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课题:《人类的朋友》
选自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技能领域:用线条和色彩,捕捉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态,并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创作时的心情故事,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③情感领域:在感受艺术作品精彩之余,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善待动物。树立动物与人类友好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难点: 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描绘动物的精彩瞬间。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仪
学生:各种形式的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结构特点及动物表现的常见技法。尝试用线造型的表现手法来临摹和写生动物。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明白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密切关系。
在这节课里,通过老师收集的资料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绘画的多种表现技法和不同工具、材料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尝试和创新,同时所画动物是自己最喜欢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课件播放一段大熊猫的视频。
导言:大家刚才看到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大熊猫,感觉非常可爱。它们和人类和谐的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大熊猫视频,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本节课。
2.交流阶段
欣赏不同类别的动物图片,不管是天上飞的,陆地上跑的,海洋中游的,动物无处不在。“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给大地增添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然后对照绘画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回答下面问题?
对照两者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幅是照片记录,一幅是绘画记录。
引出下面问题:1、你喜欢记录哪些动物?2、平时你会用哪种方式记录?
学生回答:有照片、有摄像、有绘画。
通过学生回答的绘画记录,进一步引出本节课重点绘画的表现形式以及方法。学生欣赏绘画的4种方式,线描方式记录、素描方式记录、国画记录方式、油画记录方式等。
抓住学生的对几种方式记录的效果,让学生探究如何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动物?学生正在讨论,老师接着展示大师丢勒的作品《兔子》绘画的步骤,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过程方法:1、起稿2、描绘3、调整4、完成。
欣赏学生们的作品,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通过探索对比方式激起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再以汇报的方式展示同龄学生的作品,动物图片资料,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绘画学习的热情。
3.体验阶段
结合前面的欣赏激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一个或多个动物造型。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以线条为主;以色彩为主;以明暗为主等。
学生开始完成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针学生中绘画,解决以下问题:
A解决绘画中的构图问题;
B解决绘画是否完整的问题;
C解决如何采用其他材料表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了解基本学情,分析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作画的基本要求,尝试解决构图和画面完整性的问题。
4、作业交流、评析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也可由教师点评。(但尽量挖掘出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学生,帮助树立他们的自信,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充分体现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民主、平等的精神。
5、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下面大家欣赏两组图片大熊猫和吉利熊猫汽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答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后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绘本》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感受人类与动物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
师课堂总结:同学们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关爱动物,保护动物,关心他人,关爱生命,让我们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将主体拓展、延伸,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