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1 22: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分)
1.(5分)书写。把下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二、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1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秕(pǐ)谷 污秽(huì ) 肥膘(biāo)
B.矜持(jīn) 憎恶(zèng) 一望无垠(yín)
C.澄明(chéng) 秉性(bǐng) 风光旖旎(nǐ)
D.拖男挈女(qì) 踌躇(chóu) 熠熠生辉(xǔ)
3.(2分)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组词语是(  )
A.摩登 束缚 出谋划策
B.飞驰 慈祥 眼急手快
C.拟定 锻炼 龇牙咧嘴
D.由衷 妒忌 抓耳挠腮
4.(2分)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示:表示)
B.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天)
C.誉之曰(称赞)
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儿子)
5.(2分)根据语境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从建党的_________,到新中国成立的__________,到改革开放的___________,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_________的成就。
A.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举世瞩目
B.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改天换地 举世闻名
C.改天换地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举世闻名
6.(2分)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位卖货的____来到旅店,店里的一位____上前招呼道:“____里边请。”
①店家 ②货郎 ③郎中 ④伙计 ⑤客官
A.②④③ B.③①⑤ C.③①② D.②④⑤
7.(2分)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它的名字里有个“梅”字,可是它跟梅花却一点儿亲缘关系都没有。
①你认识这种黄色的小花吗?②它叫蜡梅,其实它才是冬季花朵最优秀的代表。③梅是蔷薇科李亚科的植物,很多好吃的水果,比如桃、杏、李子、樱桃、梅子都属于这个家族。④而蜡梅则是蜡梅科蜡梅属的,因为开花的样子、时间、香气同梅花相近,而颜色为蜜蜡色,花瓣蜡质,所以得名蜡梅。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3分)
8.(6分)根据语境,读拼音写汉字。
(1)这家其mào    不扬的小店,后chú    一位张姓的面点师fu    做的xiàn    饼kān    称一绝。办理会员卡,可以zūn xiǎng    八折优惠。
(2)大家举jiàn    小明代表班级参加800米长跑,小明chéng shòu    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家的nà hǎn    助威下,冲向终点,夺得冠军。
9.(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选择一个情景,再照样子写出其动、静之美。
例: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暴雨过后的田野 人群散去的公园
   
(2)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例:雨点真调皮,落在玻璃窗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像小精灵在跳舞。
树木立在道路两旁 风筝在空中飘荡
   
(3)仿照句子的写法,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表彰大会开始了,一向优秀、自信的小王满含期待王老师宣读获奖学生名单,可是    。
10.(8分)根据平日的积累完成填空。
(1)有国才有家。古有战士“黄沙百战穿金甲,   ”,今有志愿军“   ,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他们的保家卫国,老百姓才不会在水深火热中“遗民泪尽胡尘里,   ”,不会在颠沛流离中“剑外忽传收蓟北,   ”。
(2)古人重视个人修养,《论语》中用“   ,小人喻于利。”说明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孟子》中用“恻隐之心,   。”说明同情心就是仁的开始。
(3)将对应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A.闭其门 B.不言 C.山下兰芽短浸溪 D.解其纷
E.轻烟散入五侯家 F.天下贵 G.同其尘 H.不知
①日暮汉宫传蜡烛,   。
②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知者    ,言者    。塞其兑,   ,挫其锐,   ,和其光,   ,是谓玄同。故为    。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11.(8分)阅读。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fū)①坐如僧。有顷②,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注释]①趺坐:盘腿端坐的姿势。②有顷:一会儿。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雪人什么样子?请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写在横线上。    
(3)雪人的外形有什么变化?请用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概括:   ——   
(4)雪人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2.(12分)阅读。
什么是“教育公平”
①我的小学是昆明师范附小。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严厉的目光告诉人们,她是一位教师。
②上学时,她让我在早自习时领读,可她进教室后从不搭理我,而是亲切询问那些迟到的,或者没交作业的同学。我从来没有过受宠的感觉。
③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不第一个叫我。等她把同学们都叫了一圈,见回答得七零八落的,才说:“张曼菱,你回答吧。”我那股想出风头的心劲已经凉了,从容地把答案说出来,自觉也没什么可得意的。
④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⑤于是,我上课不再积极举手。可是不行,她严厉的目光扫了过来,我只得老实地举手,然而依然轮不到我先回答。在她的训练下,我变得“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老师不特别关注你,但绝不是不关注你。你就是学生中的一员,不特别重要,但也不可少。
⑥恃才傲物是我的大敌。幸运的是,我的问题,早在小学时就被这位睿智的老师看出来了。
⑦班上有个魏同学,留级生,个头高,坐后排,每天迟到,上课还打呼噜,更别提回答问题了,大家都视他为“异类”。
⑧李老师给我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郊外去野炊。魏同学被老师点名参加。
