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A A C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B C A C B C 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C 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5分)
26.(16分)
(1)热带草原气候(1分) 全年高温(温和),有明显干湿两季(1分) 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
低,空气对流弱,水汽不易凝结成雨。(3分)
(2)暑假(1分) 地处东非高原,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1分)南北各地进入雨季的时间不同。七八月,北
部受低压带控制,(1分)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1分),而南部正值干季,草类枯黄(1分),动物向北
迁徙。
(3)水文特征:马拉河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流速度快。(任写 4点给 4分)
(4)B(2分)
27.(共 13分)
(1)地堑(1分) 变深(1分) 地壳张裂下陷(1分);雨水、河水汇入。(1分)
(2)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纬度高,气温低;深居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
降温早;淡水湖,盐度低,容易结冰;水体流动性较差。(1点 1分,共 5分)
(3)地形:多山地,地形崎岖;断层构造,地质不稳定。气候:气候寒冷,多大风,多冻土。(各 2分,共 4分)
28.(共 16分)
(1)芦苇(1分) 落潮(1分) 垂直(1分)
涨潮时,海水流速慢,以淤积为主,潮沟变浅(1分);落潮时,海水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潮沟加深(1分)并向
内陆延伸(1分)。
(2)盐沼(1分) ①盐沼地的植被减慢了海水的流速,海水汇集在已经形成的潮沟中,加大了对已成潮沟的侵
蚀和冲刷,使得潮沟稳定下来;②植被加固和保护沟岸,减慢海水侵蚀速度,不会冲刷出新的沟槽;③稳定了潮沟
系统。(2分)
(3)建立保护区;限制填海造陆和水产养殖等过度的人类活动;开发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3分)
(4)B(1分) 凸(1分)(AB全填对给 1分,箭头至少画出表层和底层,给 1分,错任一个箭头不给分)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I(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的桃渚火山,是我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其巍峨雄险的熔岩峰林地貌和
层叠起伏的熔岩柱体地貌堪称中国白垩纪火山遗迹的典型代表,并被国际地质学界确认为西太平洋
火山活动的经典遗存。下图示意桃渚火山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桃渚火山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塑造桃渚火山微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 ②生物风化 ③重力崩塌 ④风力侵蚀 ⑤冰川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阅读台州某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3.该地出现大面积的沙丘、三角洲平原地貌,塑造该类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力堆积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牛轭湖形成后,会对甲河产生的影响是( )
A.洪涝灾害减轻 B.河段落差降低
C.河道淤积增强 D.航运里程增加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1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南亚地区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特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下图为某
季节印度洋局部地区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赤道东部群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6.与该季节南亚盛行风形成相关性最强的是( )
A.东南信风带位置移动 B.东北信风带位置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北部高大山地的阻挡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a为沙质沉积物,b、d、e为沉积岩,c为煤层。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信息判断,该区域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8.如果在甲、乙两处进行煤炭开采,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透水事故 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 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 瓦斯爆炸 D.瓦斯爆炸 透水事故
下图为某日日期和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 AO和 BO为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
他地区日期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北京(3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23.5° B.35° C.66.5° D.71°
10.此时,巴黎(东一区)的区时是( )
A.11:00 B.10:00 C.9:00 D.8:00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2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下图为南半球两地水平气压分布情况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题目。
11.判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 )
A.甲:偏西风 乙:偏北风 B.甲:偏北风 乙:偏南风
C.甲:偏西风 乙:偏东风 D.甲:西南风 乙:偏北风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某研学小组赴该地进行地理考察,若夜晚宿营地点安排在①处,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
A.处于阴坡,气温较低 B.处于鞍部,风力较大
C.位于山脊,平地较少 D.处于山谷,山洪易发
13.②③两地为村庄,现计划修建一条临时公路,研学小组设计了四条路线,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王是亚运会志愿者,他记录了亚运会相关的重要时间。火炬传递启动仪式于 9月 8日上午在
杭州西湖涌金公园广场举行,9月 20日完成最后一站传递。9月 23日 20:00,第 19届亚运会开幕
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隆重举行。整个比赛将持续至 10月 8日。读地球二分二至日公转
轨道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亚运会开幕时,关于地球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③ 向北移 变快 B.① 向南移 变快
C.③ 向南移 变慢 D.① 向北移 变慢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3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15.亚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北京、杭州、成都三地( )
A.成都昼夜长短变幅最大 B.北京地区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各地日出方位更加偏南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中岩石和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岩 1—岩浆岩 2—断层错位 B.岩浆岩 2—岩浆岩 1—断层错位
C.断层错位—岩浆岩 1—岩浆岩 2 D.岩浆岩 1—断层错位—岩浆岩 2
17.图中断层( )
A.切穿背斜轴部 B.由外力作用形成 C.切穿向斜轴部 D.早于寒武纪形成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生产中重要
的水消耗环节,大气环境、土壤、植物和基因等的影响都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下图为内蒙
古科尔沁草甸植物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数据采样时间为 9:00—16:00),采样植物群落
基本为单一类草本植物群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草甸植物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表现为( )
