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
1.(6分)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wèi pí juàn yān zhī fēi fú
gòng xiàn bào yuàn jiàn wēi zhī zhù
二、选择题(10分)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埋(mái)头 埋(mán)怨
B.蒙(méng)骗 蒙(měng)古
C.提供(gōng) 供(gòng)品
D.脉(mò)脉 脉 (mài) 络
3.(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 通宵达旦
B.司空见惯 不可思议
C.无济于事 心平气和
D.迫不急待 自作自受
4.(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胜(远远胜过)烟柳满皇都
B.今乃掉(摆动,摇)尾而斗
C.非然(这样)也
D.莫(不能)知我哀
5.(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前往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与这句话意思相一致的一句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1分)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①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②根据媒体调查,全球大多数大学生都在用ChatGPT写作业。
③ChatGPT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④“试图”这个词语可以省略,因为这样表达没有改变原文意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1分)下列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浣溪沙》通过描写清泉寺周围优雅的风光,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自己老去的悲叹。
B.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C.听了爸爸对这件事的分析,我豁然开朗,这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表里的生物》一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思考的孩子。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8.(8分)诗文积累。
2023年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精彩篇章。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句子。
小明:30年里,面对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团队从未想过放弃,真可谓是,“ ,任尔东西南北风”啊!
小红:是啊,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神话照进现实,“嫦娥”登陆月球、“祝融”探测火星……刘禹锡笔下《浪淘沙(其一)》中的“如今 , ”不再是想象。
小芳: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技术革新,正如《礼记》所云:“ ,日日新,又日新。”
小云:了解了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后,我觉得我们小学生也整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过去的日子如 , ;如 , 。”
小南:是的,我们要有志向,有梦想,敢创新,敢奋斗,成为国之栋梁!
9.(3分)情境运用。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阅读,有人认为传统纸质阅读效果更好,有人则认为电子阅读效果更好。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至少从两个方面陈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与理解
10.(6分)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运用第 人称来写,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2)下列内容,对的打“√”,错的打“×”。
①在荒岛上,刚开始鲁滨逊主要的食物是野兔子,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它们捉住饲养起来。
②鲁滨逊给野人取名“星期五”,是因为救野人的日子正好是星期五。
(3)阅读《圣经》,带给鲁滨逊的影响是 。
A.阅读《圣经》,给了他精神力量,让他拥有了精神支柱。
B.阅读《圣经》,帮助他平静内心,平安过日子。
C.阅读《圣经》,在灵魂上让他与文明世界保持联系,不会沦为野蛮人。
D.以上三条都对。
(4)在荒岛上,鲁滨逊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自己的国王。这样的变化,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11.(8分)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②,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④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席:坐具、坐垫。②不异:没有不同。③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④废书:扔下书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B.有乘轩冕/过门青,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C.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D.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文中“华捉而掷去之”,“之”在这里指的是 。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文中的管宁是一个 、 、立场鲜明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12.(10分)材料1
种子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这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窄,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嗤笑。
(1)为了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文中作者运用了问题回答、 、小草掀翻石块三个事例。
(2)“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究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头盖骨的 ,目的是从侧面突处 。
(3)“小草”与“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不同之处有(1) ;(2)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
(4)“有了阻力才有磨炼”,联系实际,说说这句话带给你的启发。
13.(16分)材料2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再去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作者:肖复兴,本文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举手之劳”的意思,一般可以理解为 ,在本文中具体是指 。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寄信差两角钱—— —— ——小男孩让“我”难忘
(3)文中两次写女服务员,一方面照应了短文开始部分 ,一方面与小男孩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小男孩 。
(4)“他的一只手揣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木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作者用细节描写小男孩掏钱的动作,写出了他当时 。
(5)文中多次写到了男孩子的“笑”,结合短文内容,在表格空白处写出你的理解。
男孩的“笑” “他”的心理 “我”的感受
似笑非笑 犹豫 感觉怪怪的
含羞 可爱的孩子
冲我笑了笑 热情
绽放笑容 感到欣慰
(6)关于“两角钱”,作者先写认为“我”应该还,后写“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分别是为什么?这样写好哪里?