⑨在一条小河前面,我们被拦住了。河不宽,水不深,没有桥,农民们都是涉水而过。我们沿河来回走几趟,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河。这时,身材高大的魏同学跳下了水。他已卷好了裤腿,可水还是淹过了他的裤子,他却毫不在意,豪爽地说:“来,我背你们过去。”于是,我们这些平素对他毫不在乎的骄傲的小家伙,一个个乖乖地伏在他宽厚的背上,含着一点羞愧。他蹚过河,细心地把我们一一放到岸上。最后一个女生还帮他拎起了鞋子,以免他再回去取。
⑩魏同学的热心和力量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从那以后,我知道,对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小视。你瞧不起的人,可能比你高大得多。
很快,我们决定发展魏同学入少先队了。这就是李老师的眼光。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同学们在一起不应有贫富、愚智等差别。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选自《读者》有删减,作者:张曼菱)
(1)短文主要介绍了李老师的三件事,试着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补充完整。
①李老师让我早自习领读却    。
②上课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李老师却    。
③李老师不是让我们帮助魏同学,却    。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的,插入正确的一项是    
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对我不满意?
A.第④自然段开头
B.第⑤自然段开头
C.第⑥自然段开头
D.第⑦自然段开头
(3)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起初恃才傲物,内心有优越感,看不起不如自己的同学。
B.举手发言的事件,李老师让我学会了“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
C.魏同学虽然是个留级生,但是他却十分热心。
D.李老师点名让魏同学和我们一起到郊外野餐,目的是要让他融入我们。
(4)对于短文中的李老师,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双选题)
A.李老师不怎么喜欢我,因为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
B.李老师十分偏心,因为我每一次举手发言,她都不会第一个叫我。
C.李老师独具慧眼,能发现魏同学身上的优点,进而让他重拾了自信心。
D.李老师教学有方,她用一次郊外野炊,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5)文中“教育的公平”指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10分)阅读。
唐僧念动紧箍咒
①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疼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疼,疼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疼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疼,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疼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②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叫:“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与我,他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他,他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1)简要概述文段的内容:   。
(2)短文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试着分析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有理有据地表达。    
(3)将文中画线部分,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形式。要求根据角色特点,设置表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    
14.(30分)习作与表达。
我们身边的人在变,景在变,事物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是思考,是喜悦,是忧伤,请以“____变了”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将变化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思考。2.字数不少于4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姓名。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分)
1.(5分)书写。把下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1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秕(pǐ)谷 污秽(huì ) 肥膘(biāo)
B.矜持(jīn) 憎恶(zèng) 一望无垠(yín)
C.澄明(chéng) 秉性(bǐng) 风光旖旎(nǐ)
D.拖男挈女(qì) 踌躇(chóu) 熠熠生辉(xǔ)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秕谷”的“秕”应读bǐ,意思是:子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B.有误,“憎恶”的“憎”应读zēng,意思是:厌恶痛恨;
C.正确;
D.有误,“拖男挈女”的“挈”应读qiè,意思是:带领着儿子和女儿,比喻路途艰苦和生活的艰难;“熠熠生辉”的“熠”应读yì,意思是: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2分)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组词语是(  )
A.摩登 束缚 出谋划策
B.飞驰 慈祥 眼急手快
C.拟定 锻炼 龇牙咧嘴
D.由衷 妒忌 抓耳挠腮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灵、机警、敏捷、反应很快。故“眼急手快”的“急”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2分)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示:表示)
B.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天)
C.誉之曰(称赞)
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儿子)
【分析】考查字词解释、诗歌词句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
【解答】A.有误。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给……看。
B.正确。青春作伴好还乡: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C.正确。誉之曰:他夸耀自己的盾,说。誉:赞誉,夸耀。
D.正确。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妻子和孩子。
故选:A。
