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 (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 (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1 20: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变化。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石、木、蚌(耒耜)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青铜器农具
(数量有限)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南北朝时期
铁农具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
出现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非金属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铁器时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问题:耕作工具演变的趋势?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做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工具的演变趋势:
①材质:从石、木、骨、蚌 ,到青铜,再到铁制农具;
②工艺: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③动力:人力到畜力,人力逐渐解放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 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概括铁犁牛耕技术的历程,分析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知识拓展:铁犁牛耕的发展
(1)历程 ①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②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③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④唐代: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作用:经济: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③经营方式: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④分配方式:推动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⑤其他:利于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等;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灌溉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其他
原始社会
东汉末年
唐代
陶器
利用杠杆原理
翻车
三国时期广泛使用
筒车
借助水力
陶器
翻车(马钧改进)
筒车
桔槔
高转筒车
问题:灌溉工具的变化趋势?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②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③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了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用水。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考一考:请思考材料反映的是哪两种生产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材料二: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材料一: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 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曲辕犁
筒车
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提高了灌溉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①新石器早期 ②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陶器
圈厩
马槽
先秦 ①有限青铜农具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桔槔----杠杆原理
秦汉-明清 南北朝----灌钢法 唐朝----曲辕犁(标志耕犁基本定型)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 ----筒车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②小亚细亚率先冶铁 古埃及----杠杆原理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 农业工具的变化
小结
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
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三)畜牧业工具的变化
1、捕捉、驯化工具
弓箭、网、马鞍等
2、驯养条件
马槽、圈、厩等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用 途
3万年前
新石器后期
汉 代
元代以后
陶纺轮
织布机
骨针
纺车
缝制兽皮
纺线
纺纱
织布
提花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纺织品上对审美的需求,以织物代替手工刺绣,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技术突破。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二)陶瓷工具的进步
陶瓷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最 初
新石器晚期
中国南朝
唐 宋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防止粘连
制造陶器
制坯
防止污损坯件

二 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关联纲要上:陶瓷业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人们大量使用陶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龙山文化)“蛋壳陶”。
②东晋南朝时期:南方陶瓷业有了明显进步。
③唐朝:唐三彩(陶器)。
④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⑤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制瓷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①新石器时代:人们大量使用陶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龙山文化)“蛋壳陶”。
②东晋南朝时期:南方陶瓷业有了明显进步。
③唐朝:唐三彩(陶器)。
④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⑤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制瓷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三)冶金工具的进步
土炉

坩锅


水排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
冶铁鼓风工具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
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
西式订
制陶瓷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早在唐朝,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大量远销国外。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又传到阿拉伯等地。1470年传播到意大利威尼斯,欧洲各地才开始生产瓷器。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时期 劳作方式 特点
商周时期 集体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并且大家集体劳动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家庭式 劳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了,增多了,才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才可能由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生产关系。
——熊懿求《论生产工具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决定作用》
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为什么会从集体转向家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家庭式劳作
【学思之窗】材料: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思考:小农经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地位: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积极:①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
局限:①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③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坞堡(田庄),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大量坞堡建立?
1.魏晋时期坞堡的特点:
①战乱频繁,为防游牧民族侵扰;
②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③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招抚流民,割据自立;
④生产力不够发达。
①劳动者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②自给自足;
③宗族集团为核心;
④自带一定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

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春秋晚期前的劳作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①劳动者集中劳作,被束缚在土地上;
(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具有强制性)
②生产力低下;
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奴隶制庄园
中古西欧的庄园
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坞堡
比较家庭式劳作与庄园式劳作的异同
相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地租剥削。
不同:劳作方式不同:一家一户家庭式劳作;集中劳作。
农民积极性不同: 相对较高;缺乏。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二)手工业劳作方式
经营形态 出现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西周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一般不在市场流通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
私营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 春秋战国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稳定了小农经济;
近代逐渐破产。
集体
个体
个体
二、“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材料1: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2:(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
技术水平高
经营规模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国家扶持;
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问题:小农经济的特点?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灌溉工具(陶器、桔槔、翻车、筒车)
畜牧工具
农业:
劳作方式的发展
纺织工具、制陶瓷工具
冶铁工具
手工业: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民营和官营)
课堂小结
1、杨恽《报孙会宗书》记载:“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另有后汉书·逸民传》记载:“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这说明了(   )
A.家庭式劳作方式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铁犁牛耕的技术 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练习
A
2、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
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
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