二、表达与交流
14.(30分)习作表达。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想一想,的确如此。
请你回顾一下近期的学习、生活经历,以“美,就在身边”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向大家介绍你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吧!
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2.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字数在400字以上。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
1.(6分)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wèi 宽慰 pí juàn 疲倦 yān zhī fēi fú 焉知非福
gòng xiàn 贡献 bào yuàn 抱怨 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宽慰 疲倦 焉知非福
贡献 抱怨 见微知著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二、选择题(10分)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埋(mái)头 埋(mán)怨
B.蒙(méng)骗 蒙(měng)古
C.提供(gōng) 供(gòng)品
D.脉(mò)脉 脉 (mài) 络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解答】A、C、D都正确。
B、有误,蒙骗:[mēng piàn](动)欺骗。故“méng”应改为“mēng”。
故选:B。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 通宵达旦
B.司空见惯 不可思议
C.无济于事 心平气和
D.迫不急待 自作自受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故“迫不急待”的“急”错误。
故选:D。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胜(远远胜过)烟柳满皇都
B.今乃掉(摆动,摇)尾而斗
C.非然(这样)也
D.莫(不能)知我哀
【分析】考查诗歌词句理解、字词解释。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正确。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绝胜:远远胜过。
B.正确。今乃掉尾而斗: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掉:摇。
C.正确。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D.有误。莫知我哀: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莫:没有人。
故选:D。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5.(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前往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与这句话意思相一致的一句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分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强调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
C.“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强调少年的强盛与国家密切相关。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调为国牺牲,不惧生死。
结合题干“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可知,C项与此意思相同。
故选:C。
【点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6.(1分)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①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②根据媒体调查,全球大多数大学生都在用ChatGPT写作业。
③ChatGPT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④“试图”这个词语可以省略,因为这样表达没有改变原文意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分析】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解答】根据短文意思,①正确;②有误,根据媒体调查,美国大多数大学生都在用ChatGPT写作业。③正确;④有误,“试图”这个词语不可以省略,因为这样表达改变原文意思。
故选:C。
【点评】归纳大意的要求有八个字:明确、完整、简要、通顺。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也很多,有摘句法,归并法,取主舍次法,列小标题法等。总之要先分清段落,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行文特点概括段意。
7.(1分)下列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浣溪沙》通过描写清泉寺周围优雅的风光,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自己老去的悲叹。
B.阅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C.听了爸爸对这件事的分析,我豁然开朗,这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表里的生物》一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思考的孩子。
【分析】考查课文理解、阅读策略和方法。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有误。《浣溪沙》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表达自己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8.(8分)诗文积累。
2023年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精彩篇章。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句子。
小明:30年里,面对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团队从未想过放弃,真可谓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啊!
