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6 14: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马说韩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作者简介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背景简介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即谈马、论马。马说解题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听课文朗读,把握准确字音。lè zhǐrǔpiáncáolìshí sù dànsìxiànyécè朗


刻读准字音
读得流畅
语速适当
节奏准确 读一读(划分节奏):读一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 dàn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先自主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标记好,一会寻求帮助。说一说:不以千里称也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马也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一食或尽粟一石著称一起死;骈,两马并驾怎么这面对通“饲” 喂 通“饲” 喂通“饲” 喂 通“才” 才能通“耶” 表疑问 相当于“吗”吃辨一辨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鞭子加强反问语气它的表推测语气因为按照精读课文并思考1、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1、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的处境是怎样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千里马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现象,披露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食马者”比喻的则是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背诵课文并翻译全文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拓展延伸思考:从今天的视角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除了食马者不知马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历史上的伯乐周文王之渭水拜相姜子牙
俞伯牙高山流水遇钟子期
刘备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萧何之月下追韩信
燕昭王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使用乐毅
熊庆来、杨武之发现了华罗庚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驾驭,鞭打鞭子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恐怕 Shí 吃(一顿)Sì 饲养,或通“饲”Shí 吃 Sì 喂养 练 习 一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通“饲”,喂养驾驭,鞭打怎么有时中考试题选文段一: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同 称——著称
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因为 虽——即使文段二:实词:
一食——顿 、餐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
外见——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 常——普通的
虚词: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安——怎么文段三:实词:
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虚词: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试一试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鞭打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