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素养导学
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相关史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通过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主干落实
一、九一八事变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爆发 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于次日清晨占领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扶植 在长春建立 ,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 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 战争的序幕
抗战 局部 抗战 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 ,抵抗日军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二、一二·九运动
1.背景——华北危机: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3.经过: 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等。
5.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背景:1936年冬,中国军队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使全国振奋,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 政策的感召;蒋介石坚持“ ”的政策。
2.发动: 年12月12日, 、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3.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条件,西安事变 。
5.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任务驱动
历史解释 国之耻】
材料一 歌曲:《松花江上》(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1)20世纪30年代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表达出了怎样的感情 (2分)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人民被迫脱离家乡 (2分)
【家国情怀 国之怒】
材料二 严峻的形势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2)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学生运动 (2分)
【史料实证 国之幸】
材料三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道的一则消息
(3)材料三事件的策划者是谁 (2分)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分)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分)
材料四 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分)
图像史料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生命、开创未来。
易错易混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而不是全国性抗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还没有正式形成。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 ( )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C.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东北抗战史料选编》记录这样一则史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当时两连骑兵应战,但日寇大军从四面会合,“两连人大部殉国”。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旅顺大屠杀
3.(2023 广州白云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沈阳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描写家乡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
A.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携手北伐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4.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英雄人物可以填写在①处的是 (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
英雄人物 林则徐 邓世昌 ①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学良 D.杨虎城
5.“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6.(2023 汕头澄海期末)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7.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指 (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1936 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①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② 停止一切内战
…… ……
⑧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五四运动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9.(2022 广州增城模拟)张学良、杨虎城在《告全体将士书中》号召:“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由此可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希望 ( )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消灭红军,统一中国
C.中日亲善,共存共荣 D.国共合作,联合执政
10.(2023·茂名电白期末)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1.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中说道:“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放弃两党分歧,支持国民党抗日活动 B.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C.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全国的统一 D.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以实现民主共和
12.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竭尽所能使事态向和平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势力没有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蒋介石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事变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此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 ( )
A.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主要因为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C.使中国内战的局面彻底终结 D.是中国共产党全力调解结果
13.张学良(1901-2001)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2分)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4分)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 (2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素养导学
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相关史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通过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主干落实
一、九一八事变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抗战 局部 抗战 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一二·九运动
1.背景——华北危机: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3.经过: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5.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背景:1936年冬,中国军队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使全国振奋,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发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3.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任务驱动
历史解释 国之耻】
材料一 歌曲:《松花江上》(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1)20世纪30年代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表达出了怎样的感情 (2分)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人民被迫脱离家乡 (2分)
答:感情:对日寇侵略的愤懑,对流离失所的悲痛,还有对家乡的热爱。九一八事变之后。
【家国情怀 国之怒】
材料二 严峻的形势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2)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学生运动 (2分)
答: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史料实证 国之幸】
材料三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道的一则消息
(3)材料三事件的策划者是谁 (2分)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分)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分)
答:张学良、杨虎城。目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材料四 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分)
答:如果发生内战,日本将乘机扩大侵略中国的战争,不利于抗日,不利于人民,不利于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图像史料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生命、开创未来。
易错易混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而不是全国性抗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还没有正式形成。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 (D)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C.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东北抗战史料选编》记录这样一则史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当时两连骑兵应战,但日寇大军从四面会合,“两连人大部殉国”。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旅顺大屠杀
3.(2023 广州白云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沈阳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描写家乡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A.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携手北伐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4.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英雄人物可以填写在①处的是 (A)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
英雄人物 林则徐 邓世昌 ①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学良 D.杨虎城
5.“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D)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6.(2023 汕头澄海期末)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C)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7.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指 (C)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1936 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D)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①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② 停止一切内战
…… ……
⑧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五四运动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9.(2022 广州增城模拟)张学良、杨虎城在《告全体将士书中》号召:“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由此可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希望 (A)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消灭红军,统一中国
C.中日亲善,共存共荣 D.国共合作,联合执政
10.(2023·茂名电白期末)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C)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1.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中说道:“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B)
A.放弃两党分歧,支持国民党抗日活动 B.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C.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全国的统一 D.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以实现民主共和
12.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竭尽所能使事态向和平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势力没有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蒋介石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事变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此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 (A)
A.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主要因为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C.使中国内战的局面彻底终结 D.是中国共产党全力调解结果
13.张学良(1901-2001)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C)
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2分)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答: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4分)
答: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4分)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 (2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