小红:是啊,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神话照进现实,“嫦娥”登陆月球、“祝融”探测火星……刘禹锡笔下《浪淘沙(其一)》中的“如今 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不再是想象。
小芳: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技术革新,正如《礼记》所云:“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小云:了解了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后,我觉得我们小学生也整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 , 被微风吹散了 ;如 薄雾 , 被初阳蒸融了 。”
小南:是的,我们要有志向,有梦想,敢创新,敢奋斗,成为国之栋梁!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诗歌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朝郑燮的《竹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故答案为:
千磨万击还坚劲;
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苟日新;
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3分)情境运用。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阅读,有人认为传统纸质阅读效果更好,有人则认为电子阅读效果更好。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至少从两个方面陈述你的理由。
我认为纸质阅读更有益。因为纸质书有质感,阅读时有一阵阵墨香。读了多少页,通过厚度易于评估,易于产生成就感,而且没有读懂的部分可以轻松找到,很容易翻阅。
【分析】本题考查了看法建议。认真分析的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解答】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我认为纸质阅读更有益。因为纸质书有质感,阅读时有一阵阵墨香。读了多少页,通过厚度易于评估,易于产生成就感,而且没有读懂的部分可以轻松找到,很容易翻阅。
【点评】开放建议这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二、阅读与理解
10.(6分)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运用第 第一 人称来写,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2)下列内容,对的打“√”,错的打“×”。
①在荒岛上,刚开始鲁滨逊主要的食物是野兔子,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它们捉住饲养起来。 ×
②鲁滨逊给野人取名“星期五”,是因为救野人的日子正好是星期五。 √
(3)阅读《圣经》,带给鲁滨逊的影响是 D 。
A.阅读《圣经》,给了他精神力量,让他拥有了精神支柱。
B.阅读《圣经》,帮助他平静内心,平安过日子。
C.阅读《圣经》,在灵魂上让他与文明世界保持联系,不会沦为野蛮人。
D.以上三条都对。
(4)在荒岛上,鲁滨逊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自己的国王。这样的变化,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 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想办法解决。
【分析】考查经典名著、扩展写话。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1)考查外国名著的理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他有多个美誉,如:英国小说之父、欧洲小说之父、英国报刊之父等。
(2)考查经典名著。
①《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野山羊,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它们捉住饲养起来。
②正确。
(3)考查经典名著。《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帮助他平静内心,平安过日子。阅读《圣经》,在灵魂上让他与文明世界保持联系,不会沦为野蛮人。故选D。
(4)考查扩展写话。《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根据小说的主旨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第一;
(2)①×;
②√;
(3)D;
(4)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想办法解决。
【点评】平时要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1.(8分)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②,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④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席:坐具、坐垫。②不异:没有不同。③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④废书:扔下书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B.有乘轩冕/过门青,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C.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D.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文中“华捉而掷去之”,“之”在这里指的是 指金片 。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4)文中的管宁是一个 淡泊名利 、 不事权贵 、立场鲜明的人。
【分析】《管宁割席》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解答】(1)考查文言断句。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故选C。
(2)考查字词解释。华捉而掷去之: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之:指金片。
(3)考查句子翻译。分:分开。子:你。非:不是。故“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译为: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4)考查形象分析。短文主要讲了管宁与华歆交往中的两件事:第一件是管宁、华歆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金子,管宁无动于衷,华歆却捡起来,随后再丢掉。第二件是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门外有贵人路过,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跑到外面去看热闹。从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立场鲜明的人。
故答案为:
(1)C;
(2)指金片;
(3)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4)淡泊名利 不事权贵。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12.(10分)材料1
种子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这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窄,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嗤笑。
(1)为了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文中作者运用了问题回答、 种子种在头盖骨里能把人不能完整分开的头盖骨完整分开 、小草掀翻石块三个事例。
(2)“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究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头盖骨的 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 ,目的是从侧面突处 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 。
(3)“小草”与“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不同之处有(1) “小草”顽强不屈,坚韧傲然 ;(2) 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这句话将小草与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
(4)“有了阻力才有磨炼”,联系实际,说说这句话带给你的启发。
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特别是在学习上,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一有不会的就想问别人,今后我自己要努力思考,争取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
【分析】短文通过种子发芽时发出来的力可以分开盖骨的事实,小草顽强地挺出地面,掀翻石头块的事实说明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赞美了种子强大的生命力和小草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
【解答】(1)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可知,为了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运用了“种子种在头盖骨里能把人不能完整分开的头盖骨完整分开”的事例。
