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20:07:42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素养导学
唯物史观: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 时空观念: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内容以及口号和主张的不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进步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主干落实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内 容 代 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2.评价: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②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任务驱动
【史料实证·因果探源】
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分)
答: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唯物史观·思想引领】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2)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2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答: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
作用:他们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家国情怀·反思汲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制度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文化近代化。
2.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 青岛中考)“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A)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地位
2.《青年杂志》在封面人物的选取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如图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呼唤的时代主题是(D)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3.(2022 北京中考)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4.陈独秀在回应外界攻击时说:“他们所非难本志《青年杂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B)
A.主张兼容并包 B.冲击了封建礼教
C.支持“尊孔复古” D.传播马克思主义
5.(2022 山西中考)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A)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6.(2022 广州中考)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D)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7.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D)
A.实业救国 B.扶清灭洋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8.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D)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
9.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 (B)
A.辛亥革命弘扬了民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D.新文化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0.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据此分析可知(A)
A.新文化运动存在片面性 B.胡适观点是当时主流观点
C.新文化运动阵营已分化 D.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11.(2023 佛山南海期中)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新文化运动的躁动就没有五四运动这样空前规模的爱国群众运动,也不可能形成独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C)
A.打击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如表为陈独秀相关活动列表
时间 活动
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科学与民主
1916年11月 陈独秀因书社资金问题来到北京,结交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共同研讨《新青年》的出版
1917年1月 陈独秀收到胡适来稿,即《文学改良刍议》,立即作了一篇《文学革命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标
1918年4月 鲁迅创作了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陈独秀不断向鲁迅约稿,鲁迅自此进入文学革命的阵营
材料三 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称帝后引发了什么局面 (4分)并说明他的行为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4分)
答:局面: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意思对即可)联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意思相近即可)
(2)依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4分)
答:发表文章(创办杂志);结交进步人士;提出革命的目标;进行文学革命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观点。(2分)谈谈你是否赞同该观点,(2分)并说明理由。(2分)
答: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意思对即可)不赞同;理由: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精华值得继承,不应该全盘否定。(意思对即可)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素养导学
唯物史观: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 时空观念: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内容以及口号和主张的不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进步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主干落实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 的局面之中
兴起标志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代表人物 、胡适、李大钊、 等
主要阵地 《 》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内 容 代 表
抨击 鲁迅的《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 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 由 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胡适的《 》、陈独秀的《 》
2.评价: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为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②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 的潮流。
(2)局限性:对于中国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任务驱动
【史料实证·因果探源】
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分)
【唯物史观·思想引领】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2)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2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家国情怀·反思汲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制度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文化近代化。
2.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
思维构建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 青岛中考)“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地位
2.《青年杂志》在封面人物的选取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如图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呼唤的时代主题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3.(2022 北京中考)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4.陈独秀在回应外界攻击时说:“他们所非难本志《青年杂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兼容并包 B.冲击了封建礼教
C.支持“尊孔复古” D.传播马克思主义
5.(2022 山西中考)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6.(2022 广州中考)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7.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实业救国 B.扶清灭洋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8.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
9.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 ( )
A.辛亥革命弘扬了民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D.新文化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0.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据此分析可知( )
A.新文化运动存在片面性 B.胡适观点是当时主流观点
C.新文化运动阵营已分化 D.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11.(2023 佛山南海期中)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新文化运动的躁动就没有五四运动这样空前规模的爱国群众运动,也不可能形成独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打击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如表为陈独秀相关活动列表
时间 活动
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科学与民主
1916年11月 陈独秀因书社资金问题来到北京,结交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共同研讨《新青年》的出版
1917年1月 陈独秀收到胡适来稿,即《文学改良刍议》,立即作了一篇《文学革命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标
1918年4月 鲁迅创作了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陈独秀不断向鲁迅约稿,鲁迅自此进入文学革命的阵营
材料三 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称帝后引发了什么局面 (4分)并说明他的行为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观点。(2分)谈谈你是否赞同该观点,(2分)并说明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