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桥?
2.板书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读词语,谈桥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读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它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这一天它不得不面临全村人的生命和这突如其来的—山洪。
三、谈可怕的洪水和村民的反应
1.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学生起来交流。
2.分别出示五个描写桥的句子。并分别指导学生朗读。比较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如果你是当时的村民你的心情怎样?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4.此时村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生。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5.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四、谈老汉,体会父子情和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
过度:在这危急关头,是谁出现了力挽狂澜呢?
1.学习有关老汉的描写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山给你怎样的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说清瘦的老汉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三句十五个字,哪句话最震撼你?
(3)讨论:老汉有可能先过桥吗?他为什么不过?
2.体会父子之情
(1)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揪、吼、像只豹子”你体会到老汉怎样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读。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这意味着这个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小,而离死亡的危险却越来越——大。
(2)教师配乐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3)现在你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谁了吗?在危机关头老汉是怎样对自己儿子做的?是怎样对自己儿子说的?
(4)老汉真的无视这份父子之前吗?学习老汉将儿子推向木桥这部分,同桌讨论老汉看到儿子被洪水吞没可能会喊些什么?
五、阐明桥的意义,总结练笔
(1)配乐播放并解说各个时期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奉献人民的图片。
(2)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3)小练笔:
写一写你想对老汉以及像老汉这样的党员说些什么?生起来交流。
六、升华感情,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
正是像老汉这样的共产党员带领着我们中国人民一起走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让学生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3桥
山洪
党——老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