(2)考查词语的含义。“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究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这段话中“用尽了”“都没有”词语的运用,说明了头盖骨的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目的是从侧面突出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
(3)考查对短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句子“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和“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得知:“小草”的主要特点是顽强不屈,坚韧傲然,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故“小草”与“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不同之处有:①小草”顽强不屈,坚韧傲然;②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这句话将小草与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4)考查了思维拓展。联系实际,写出对“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的理解和启发。比如: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特别是在学习上,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一有不会的就想问别人,今后我自己要努力思考,争取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
(1)种子种在头盖骨里能把人不能完整分开的头盖骨完整分开;
(2)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 说明种子的力量之大。
(3)①小草顽强不屈,坚韧傲然;②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 这句话将小草与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4)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特别是在学习上,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一有不会的就想问别人,今后我自己要努力思考,争取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16分)材料2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再去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作者:肖复兴,本文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举手之劳”的意思,一般可以理解为 指一动手就能完成的一点劳动。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在本文中具体是指 男孩子帮了“我”两角钱 。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寄信差两角钱—— 翻遍衣兜也没有,拿出一百元的票子给服务员,服务员不接 —— 在没办法找到两角钱的时候,小男孩给“我”出了两角钱 ——小男孩让“我”难忘
(3)文中两次写女服务员,一方面照应了短文开始部分 “我”两次翻遍衣兜没有两角钱,用一百元钱让服务员找,服务员嫌麻烦不接 ,一方面与小男孩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小男孩 助人为乐 。
(4)“他的一只手揣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木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作者用细节描写小男孩掏钱的动作,写出了他当时 想帮助“我”的情形 。
(5)文中多次写到了男孩子的“笑”,结合短文内容,在表格空白处写出你的理解。
男孩的“笑” “他”的心理 “我”的感受
似笑非笑 犹豫 感觉怪怪的
含羞 可爱的孩子 “我”很感激
冲我笑了笑 热情 “我”又感谢了他
绽放笑容 快乐和自豪 感到欣慰
(6)关于“两角钱”,作者先写认为“我”应该还,后写“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分别是为什么?这样写好哪里?
因为开始“我”应该还的原因是小男孩借给了“我”两角钱,就应该还。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帮助了“我”,他感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并为这件事感到自豪,“我”不应该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所以“我”又打消了还钱的念头。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我”对小男孩助人为乐品质的赞美和“我”对小男孩的感激之情。
【分析】《两角钱》这篇短文,通过记叙“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令“我”感动难忘,表现了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举手之劳”的意思,一般可以理解为指一动手就能完成的一点劳动。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在本文中具体是指男孩子帮了“我”两角钱。
(2)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从文中的“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这些内容可概括出空中应填写的内容,即应依次填写为:“我”寄信差两角钱——翻遍衣兜也没有,拿出一百元的票子给服务员,服务员不接——在没办法找到两角钱的时候,小男孩给“我”出了两角钱——小男孩让“我”难忘。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两次写女服务员,一方面照应了短文开始部分“我”两次翻遍衣兜没有两角钱,用一百元钱让服务员找,服务员嫌麻烦不接,一方面与小男孩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小男孩助人为乐。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的一只手揣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木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句话是作者用细节描写了小男孩掏钱的动作,写出了他当时想帮助“我”的情形。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完成表格内容。通读短文,从文中的“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可知,表中的第一空应填写:“我”很感激。从文中的“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可知,表中的第二空应填写:“我”又感谢了他。从文中的“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可知,表中的第三空应填写:快乐和自豪。
(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关于“两角钱”,作者先写认为“我”应该还,后写“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原因分别是:
因为开始“我”应该还的原因是小男孩借给了“我”两角钱,就应该还。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帮助了“我”,他感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并为这件事感到自豪,“我”不应该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所以“我”又打消了还钱的念头。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我”对小男孩助人为乐品质的赞美和“我”对小男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
(1)指一动手就能完成的一点劳动。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男孩子帮了“我”两角钱;
(2)翻遍衣兜也没有,拿出一百元的票子给服务员,服务员不接 在没办法找到两角钱的时候,小男孩给“我”出了两角钱;
(3)“我”两次翻遍衣兜没有两角钱,用一百元钱让服务员找,服务员嫌麻烦不接 助人为乐;
(4)想帮助“我”的情形;
(5)“我”很感激;
“我”又感谢了他;
快乐和自豪;
(6)因为开始“我”应该还的原因是小男孩借给了“我”两角钱,就应该还。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帮助了“我”,他感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并为这件事感到自豪,“我”不应该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所以“我”又打消了还钱的念头。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我”对小男孩助人为乐品质的赞美和“我”对小男孩的感激之情。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二、表达与交流
14.(30分)习作表达。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想一想,的确如此。
请你回顾一下近期的学习、生活经历,以“美,就在身边”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向大家介绍你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吧!