【点评】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5.(2分)根据语境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从建党的_________,到新中国成立的__________,到改革开放的___________,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_________的成就。
A.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举世瞩目
B.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改天换地 举世闻名
C.改天换地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举世闻名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开天辟地: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改天换地:是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举世瞩目:注视。指吸引全世界人的注意力。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举世瞩目”。
故选:A。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6.(2分)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位卖货的____来到旅店,店里的一位____上前招呼道:“____里边请。”
①店家 ②货郎 ③郎中 ④伙计 ⑤客官
A.②④③ B.③①⑤ C.③①② D.②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①店家:旧称酒馆、店铺的老板或伙计。解释旧称酒馆、店铺的老板或伙计;方店铺。
②货郎:在城乡流动零售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
③郎中:医生的俗称。
④伙计:旧时指员工。现在泛指合作的人,含有同伙的意思。
⑤客官:对客人的尊称,也可用于官员称呼别部官员或外省、外国官员。
结合语境依次选择“货郎”“伙计”“客官”。
故选:D。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7.(2分)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它的名字里有个“梅”字,可是它跟梅花却一点儿亲缘关系都没有。
①你认识这种黄色的小花吗?②它叫蜡梅,其实它才是冬季花朵最优秀的代表。③梅是蔷薇科李亚科的植物,很多好吃的水果,比如桃、杏、李子、樱桃、梅子都属于这个家族。④而蜡梅则是蜡梅科蜡梅属的,因为开花的样子、时间、香气同梅花相近,而颜色为蜜蜡色,花瓣蜡质,所以得名蜡梅。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你认识这种黄色的小花吗”“它叫蜡梅,其实它才是冬季花朵最优秀的代表”,接着写“它的名字里有个‘梅’字,可是它跟梅花却一点儿亲缘关系都没有”,最后写“梅是蔷薇科李亚科的植物,很多好吃的水果,比如桃、杏、李子、樱桃、梅子都属于这个家族”“而蜡梅则是蜡梅科蜡梅属的……”。
故选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3分)
8.(6分)根据语境,读拼音写汉字。
(1)这家其mào  貌 不扬的小店,后chú  厨 一位张姓的面点师fu  傅 做的xiàn  馅 饼kān  堪 称一绝。办理会员卡,可以zūn xiǎng  尊享 八折优惠。
(2)大家举jiàn  荐 小明代表班级参加800米长跑,小明chéng shòu  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家的nà hǎn  呐喊 助威下,冲向终点,夺得冠军。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貌 厨 傅 馅 堪 尊享;
(2)荐 承受 呐喊。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9.(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选择一个情景,再照样子写出其动、静之美。
例: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暴雨过后的田野 人群散去的公园
 暴雨过后,田野中的草地上,滴水的草叶呈现出一片翠绿的色彩。细嫩的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宛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草地上。微风吹过,水珠在草叶上跳跃,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如同一颗颗小星星。远处几只小鸟忽飞忽落,叽叽喳喳地叫着。 
(2)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例:雨点真调皮,落在玻璃窗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像小精灵在跳舞。
树木立在道路两旁 风筝在空中飘荡
 风筝在天空悠闲地飘荡着,就像小花狗在轻松地逛街。 
(3)仿照句子的写法,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表彰大会开始了,一向优秀、自信的小王满含期待王老师宣读获奖学生名单,可是  现在他却低头不语,好像在思考什么 。
【分析】考查了情景写话及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1)照样子写出暴雨过后田野上的动、静之美,要求句子通顺,内容具体即可。如:暴雨过后,田野中的草地上,滴水的草叶呈现出一片翠绿的色彩。细嫩的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宛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草地上。微风吹过,水珠在草叶上跳跃,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如同一颗颗小星星。远处几只小鸟忽飞忽落,叽叽喳喳的叫着。
(2)这句话是先点出要描述的事物的特点,再用相似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按示例仿写即可。如:风筝在天空悠闲的飘荡着,就像小花狗在轻松的逛街。
(3)例句“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将沃克医生手术时,之前的“一向从容镇定”与这次的“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做了对比,强调了此次的不同寻常,从而为突出或强化人物形象、整体思想或观念服务。据此我们根据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仿照句子写一写。我们在仿写时注意句子的转折,通过外貌描写或其他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情即可。如:现在他却低头不语,好像在思考什么。
故答案为:
(1)暴雨过后,田野中的草地上,滴水的草叶呈现出一片翠绿的色彩。细嫩的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宛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草地上。微风吹过,水珠在草叶上跳跃,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如同一颗颗小星星。远处几只小鸟忽飞忽落,叽叽喳喳地叫着。
(2)风筝在天空悠闲地飘荡着,就像小花狗在轻松地逛街。
(3)现在他却低头不语,好像在思考什么。
【点评】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0.(8分)根据平日的积累完成填空。
