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2 08:32: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15 无言之美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重点)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难点)
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难点)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无言之美”有三种境界,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朱光潜笔下的《无言之美》。
新知导入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他一直寻求中西美学的融合,他的《诗论》一书,就是试图用西方的美学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规律。他的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文学常识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改。本文是朱光潜1924年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用白话文发表的美学处女作,学界普遍视其为朱光潜美学生涯的开端。虽然对于无言之美的阐释,朱光潜主要依据了古希腊艺术的“静穆”原则,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朱光潜对美的理解根本上是受中国古典审美经验影响。
文学常识
niān

读读写写
yùn

lǒnɡ
liáo
yàn
zhū
chèn



é
miǎo
chuànɡ
pín
xiào
注意区分地名“峨眉”。
意蕴( ) 附丽( ) 姑且
笼统( ) 蛾眉( ) 寂寥( )
谚语( ) 铢两悉称( )( )
心旷神怡( )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
目不忍睹( ) 信手拈来( )
缥缈( ) 譬如( ) 闲情逸致
怆然( ) 颦( ) 惟妙惟肖( )
新知讲解
心旷神怡: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铢两悉称:
闲情逸致:
惟妙惟肖: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一丝一毫都相吻合。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基础知识
解释词语
新知讲解
初步感知
读课文,理思路,全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3):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
第二部分(4—12):从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论证方式,论证了“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13):归纳总结,得出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新知讲解
初步感知
本文是作者的第一篇美学论文,读读本文未选入的后半部分的一段话,整体把握论述对象“无言之美”的内涵。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初步感知
归纳总结: 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于文学本质的美学范畴。本文以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的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为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层层阐发,条理清晰,深刻的阐释了“无言之美”即“含蓄之美”的丰富内涵。对我们今后鉴赏文学作品等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新知讲解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 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3段,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 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②以文学作品的“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凸显无言之美;③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5.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新知讲解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 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新知讲解
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的。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文学
音乐
雕塑
无言之美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新知讲解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而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1.为什么“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
详细地描述仍不能尽意,笼统地描述却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余味无穷的效果。
2.如何理解“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这句话的意思?
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意旨。
品味语言
精读析文
新知讲解
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的“语言”不同,却有着各自相同的“美学追求”,都注重以“无言”获得更浓厚的审美体验。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表现“无言之美”的例子吗?
类型 无言之美
图画
水墨画讲究写意,讲究留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
文学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不说愁绪有多深重,只用一个“欲说还休”,读者就已领会。
音乐
交响乐中爆发前的停顿,流行乐中的前奏和尾声,都是无言之美。
雕刻
断臂维纳斯,残缺的双臂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请仿照课文中的示例,结合学习过的古诗,也写一写自己从中体会到的“无言之美”。
课文在线
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①挑选的诗作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充分体现“无言之美”;②围绕诗中体现的“无言之美”来展开叙述,不要偏离话题。
写作指导
学习鉴赏古诗的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写作示范
李白的《静夜思》,全诗只有二十个字。静夜中,可写之景众多,诗人却只写了“床前明月”,烘托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静夜所思,千头万绪,诗人却只一笔带过,一个“思”字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内容是单纯的,却又是丰富的;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以耳熟能详的古诗为例,具有代表性,分析紧扣主题,具有说服性。
新知讲解
无言之美
板书设计
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吗 请举例论证。  
【交流点拨】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最好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 “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请你选择本书中的一篇课文,进行赏析。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