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2 陈涉世家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熟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舍的写法。
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秦王朝暴政中的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01
02
03
学习目标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残酷剥削、压迫农民,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新知导入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字 ,夏阳人。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 。
作者简介
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子长
《史记》
文学常识
《史记》的历史价值
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记载历史,能实事求是对待历史。因此《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史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社会各阶层人物活动都有广泛而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对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品德做了鲜明的肯定:如陈涉、荆轲。
作品简介
文学常识
一词多义
陈涉少时
吾闻二世少子也
公等遇雨
等死
扶苏以数谏故
卒数万人
(1)少
年轻
小
(3)等
各位
同样
(5)数
屡次
几
词汇积累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2)然
对的
但是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次
编次
军队驻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
(6)书
写
字条
新知讲解
通假字
被 通“披”,穿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为天下唱
固以怪之矣
将军身被坚执锐
適 通“谪”,贬谪。
唱 通“倡”,倡导。
以 通“已”,已经。
新知讲解
词类活用
陈胜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狐鸣呼曰
忿恚尉
将军身披坚执锐
王,名作动,为王
丹,名作状,用丹砂
书,名作动,写
狐(鸣),名作状 像狐狸一样(嗥叫)
忿恚,使动用法 使……恼怒
坚,形作名 指坚固的甲衣
锐,形作名 指锐利的武器
新知讲解
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比至陈
4.卒中往往语
5.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逃亡— 死
私自、偷着—空隙
等到—比较、比方
到处—经常
聚会商议—管理财务的人员
新知讲解
事件发展
第一部分(第一段)
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段)
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三段)
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第1段阅读
1、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这一段从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新知讲解
2、用原文填空:
(1)“ ”,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2)“ ”,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3)“ ”,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4)“ ”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暗示陈胜起义的思想基础。
尝与人佣耕
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新知讲解
(5)“ ” “ ”“ ”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陈胜年轻时就有伟大抱负,暗示陈胜的起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他的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的。
为下文陈胜的起义做铺垫,埋下伏笔。
怅恨久之
笑而应曰
太息
新知讲解
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第二段
新知讲解
3、策略口号: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提出这一口号目的: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为什么提出这一口号会“宜多应者”?
⑴“天下苦秦久矣”
⑵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⑶“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哪一句表明吴广在戍卒中有一定的威望?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什么?
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3、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表现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第三段
4.起义的标志及打的旗号:
5.“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哪一句话?
天下苦秦久矣
6.“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 应上文哪一句话?
宜多应者
7.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什么?
说明陈胜具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袒右 大楚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你认为这反映作者的怎样的观点?
作者司马迁肯定了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即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同时又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给予他以重要历史地位。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这样的裁剪是为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起义作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1)以文学技法写历史人物。
文章不但叙写了人物的生平事迹,而且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用生动而简洁的笔墨着重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情,从而突出了人物的宏大志向、洞察能力和领导才干。
写作特色
新知讲解
(2)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起义的原因,再写起义的发动和经过,然后写胜利进军和政权建立,最后写起义的影响。对起义的发动写得详细,对起义的过程写得简略,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写作特色
新知讲解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本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谋划起义
发动起义
原因
直接
根本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起义开始
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的经过
概述此后诸郡县反秦斗争的情形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策略
舆论
时 间 顺 序
板书设计
你知道这位农民领袖家最终的命运吗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陈胜在困境中战胜了敌人却在胜利时迷失了自己,那么陈胜的成败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不断超越,战胜自己。
从已有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假如九百戍卒既没有遇雨,也没有失期,你认为这次农民起义会爆发么?
还会发生,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不会发生,因为没有有利的时机。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