(1)有国才有家。古有战士“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有志愿军“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他们的保家卫国,老百姓才不会在水深火热中“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不会在颠沛流离中“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
(2)古人重视个人修养,《论语》中用“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说明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孟子》中用“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说明同情心就是仁的开始。
(3)将对应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A.闭其门 B.不言 C.山下兰芽短浸溪 D.解其纷
E.轻烟散入五侯家 F.天下贵 G.同其尘 H.不知
①日暮汉宫传蜡烛, E 。
② C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知者  B ,言者  H 。塞其兑, A ,挫其锐, D ,和其光, G ,是谓玄同。故为  F 。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考查名言警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是: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
(3)①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韩翃的《寒食》,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苏轼的《浣溪沙》,全词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③考查名言警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摘自《老子》,意思是: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此句强调了真正的智者不会自夸或大肆宣扬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启示我们始终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探索和进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为天下贵”摘自《老子》,意思是: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故答案为:
(1)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南望王师又一年 初闻涕泪满衣裳;
(2)君子喻于义 仁之端也;
(3)①E;
②C;
③B H A D G F。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11.(8分)阅读。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fū)①坐如僧。有顷②,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注释]①趺坐:盘腿端坐的姿势。②有顷:一会儿。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雪人什么样子?请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写在横线上。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 
(3)雪人的外形有什么变化?请用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概括: 臃肿 —— 消瘦 
(4)雪人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日出雪融。 
【分析】《雪人》参考译文:
大雪过后,院子里的积雪几寸深,一群孩子跑过来堆雪人。(雪人)睁着眼睛、张着嘴,四肢和身体胖胖的像僧人一样坐着。过了些时候,太阳出来了。雪人也变瘦了,渐渐化成了水。
【解答】(1)考查文言断句。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一群孩子跑过来堆雪人。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雪人睁着眼睛、张着嘴,四肢和身体胖胖的像僧人一样坐着对应文中原句是“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
(3)考查内容理解、反义词。阅读文章可知,太阳没出来之前,雪人是胖胖的;太阳出来后,雪人就变瘦了。用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概括是:臃肿——消瘦。
(4)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太阳出来了,雪人也变瘦了。对应文中原句是“日出雪融”。
故答案为:
(1)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
(3)臃肿 消瘦;
(4)日出雪融。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12分)阅读。
什么是“教育公平”
①我的小学是昆明师范附小。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严厉的目光告诉人们,她是一位教师。
②上学时,她让我在早自习时领读,可她进教室后从不搭理我,而是亲切询问那些迟到的,或者没交作业的同学。我从来没有过受宠的感觉。
③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不第一个叫我。等她把同学们都叫了一圈,见回答得七零八落的,才说:“张曼菱,你回答吧。”我那股想出风头的心劲已经凉了,从容地把答案说出来,自觉也没什么可得意的。
④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⑤于是,我上课不再积极举手。可是不行,她严厉的目光扫了过来,我只得老实地举手,然而依然轮不到我先回答。在她的训练下,我变得“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老师不特别关注你,但绝不是不关注你。你就是学生中的一员,不特别重要,但也不可少。
⑥恃才傲物是我的大敌。幸运的是,我的问题,早在小学时就被这位睿智的老师看出来了。
⑦班上有个魏同学,留级生,个头高,坐后排,每天迟到,上课还打呼噜,更别提回答问题了,大家都视他为“异类”。
⑧李老师给我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郊外去野炊。魏同学被老师点名参加。
⑨在一条小河前面,我们被拦住了。河不宽,水不深,没有桥,农民们都是涉水而过。我们沿河来回走几趟,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河。这时,身材高大的魏同学跳下了水。他已卷好了裤腿,可水还是淹过了他的裤子,他却毫不在意,豪爽地说:“来,我背你们过去。”于是,我们这些平素对他毫不在乎的骄傲的小家伙,一个个乖乖地伏在他宽厚的背上,含着一点羞愧。他蹚过河,细心地把我们一一放到岸上。最后一个女生还帮他拎起了鞋子,以免他再回去取。
⑩魏同学的热心和力量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从那以后,我知道,对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小视。你瞧不起的人,可能比你高大得多。
很快,我们决定发展魏同学入少先队了。这就是李老师的眼光。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同学们在一起不应有贫富、愚智等差别。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选自《读者》有删减,作者:张曼菱)
