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文档属性

名称 皇帝的新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6 14: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体裁介绍 时代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在《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苦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请特别注意下边红色字的读音和写法: 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称职( ) 御聘( )
赏赐(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钦差大臣( ) xuànbìxiánchènyùpìncìjīqīn chāi fù hèhài故事我来讲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情节,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提示:可以从起因、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整体感知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皇帝 新装骗子 新装君臣 新装皇帝 新装小孩 新装梳理文章脉络爱织看穿揭思考: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作者安排了哪些人物,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呢? 骗骗子皇帝官员百姓孩子受助传行揭⒉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 “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都不 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 话。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 句,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 么。
原因是:⒈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⒉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⒊ 老百姓:自私自利
怕人嘲笑愚蠢;怕招杀身之祸。
⒌ 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的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整体把握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5、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合作展示1. 圈点评注:你喜欢那一段或那几段圈出来、读出来(读给同桌听)、赏出来。心理描写我倒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自负而心虚
愚蠢而狡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昏庸而虚伪皇帝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动作描写转了转身
扭了扭腰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点头表示满意心理描写愿上帝可怜我吧!
我的老天爷-------我并不愚蠢呀!---------神态描写把眼睛睁的特别大动作描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注意地听着.【详写】【略写】虚伪奸诈
阿谀奉承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愚昧、阿谀(yú)奉承。狡猾伪善。 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⒋ 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 点。示例:①示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极”“十分”等程度那样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示例:“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需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段精彩、曲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示例: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皇帝的爱慕虚荣,骄奢淫逸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个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内心的恐惧,恰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质疑提高 :这场骗局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示例: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拓展延伸: 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拓展性思考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说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拓展延伸: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后,会怎样做?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那个裸体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游行,自从被孩子点破之后,一路上受尽嘲笑。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了“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的法律,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自此,皇帝不论上朝还是回宫,不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个大臣辞职后,自言自语:“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为触犯了皇帝的禁忌,被送到行刑官那里去了。从皇帝祭天、大阅兵到巡行京城,被杀的群众竟有一千多人! 一个善良的老大臣为了给皇帝遮丑,建议他换一件新衣,但皇帝回答说,他穿的是一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人们请求皇帝给予“言论自由、嬉笑自由”,皇帝一概拒绝。以后,大家对皇帝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皇帝仍然疑心。他命令士兵:凡是有笑声的家里,都要把人抓出来杀掉。结果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大家一齐拥到皇帝跟前,撕他的肉,并大声喊:“撕掉你空虚的衣裳。”最后,连士兵也站在人民的一边。皇帝终于瘫在地上。课堂小结: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作业:1. 课后字词抄写一遍。
2. 推荐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集》,选取一篇文章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