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2.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字数在400字以上。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美,就在身边”为主题,赞美我们身边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文体不限,可叙事,可抒情,可议论。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静下心来,回顾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想想曾经发现过哪些让你感到“美”的人、“美”的景或“美”的事,选择让你难忘,想和大家分享的写下来。写作时要注意抓住题眼“美”展开,如写景,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出景色的美丽。如写人或叙事,要通过典型的事例表现人或事的“美”,选择其中最能鲜明表现个性特点的一两个典型事例具体写,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例中显现出来。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
【解答】例文:
美,就在身边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在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透过视线,我发现了美。
记得那一次,我坐公交车去补课,车上挤满了人,我左看右看,瞻前顾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空位置,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挤了过去,发现坐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肤色较黑的一位老爷爷,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这儿一个洞,那儿一个补丁,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扫视了周围,都是穿着时尚衣小伙子和浓妆艳抹的年轻姑娘,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那个老爷爷非常打眼。过了大约一两个站后,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吃力地走上来,公交车司机清了清嗓子,问:“各位尊敬的乘客,谁愿意为这位行动不便的孕妇让个座位?”原本热闹的车内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我听见了,深思熟虑,到底是该不该让座呢?就在这时,司机问了问背后的一位年轻小伙子:“这位乘客,你愿意这孕妇让个座位吗?”那个小伙子不但不愿意反而凶巴巴地说:“我凭什么给她让座,车上这么多人谁都没主动让,偏偏要我让座。”司机听后直摇头摆手。坐在一旁的我,此时心情特别紧张,脑海里也顿时出现了一个白精灵和黑精灵,白精灵说:“快给她让个座位吧,你看她站着多吃力啊”黑精灵则火冒三丈说:“不要让,这里有那么多年轻的乘客都不让,你一个小孩又为什么要让呢?”白精灵又怒气冲天地说……黑精灵大发雷霆地说……两个人争论不休。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前面那位皮肤黝黑的老爷爷热情面带笑容地对她说:“姑娘,站累了吧,挺着大肚子不容易,坐我这位置吧。”说完,扶着孕妇坐下来,孕妇却不好意思地勉强坐下来,心里充满了感激,连连道谢。老爷爷的这一举动让全车人(包括我)都大吃一惊,个个都目瞪口呆。又过了一站,这位老爷爷要下车了,大家都注视着他,只见他一瘸一拐地走下了车,就在这一瞬间,我们这些乘客心头怦然一震:原来这位老爷爷还有点腿残疾。我非常感动,又很自责,再一次扫视了周围的人,他们眼眶都湿润了,也都很自责。
哦!我发现了美,也感受到了美,美丽无所不在。有了这样的美,生活就像春天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有了这样的美,生活就像冬天里的阳光带给人温暖;有了这样的美,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朋友们,留心去观察吧!用心去体验吧!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吧,我们生活必将会充满美丽。
从这件事里,想起了哲人的一句话:“外在美是暂时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
【点评】本文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一件感人至深,而又再平常不过的小事。通过小作者,生动的描述,情节曲折起伏,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其貌不扬,却品德高尚的老爷爷。“丑”与美鲜明的对照,言尽而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