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基础之上展开的,对于学生来说,已基本掌握了光路图的画法、对光的反射、折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色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还不清楚,更是不明白其本质是什么,对于红外线、紫外线也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彩虹的图片,提出问题“天空中漂亮的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呢? ” 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二)开始新课
1.色散
(1)问题:是谁研究出光的色散现象的。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2)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师生共同归纳色散的概念及原因。
概念: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原因:光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偏折能力不同,红光偏折能力最小,紫光偏折能力最大)
(3)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引导学生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4)解释光盘上的彩色纹理是怎么产生的。
2.色光的混合
(1)问题: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视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教师解释三原色光是怎样组合出各种色光的。
3.物体的颜色
(1)问题:生活总是色彩斑斓,窗外的绿树红花,色彩艳丽的服饰,彩色的透明纸,物体为什么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呢?
(2)探究实验透明的物体 透光不透明的物体 反光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①白光的色散现象,②光的三原色,③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
作业: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对比白光区域和其他区域的颜色,看看红,蓝,绿的亮度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1、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知识,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注意语速,同时注意语调的起伏。在做物体的颜色的演示实验的时候,对于一些明显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来,同时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的重点,语速适当放慢,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有时候语调可以稍小或稍大,因为整节课如果都同一语调的话学生很容易感到听课疲劳而注意力分散了。
3、注意不用夹杂太多的语气词。同时提问的时候注意要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得出结论,老师可以适当总结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