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2 12: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小毛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 芬奇写的童话故事。编排于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改变”设计了四篇童话故事。
《小毛虫》一文描写了一条可怜而笨拙的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耐心等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课文配有三幅色彩鲜艳的插图。
第一幅图中,小毛虫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周围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或爬或飞或舞,到处生机勃勃。
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包裹进去。
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羽化成蝶翩然飞舞的画面。
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可激发学生了解小毛虫成长过程的兴趣,也为学生讲述故事提供了帮助。
本节课基于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会写“毛虫、叶子”等词语;了解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为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并在情境中运用。
3、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并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小毛虫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学习单、小毛虫蝴蝶道具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借助图片,梳理脉络
1、师:听说了吗?咱们学校要举行故事大会,想代表班级参赛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讲故事,评选班级“故事大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图片)
生:小毛虫。有请小毛虫出场(板贴课题)。
师:我们喊一喊它的名字(齐读课题:小毛虫)
2、检查字词,复习反馈
打量 编织 挣脱 挪动 尽心竭力 灵巧 九牛二虎之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3、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照小毛虫的变化顺序摆图片生摆图片后讲述简单介绍小毛虫两次变化。
提示语:“这是一只小毛虫,它先变成了......”
预设生:这是一只小毛虫,它先变成了茧,又变成了蝴蝶。
师: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学习,看看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故事大王。
(二)初赛:借助关键词介绍小毛虫
1、自由朗读第一二两段。
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生1: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生(读):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师:如果你是小毛虫,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真的很可怜/我怎么什么也不会,很难受
师:试着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出示句子)谁再读一读你心中的小毛虫。生个读
2、对比朗读体会小毛虫的可怜,通过分析其他昆虫的行为,更加突出小毛虫的可怜。
师:真是只可怜的小毛虫啊,其他昆虫在干什么呢?
生:跑的跑,飞的飞/干什么的都有
师:蜜蜂在干什么?
(采蜜)
蚂蚁在干什么?
(搬粮食)
师:到处(生机勃勃)
师:原来这么活泼、这么热闹的场景就是生机勃勃。个读、加入动作读、齐读、男女合作读生(男女合作读):大大小小——只有它(板贴趴)
3、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预设1:笨拙一句
生1: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笨拙?
生2: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重点)
师:什么叫挪动呢?请你表演下“挪动”。
生演示挪动
师:你挪动的太轻松了。可是小毛虫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板贴挪动)
师:你知道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吗?
生:用很大的力气
师:在生活中,你什么情况下会用上九牛二虎之力。
师:请你带着理解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个读、齐读感知小毛虫很笨拙。
4、借助关键词介绍小毛虫
师:这真是一只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啊!谁能上台,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它呢?
提示:(课件“这是一只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它——)
(三)复赛:
讲好小毛虫的第一次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3、4段,画出小毛虫的想法和做法
师:小毛虫是怎么想的呢?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预设情景:蜜蜂、蚂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引导学生意识到把小毛虫怎么想的讲出来就很重要。
师:它是怎么做的?
生:抽丝纺织/编织茧屋。
师:它是怎么工作的?
生: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2、设置真实情景
从白天到黑夜理解“尽心竭力”师生合作读感知词语含义,这就是尽心竭力。
3、加上想法和做法讲述故事
师:谁能加上它的想法和做法讲一讲它从小毛虫变成茧的过程。课件提示:小毛虫想:生讲第一次变化。
(四)决赛:讲述完整的故事
1、师: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默读5—7段,横线画出小毛虫的想法和做法。
生默读,圈画。
师:小毛虫是怎么想的?
生: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师:什么是规律呢?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是规律。创造性说一说:(课件)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小朋友们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会做些什么呢?
生:小朋友们早上(起床),晚上(睡觉)
师:这也是规律。在学校里同学们,上课下课又会做些什么呢?
生:同学们上课(),下课()
师:所以小毛虫遵循规律是怎么做的呢?
生:耐心等待。
师:时辰到了,小毛虫又是怎么做的?
生:从茧子里挣脱出来,飞走了。
师:原来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了它的美丽,谁发现了?——色彩斑斓。
师:真是一只漂亮的蝴蝶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它的美。配乐朗读
2、小组合作,借助黑板上提示完整地讲一讲小毛虫的故事。
生3分钟组内合作,上台展示生讲故事,学生依据提示评价预设:师:你觉得他可以得到几颗星?
师:他把顺序讲对了吗?他借助黑板上的提示了吗?他是用自己的话讲的故事吗?
师:总体评价讲故事。播放视频欣赏破茧成蝶的一生变化。
师:明白故事的意义:小毛虫之所以能变成色彩斑斓的蝴蝶,你觉得是为什么?
生: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因为小毛虫很勤奋,很努力/因为它耐心等待。
师: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希望你们多读好的故事,(出示课件《画蛋天才达芬奇》,《爱做梦的小毛虫》)多讲好的故事。让好的故事陪伴我们的一生。
板书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编织茧屋
小毛虫图片——茧图片——蝴蝶图片
可怜 笨拙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趴、挪动 耐心等待
二年级下册《小毛虫》课后反思
语文学习要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设置学校故事会,学生有代入感,自然而然地明确本节课是来讲故事的。本次教学我有意识的通过三次比赛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讲故事,不空泛地讲道理,爱上童话故事,会讲童话故事。借助图片和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是这节课的总任务,为完成这项任务设计了三步:初赛介绍小毛虫,复赛讲清第一次变化,决赛完整讲故事。
1、借助图片看摆说,通过观看在头脑中初步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摆图片明确小毛虫经历了两次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简单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赛:借助关键词介绍小毛虫“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通过自由读、个读、合作对比读感受小毛虫的可怜、笨拙。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结合生活经验积累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为后续讲故事做铺垫。学生借助黑板上的提示抓住小毛虫的样子和动作,在讲述中认识了小毛虫。
3、复赛:讲好小毛虫的第一次变化本环节学生自由朗读3、4段,加上小毛虫的想法和做法,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的事物说一说,进一步体会“这是一只有想法的小毛虫”,追问是怎么做的,在创设情境中体会“尽心竭力”的含义,在追问一下生活中,你用尽心竭力干了什么事?进而明白只要尽心竭力就能有所收获。借助关键词讲好小毛虫的第一次变化
4、决赛:讲述完整的故事运用学到的借助提示讲故事的方法,自己画出小毛虫的想法和做法,突破“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规律”,启发学生借助图片和提示,有意识地使用上积累的词语,让学生在学习中表达。最后追问为什么能变成蝴蝶,启发学生了解故事的意义,进而让学生体会童话的力量。
本节课离做到有主有次仍有进步的空间,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