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形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尝试有关本课造型,表现的媒材,感受其特性,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随形想像,表现出有趣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游戏,作品欣赏,体验探究,师生演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结构特点,探究手形的变现方法,利用手形的变化,大胆地进行想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手形联想的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随行想像的基本方法,尝试多种媒材并初步感受其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媒材,根据手形的不同变化,联想出新颖有趣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老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两个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团结合作本领大。
学生:手
老师:对了,就是我们的双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小手吗?你的小手都能干什么呢?
学生:写作业,扫地,洗脸,穿衣服……
老师:非常棒。我们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双手还能干什么呢?
学生:变动物,变影子……
老师: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说出了老师心中的想法,还可以做手影表演。
二:讲授新课
1:观看手影表演
(课件:手影表演)
老师:这么美妙的画面是用什么变出来的?
学生:手
2:学生表演手影
老师:喜欢吗?想不想来尝试一下呢?哪位小朋友会做,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选四个小朋友上台表演)
老师:这些小朋友表演的好不好,掌声送给他们。
3:师生互动游戏:
老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要送发给大家,喜欢的小朋友可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做:
我在黑板前,表演一双手,
变蜗牛爬起走,变小狗张开口,
变海鸥展翅飞,变小鸟立枝头
你要喜欢全拿走。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
4:欣赏手形画
老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有趣的手影画成漂亮的画面呢?
学生:可以。
(PP课件:手形画)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在这幅画面中的动物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
学生:手
老师:我们的手怎样摆放的?手指怎样呢?
学生:手指张开向上,变成了可爱的小鸡。
老师:小朋友们,来伸开你们的小手,我们也摆一摆。除了小鸡意外还可已变成什么?
学生:树
老师:对,还可以变成漂亮的小树或者茂密的森林。
老师: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的手怎样摆放的?
学生:横着放
老师:非常棒,我们的手横着放是两只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来伸出手感受一下鱼是怎样游动的。那么手向下放像什么呢?
学生:螃蟹,章鱼……
老师:对调皮的章鱼。
5:了解描画手形画的方法
(1)学生探讨技法
老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些漂亮的手形是如何画到画面上的?想好以后,把你的想法告诉给我们大家。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手任意摆放,可以张开,可以合起来,任意摆放发挥想象,想好以后按在纸上用铅笔或者水彩笔沿着外形进行描画,描画好以后在上面进行适当的添画和改动,这样你也可以拥有一幅有趣的手形画。
(2)学生示范描画方法
老师:谁愿意到黑板前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描画。
(学生示范)
老师:漂亮吗?
学生:漂亮
老师:那么怎样让它变得更漂亮呢?
学生:要添画细节
(教师在学生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老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手形的联想
板书:手形的联想
三:艺术实践
老师:老师看到现在有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一下了,那么赶快伸出你的小手,认真观察,发挥想象,画出你的手形在进行添画,你也会拥有一幅漂亮的手形画。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形表演与联想,并将它画成一幅有趣的画;
2:构图饱满,形象丰富,有创意;
3:色彩鲜艳。
四:课堂评价: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你把手联想成了什么,哪些地方最有意思;
2:评评同学的作品,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你看懂了哪幅?
五:课后拓展:
欣赏欣赏手的其它变现形式:刮画;水粉印;印泥;彩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案设计过程中,我主要以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兴趣来构思的,谜语、手影视频、动手表演、师生互动等等,都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素材和想法,大胆的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手形画。但回顾本节课,也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如在学生创作前,应适当的再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可能创作效果会更突出一些,在课堂评价处,应再细致深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