(1)短文主要介绍了李老师的三件事,试着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补充完整。
①李老师让我早自习领读却  不宠我 。
②上课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李老师却  不叫“我”第一个回答 。
③李老师不是让我们帮助魏同学,却  是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的,插入正确的一项是  B 
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对我不满意?
A.第④自然段开头
B.第⑤自然段开头
C.第⑥自然段开头
D.第⑦自然段开头
(3)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我”起初恃才傲物,内心有优越感,看不起不如自己的同学。
B.举手发言的事件,李老师让我学会了“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
C.魏同学虽然是个留级生,但是他却十分热心。
D.李老师点名让魏同学和我们一起到郊外野餐,目的是要让他融入我们。
(4)对于短文中的李老师,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CD  (双选题)
A.李老师不怎么喜欢我,因为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
B.李老师十分偏心,因为我每一次举手发言,她都不会第一个叫我。
C.李老师独具慧眼,能发现魏同学身上的优点,进而让他重拾了自信心。
D.李老师教学有方,她用一次郊外野炊,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5)文中“教育的公平”指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的是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老师对待同学不能以贫富、愚智来对待,要把同等的爱给予学生,不能鄙视差生,让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分析】《什么是“教育公平”》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位睿智的李老师,她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关爱和正确地成长;纠正了“我”人性和人格的偏差,让“我”不在恃才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如何定位自己,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筛选信息。通读短文可知,①结合“上学时,她让我在早自习时领读,可她进教室后从不搭理我”可知李老师让“我”早自习领读却不宠“我”。②结合“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不第一个叫我”可知上课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李老师却不叫“我”第一个回答。③结合“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可知李老师不是让我们帮助魏同学,却是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结合②至 自然段来理解。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补充短文内容。结合“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可知,“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对我不满意”这句话应放在第⑤自然段开头比较合适,故选B。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的说法,A、B、C项中的说法都正确,符合短文内容。D项说法有误,李老师点名让魏同学和我们一起到郊外野餐,目的是培养了魏同学的自尊心,纠正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可结合⑨至 自然段内容来理解。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李老师的评价。
A.有误,结合“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可知AB不正确,她不是不喜欢“我”,也不是偏心,而是培养我们平等。所以说法正确的两项是CD两项。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教育的公平”指的是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老师对待同学不能以贫富、愚智来对待,要把同等的爱给予学生,不能鄙视差生,让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故答案为:
(1)①不宠我;②不叫“我”第一个回答;③是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2)B;
(3)D
(4)CD;
(5)指的是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老师对待同学不能以贫富、愚智来对待,要把同等的爱给予学生,不能鄙视差生,让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3.(10分)阅读。
唐僧念动紧箍咒
①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疼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疼,疼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疼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疼,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疼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②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叫:“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与我,他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他,他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1)简要概述文段的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唐僧四次念经,并进行劝说,最终孙悟空随他西天取经的故事 。
(2)短文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试着分析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有理有据地表达。  从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心软、慈悲的人。 
(3)将文中画线部分,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形式。要求根据角色特点,设置表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  他对着唐僧咬牙切齿,舞动着金箍棒迎面打下。唐僧不动声色地暗暗念动咒语,只见猴子丢掉金箍棒,好像中了邪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痛苦地向师父连连求饶:“师父!饶了我吧!徒儿不敢啦!” 