A.14点前后波动最大 B.日出后不久出现最大值
C.上午变化值小于下午 D.午后持续降低且变小
19.6月 22日和 6月 23日水分利用效率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物群落 B.土壤性质 C.气候条件 D.基因类型
20.选择图示时间段作为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
A.干物质量变化大 B.植物郁闭度较好 C.水分消耗量较少 D.植物呼吸作用较弱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4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 1中 N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图 2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 1
21 图 2.下列关于 P地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可能是伦敦,终年温和多雨 B.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该地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D.该地位于南半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22.图 2所示季节( )
A.马六甲海峡风大浪急 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C.印度半岛高温多雨 D.北京香山枫叶火红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北秦岭早在 4
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被大量蕨类植物占领。北秦岭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
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 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
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23.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
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 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
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 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24.在图示时期,与北秦岭相比,南秦岭( )
A.煤炭资源更丰富 B.植被种类更多 C.岩层中化石更多 D.山坡短且陡峭
一位地理教师从浙江台州(28.7°N,121.4°E)乘飞机飞往内蒙古乌海(39.67°N,106.82°E)考察学习,
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5:00飞机起飞,此时机窗外天色微亮,5:20一轮红日喷薄而
出,壮观极了!”下图示意某客机座位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地理教师为了选择最佳观测日出角度,其座位最可能是 ( )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5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A.43A B.44B C.43J D.44K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 16分)
材料一 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合作伙伴,未来中非合作的前景会更加广阔。东非高
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图 26-1为东
非部分区域地图。
材料二 每年,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
公园之间来回迁徙,在世界壮观野生动物大迁徙中占有重要地位。暴涨的激流和鳄鱼的狙击是最艰
难而壮观的一幕,这被称为马拉河之渡或天国之渡。
图 26-1
(1)图中内罗毕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请从地形角度分析此地降水
比同纬度地区少的原因。(5分)
(2)台州的小明同学___________(暑假或寒假)来非洲旅游时,在甲地目睹了大量动物从南向北迁
徙的壮观景象。试着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5分)
(3)简述马拉河的水文特征(4分)
(4)小明在维多利亚湖畔看到艳阳高照,水天一色的景色,与该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 )(2分)
A. B.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6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C. D.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 13分)
材料一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深度 744m,
形成于构造山谷地带。贝加尔湖每年 1-5月结冰,有 88-146天的结冰期。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贝
加尔湖水温在升高,结冰期略有差异。俄罗斯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
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材料二 贝加尔湖有 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积达到 56万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补给了
湖泊水量的 50%以上,在入湖口处形成了面积近 700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从贝加尔湖
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其年均流量仅为 1870m /s。如图 27-1所示。
材料三 每年贝加尔湖大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数地震都比较小,只有通过地震仪才能
探测到。每隔 10~12年会发生一次五六级的地震,每隔 20~30年会发生一次 7~9级的灾难性大
地震。图 27-2为贝加尔湖地质剖面图。
图 27-2
图 27-1
(1)贝加尔湖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根据材料判断,随着时间的变化,贝加尔湖的深度最可能
会___________(变深或变浅),请分析原因。(4分)
(2)分析贝加尔湖结冰期长达 5个月的原因。(5分)
(3)贝加尔湖区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试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简要说明。(4分)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7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再现了钱塘江的自然景观“潮汐树”(如图 28-1)。“潮汐树”实
际上是在潮汐周期性作用下形成的树枝状冲沟,常见于淤泥质海岸。潮滩上,一道道潮沟呈树枝状
分汊,一侧朝向海洋,一侧朝向陆地,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并在海滩植被的作用下得以稳定存
在。
材料二 在潮滩上,植被分布呈现明显规律性,即平行于海岸线由陆向海,依次分布着芦苇、糙
叶苔藓、海三棱蔍草。海三稜藨草为多年生盐生草本植物,具有棱形的叶片结构,并且叶片表面粗
糙,因此具有较高的泥沙拦截能力。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
沼泽地等。
材料三 潮汐树守护着潮滩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成规模、可观赏的“潮
汐树”景观目前仅存在于辽河口一带(如图 28-2)。近年来石油钻井平台扩建、围垦填海和渔业养
殖等人类活动不断蚕食着河口的潮滩。
图 28-2
图 28-1
(1)根据潮滩上植被分布特征推断,芦苇、糙叶苔藓、海三棱蔍草最后出现在海滩上的植被是_______。
潮汐作用中________(涨或落)潮,对潮滩地貌的塑造作用更强,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潮汐树”自然
延伸方向为_______(平行或者垂直)于海岸线。请从涨潮与落潮对潮沟形态塑造的角度,解释“潮汐
树”的发育方向。(6分)
(2)“潮汐树”的发育在_______(盐沼或光滩)更稳定,请简析原因。(3分)
(3)请就该地区“潮汐树”景观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4)“潮汐树”景观可能出现在图 28-2中的_______(填 A或 B)岸 ,B为_______(填凹或凸)岸。
请画出钱塘江 AB段的横向环流图。(4分)
(填 A或 B) (填 A或 B)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第 8页(共 8页)
{#{QQABIYQQggAoABIAAQhCQwHwCEAQkACCCIoGhAAIsAABA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