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的例5、例6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下列各题。
÷5 ÷6 ÷ ÷
4 ÷ 12 ÷ ÷ ÷
2. 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 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 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3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 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一个数的等于,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 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 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 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 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7、例8和“做一做”,练习十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下列各题。
÷ ÷ ÷ ÷
÷ ÷ ÷ ÷
2. 解方程。
x×= ÷x= x=
3. 列方程解下面各题。
(1)一个数的倍是,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是 ,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 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5=。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分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这是分数连除,同级运算应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巡视时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5÷ ÷5÷
=×÷ =××
=×÷ =××
=× =2
=2
学生做完后,再把以上一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分数连除法怎样计算简便?(把连变成连乘来计算比较简便,就是把每一个除数变成乘以这个除数的倒数。)
2. 教学例8。
教师出示例8:÷×。
教师提出下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1)例8和例7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例8是乘除混合运算,例7是连除;相同点是乘除混合运算和连除都是同级运算,都要把它们转化成乘法再计算。)
(2)例8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号转化乘号时,是否同时把除数转化为它本身的倒数。可能有个别同学会将“”也转化为它本身的倒数了,要及时提醒。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分数连除或分数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3. 做教科书第40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十的第6题。
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写在题后。做完后集体订正。
2. 做练习十第7题第1、2行的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把除以一个数是否同时转化为乘以除数的倒数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3. 做练习十第8题第1行的两道小题。
做第1小题时,教师提问: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指名用不同的方程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并说明理由。
第一种方法:先把x×看成一个未知数,利用乘法的关系,得到x×=÷,等号右边算出得数后再求出x的值。
第二种方法:利用乘法结合律直接得到x×(×)=,算出与的积后再求x的值。
4. 做练习十第9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让学生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根据公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内容,怎样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
五、作业
练习十第7题第3行的小题,第8题第2行的小题和第10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4和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1~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下列各题。
÷2 × 4 ÷ ÷
5 ÷ 6 × ÷ ÷
2.(1)是的多少倍?
(2)是的几分之几?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3. 一个商店用塑料包装45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以上各题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及时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 准备题。
教师出示准备题:的是多少?让学生结合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
(2)的的含义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应该把看作单位“1”, 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道题应该用乘法乘法计算。教师指名列式计算,并板书:
×= ×=
得到:的是。
2、教学也出示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提出下列问题要学生回答。
(1)例4与准备题有什么联系?(准备题是已知两个因数求它们的积;例4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我们能不能用类似准备题的方法来解答例4?(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试一试。)教师边让学生口述,边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x× =
x =÷
x =×
x =
教师指出:列方程解题时一定定“解”和设什么为未知数x。解答的书写过程要规范。
3. 做教科书第35页例4下面“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九第11题。
让学生把答案直接写在题目旁边,然后分2组订正答案。
2. 做练习九第12题。
先让学生看题、提问:这4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数据相同,计算方法不同,得数也不一样。)
3. 做练习九第13题第1、2行的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指名订正。
4. 做练习九第14题第1行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5. 做练习九第15题的第(1)题。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的数量关系和应该设什么为未知数x?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6. 做练习九的第16题。
让学生读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道题是几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先求出什么?(这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先求出第一天卖出的数量。) 第二步求什么?第二步是以哪个数是为单位“1”的?(第二步求的是第二天卖出的数量,第二步是以第一天卖出的数量为单位“1”。)
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有余力的学生做星号题和思考题。
四、作业
练习九第13题第3行的小题,第14题第2行的小题,第15题的第(2)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和第35页例4前面的“做一做”,练习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
2.计算下列各题。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小刚3/10小时走了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教师板书。)
=
教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学生: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以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以除数的倒数。)
教师: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学生:一个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除数的倒数。)
教师:这是通常的说法更严谨的说法可以概括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大家看书上(第34页)的结语。
2.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师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计算: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第一题是乘以整数的倒数,第2、3题是乘以分数的倒数。)
教师:整数能不能看成分数?(整数(0除外)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教师:前面讲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不能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用甲数和乙数来表示。(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教师:0不能作除数,完整的说法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3.做教科书第35页例4前面“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了解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及时纠正。个别辅导时要学生说一说分数除法的法则。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第5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九第6题的前两栏题目。
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栏的两道式题有什么联系?(每栏上面的题目是已知两个一因数,求它们的积,用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3.做练习九第7题的第(1)题。
做题前,教师先进行复习:
(1)18是6的多少倍?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计算,18÷6=3,18是6的3倍。)
