图像史料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易错易混
1.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A)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
2.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C)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3.(2022 广东中考)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B)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4.它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A)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5.(2023·茂名电白期末)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D)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6.(2023 广州海珠期末)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大批艺术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是 (A)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7.(2022 滨州中考)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 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 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材料反映出聂耳 (B)
A.追求艺术的完美 B.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C.努力成为小提琴家 D.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8.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 (D)
A.电影《歌女红牡丹》 B.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 D.大型歌剧《白毛女》
9.1905年,适逢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触发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电影的灵感。他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若干片段拍摄成电影。这部电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B)
A.有声电影 B.无声电影 C.彩色电影 D.数字电影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的学校按创办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4分)(写出序号即可)
答:①④③②。
材料二 李振九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振九参加洛阳县县试,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称,也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
(2)李振九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原因: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材料三
(3)图一《申报》是何时何地创立的 (4分)图二商务印书馆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答:187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材料四
(4)请依次写出图三至图五的作者。(6分)
答:鲁迅、聂耳和田汉、冼星海。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从这些文学家、艺术家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分)
答:不怕困难,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关心国家命运等。(言之有理即可)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素养导学
历史解释: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的出现;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学家、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新式学堂的出现和科举制的废除,认识到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主干落实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兴办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清政府创办
改革教育体制 (1)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纸:上海的《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 》。
(2)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 》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3)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 。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
(1)20世纪初期:鲁迅的《 》《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 》、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解放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 》。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音乐: 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的《 》,后来被定为国歌;冼星海作曲的《 》。
4.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留下了《 》《马路天使》《 》等经典影片。
任务驱动
【时空观念 看变化】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 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4分)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
【历史解释 析意义】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 787所,1912年增至82 272所;学生则从1 006 743人增至2 933 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2分),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2分)
图像史料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易错易混
1.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 )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
2.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3.(2022 广东中考)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4.它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5.(2023·茂名电白期末)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 )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6.(2023 广州海珠期末)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大批艺术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是 (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冼星海 D.聂耳
7.(2022 滨州中考)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 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 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材料反映出聂耳 ( )
A.追求艺术的完美 B.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C.努力成为小提琴家 D.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8.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 ( )
A.电影《歌女红牡丹》 B.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 D.大型歌剧《白毛女》
9.1905年,适逢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触发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电影的灵感。他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若干片段拍摄成电影。这部电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 )
A.有声电影 B.无声电影 C.彩色电影 D.数字电影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的学校按创办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4分)(写出序号即可)
材料二 李振九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振九参加洛阳县县试,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称,也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
(2)李振九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3)图一《申报》是何时何地创立的 (4分)图二商务印书馆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材料四
(4)请依次写出图三至图五的作者。(6分)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从这些文学家、艺术家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