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2023年4月26日(农历初七)NASA发布的最近一次傍晚拍摄到的满月照
片。完成1、2题。
1.推测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的日期及大致朝向是
A.4月4日
东
B.4月20日
西
C.4月26日
西
D.5月4日
东
2.下列能正确表示4月26日的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月C
日
B.
日
地
地
月
地
日
D
日
月
地
月0
1/8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杭州秉承“绿色、智
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展现城市形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
题。
女
大气上界
⑤
%±地面
3.“亚运之城”杭州城区的某大型购物中心在选址时,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BDS
C.GPS
D.GIS
4.“绿色亚运”的主要措施是节能减排,空气中的C02含量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是因为
A.反射①减少
B.吸收③增多
C.吸收④增多
D.反射⑤增多
“渔光互补”是指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通过在水面上设立太阳能电池板
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完成5、6题。
5.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B.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释放的能量扰乱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
D.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6.我国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果最差的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2/8
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
里,震中位于25.35N,99.28E。下图为附近居民接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7、8
题。
7.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震预警
A.震级相同的点连接成等震线
B.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大
地震波已到达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发震时刻2327:23,预警时间3秒
D.从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
源深度
预估烈度4.9
预警震级
震中
8.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避险措施,正
震感强烈
5.2
云南隆阳
确的是浙考神墙750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预警网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A.迅速离开房间,乘坐电梯撤离
B.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
C.进入地下室躲避,等待他人救援
D.下载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地质时
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
奥
泥
石
三
白
古
新
第
(%)
武
留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纪
纪
35
5
3
2
1(亿年前)
30
25
20
15
10
9.白垩纪前期,地球大气含氧量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A.藻类生物繁盛
B.被子植物繁盛
C.裸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
10.地球演化史中,中生代
A.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活跃
B.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D.出现始祖鸟
3/8浙东北联盟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2
0
6
P
9
10
答案
A
C
D
C
D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C
D
A
B
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C
BD
AC
AB
BC
AD
AB
BD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个大题,共36分)
29.(18分)
(1)(4分)雅丹
风力侵蚀
(2)(4分〉少太刚
(3)(6分)冲积扇(或洪积扇)
细(或小)
浅
(注意:错别字不给分)
(4)地处内陆,气候干早(2分):风力大(或西北风强劲)(2分):植被覆盖率低(2
分):沙质土壤,土质疏松(2分)。(取2点,每点2分共4分)
30.(18分)
(1)(4分)厚
薄
(2)(6分)夜晚
低
山谷
(3)(4分)流水侵蚀
冰川(或冰川侵蚀)
(4)青藏高原地势高,冰川广布,地面反射率较高(1分),则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较少(1
分):地面升温较慢,地面辐射较弱(1分):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少
(1分):且大气逆辐射较弱(1分),保温效应较差:且青藏高原,地势高,风力大,热
量不易保存(1分)。(6点取4点,每点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