【分析】本文段主要描述了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孙悟空,通过四次念动紧箍咒来制服孙悟空,并最终成功劝说孙悟空随他西天取经的故事。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念经为主线,写出了唐僧四次念经,并进行劝说,最终孙悟空随他西天取经的故事。
(2)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短文师徒二人的对话和“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疼了”的心理可知,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唐僧是一个心软、慈悲的人。
(3)考查了思维拓展。答案不一,能够根据角色特点,将叙述性的语言转换成人物对话,通过表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凸显性格即可。
故答案为:
(1)文章主要写了唐僧四次念经,并进行劝说,最终孙悟空随他西天取经的故事;
(2)从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心软、慈悲的人。
(3)他对着唐僧咬牙切齿,舞动着金箍棒迎面打下。唐僧不动声色地暗暗念动咒语,只见猴子丢掉金箍棒,好像中了邪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痛苦地向师父连连求饶:“师父!饶了我吧!徒儿不敢啦!”
【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4.(30分)习作与表达。
我们身边的人在变,景在变,事物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是思考,是喜悦,是忧伤,请以“____变了”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将变化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思考。2.字数不少于4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姓名。
【分析】通过读题可知,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变了”为题,写一篇习作。选材要求较宽泛,可写人,可景,可想象创编故事。无论写什么,都要抓住题眼“变”进行构思,“变”即变化,要想写出变化,就要通过叙写变化前后的对比来体现:变之前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可直接入题,可通过回忆入题,写作重点要放在变化之后的内容,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解答】范文:
她变了
她变了,变靓了,变得像个漂亮的小姑娘,从头到脚都变得那样美丽大方。她就是我们的学校——鄂前旗实验小学。
清晨迎着朝阳,我迈着欢快的步伐踏进校门,甜丝丝的空气迎面扑来。耳边传来鸟儿们欢快的歌声。左右各种树木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凉伞和你打招呼。前面五彩缤纷的花儿微微向你招手,这是她在欢迎你的到来。你难道说她不大方吗?不靓丽吗?
不一会,来到办公大楼前。左右两边的旧平房不见了,变成了一块绿油油的草坪。办公楼的后边矗立着教学楼,粉色的围墙,宽敞明亮的大窗户。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优美的歌声。简直是太漂亮了。
来到教室,洁白的墙壁上贴着我们的各种作品,还有我们的集体奖状。教室的正墙上挂着一台触摸屏的大电视。一行行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在这里你会感到她是多么温馨愉悦。
下课了,走出教室,操场上传来了同学们欢快的笑声。你追我赶,多么热闹。
长廊下贴着各国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经典古诗,真不愧是书香校园。置身在这种墨香的环境中。不由得想低吟一首古诗。
我们的学校变了,我们也应该变成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帮手,学校的好学生。
鄂前旗实验小学,我爱你,我希望你变得越来越好。
【点评】这篇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特别是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表现了对母校的由衷赞美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