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知道它们的区别。
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衣服中的水去了哪里?
早晨树叶上有露水
水开了,壶嘴的白雾是怎么形成的?
群山的雾气、翻涌的云海又是什么形成的?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 汽化的两种方法 蒸发和沸腾。湿衣服变干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知识点1
汽化
3. 沸腾
(1)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实验: 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①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温度有何特征?
②猜想与假设: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③设计实验:利用图示的装置,将水加热到沸腾。
④进行实验:
a. 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b. 当水温达到 90 ℃时去掉硬纸板,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实验数据如下表) ,直到水沸腾后 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c. 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到水停止沸腾。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状态 未沸腾 沸腾 水中现象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由大变小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 至水面处破裂 得出结论: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分析论证: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评估交流:为了节省时间,应利用适量的热水进行实验。若水过多,实验时间会太长;若水过少,实验现象不明显。
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
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感温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的时间内水被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增加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调大酒精灯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继续吸热。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水泡的特点:
水沸腾前,上面的水温低,下面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的时候遇到上面低温的水而液化成水,所以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上下层的水温相等,气泡上升时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3)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①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
②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③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
(4)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4. 蒸发
(1)定义: 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蒸发的特点:
①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③速度缓慢。
(3)影响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
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湿度越大,蒸发得越慢。例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的汗液难以蒸发。
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
(4)蒸发要吸热: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即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5) 蒸发与沸腾的对比:
项目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物态变化 都是汽化现象 吸、放热情况 都是吸热过程 不同点 发生的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发生的快慢 缓慢 剧烈
发生的现象 不容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
发生需要的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进行,且与气压有关
液体自身温
度变化情况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1.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知识点2
从气体到液体
清晨,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的露珠;打开棒冰纸,棒冰冒出的“白气”;大自然中雾的形成;这些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
液化的两种方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
家中用的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瓶的。
4. 液化的优点
使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
5. 液化要放出热量。
凡具有如“雾“”露” “白气”“白雾” 等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上述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它们形成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1. 物态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液体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气体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2. 应用:电冰箱、雷电、暴雨、台风等。
知识点3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归纳总结:
(1)汽化吸热应用:①生活中,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吹电风扇、洗澡凉快。②在医疗上,有人中暑或发烧,给病人擦酒精。③科技上,电冰箱。
(2)液化放热应用:①生活中,冬天向手哈气、蒸馒头、浴池中用水蒸气液化放热给水池中水加热。②工业上,电冰箱、冰柜等。
1.如图是对一定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保持 。
98
吸热
不变
2. 关于蒸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水不会蒸发
B.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C.没有表面的液体不会蒸发
D.晶体也能发生蒸发现象
解析: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但是当液体被全部封闭起来之后,不会发生汽化。
C
3.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
了皮肤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C
4. 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 为什么
解:擦不干。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金属块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金属块的表面。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块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只有等金属块的温度变得和室温差不多以后才能擦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C
6. 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 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