(2)5是9的几分之几?9是5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说一说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5÷9=,5是9的九分之五。9÷5= ,9是5的五分之九。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因为题目的要求不同,所以作为标准的那个数就不同。)
4.做练习九的第8题。
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做完后,要求观察所做的习题,教师提问。哪几道题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商小于被除数?并说明理由。(除数小于1时,商就大于被除数。例如9÷,由9÷1=9出发,9里面有9个1,9里面有几个呢?因为比1小,所以商就大于9。÷3,就是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比被除数小。)
5.做练习九的第9题。
做题前,教师先提问: 1米等于多少厘米?1千米等于多少米? 1吨等于多少千克?1时等于多少分?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6.做练习九的第10题。
先让学生审题,然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求千克桔汁能装几小瓶?也就是求千克里有几个千克?)做完后指名订正。
四、小结
教师先问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这是普遍适用的法则。
五、作业
练习九第5题第2行的小题,第6题的第3、4栏小题,第7题的第(2)题。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
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下面各题。
做完后,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3.解答第33页的准备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列式?(已知行驶的路程是18千米,行驶的时间是小时,要求速度,就是路程÷时间。)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18÷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运算?(整数除以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先用线段图来说明它的计算方法。
教师在黑版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图。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小时行驶的。在这样的两份下面注明“小时行驶18千米”。)
教师: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画图。因为1小时是5个小时,在这条线段的5份上注明“l小时行驶?千米”。)
教师: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的路程?(学生回答,教师在图上左边的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教师:怎样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驶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教师: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18×”。)
教师: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怎样求出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引导学生说出,1小时里有5个,只要用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乘以5,就可以求出1小时行驶的路程。)教师板书:
教师: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还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从上面的推想过程, 已经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写出计算过程:
再写出答案。
教师:从上面的推导,我们得到(板书):
这样就把除法运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运算。根据上面算式大家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指名回答,“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计算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教师把错误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第1题第1行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九第2题左边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怎样写 的倒数,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明题目的数量关系,然后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该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五、作业
练习九第1题第2行的题目,第2题右边的题目和第3题。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4,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判断单位“1”的练习。
(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
(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3)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2. 解答教科书第51页的复习题。
“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新课
1. 教学例4。
(1)指名读题,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教师:这道题里有几个数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引导学生出题里有三个数量,需要有三条线段表示。)
教师: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组的人数?(根据“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可以画出表示美术组和生物组人数的线段。)
教师:根据这个条件确定谁为单位“1”?先画哪个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为单位“1”,先画美术组人数。)
教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的人数后提问:再画哪个组的人数?怎样画?(把表示美术组人数的这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再画一条与其中1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生物组的人数。)
教师:现在该画表示哪个组人数的线段?根据哪个条件来画?怎样画?(启发学生说出把表示生物组人数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画出与这样的4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航模组的人数。)
教师:还有什么已知条件没画出来?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以上一系列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教师:想一想,美术组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也就是:美术组的人数×=生物组的人数。)
教师:生物组的人数还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生物组人数的是航模组的人数,也就是: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的人数。)航模组的人数知道吗?(8人。)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找出这道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而生物组人数的是航模组的人数,航模组的人数等于8。)教师边说边在上面等式上注明。如:
教师: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设哪个量为x?(设美术组有x人。)
教师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做完后教师再问,我们知道了航模组有8人和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能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因为生物组人数×=8,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生物组人数=(8÷)人。)
教师:我们知道了生物组的人数和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能不能求出美术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生物组人数÷=(8÷)÷。)
教师:8÷÷=?是例4的算术解法,也是为什么我们把例4这样的题目作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理由。大家求出美术组的人数跟刚才用方程解法求出的得数是否一样。
2. 做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的题目。
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2. 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教师先让学生审题,教师问:这道题前面学习的和做过的题目有什么区别?(前面题目中。两个数量之间都是几分之几的关系,这题中有“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是大汽数量的4倍。)教师:大家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后画线段图。教师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教师让学生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教师: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分析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说出要弄清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找出题目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 ,并列出方程或直接用连除算式解答。)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
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
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
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
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八的第5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