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3-26 19: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博何时搏!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难点:实验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二、合作探究
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在右侧画出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1中。
表1 R=10Ω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
的示数,填入表2中。
表2 U=3V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流I/A
1
2
3
三、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得出结论:
由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 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 成反比。
评估与交流:
(1)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2)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五、达标测评,反馈提升:
1.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 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 ,测出对应的_____ ,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2. 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但有缺漏,请将缺漏的空格补上。
3.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 __ 不变, 某同学根据得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你对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图7.1-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15Ω。
(1) 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 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② 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2) 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 不变.
六、教学反思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 知识链接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探究新知
(一)阅读教材P78页,思考下列问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怎样?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三、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1)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中的 I、U、R 都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同时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
(2)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为U = IR 、R = 。
(3)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四、完成下面例题:
五、拓展训练:
1. P79 1、2、3、4
2. 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总阻值为( )
A.20Ω B.15Ω C.10Ω D.5Ω
3.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30和10Ω,把它们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是( )
A.40Ω B.30Ω C.20Ω D.7.5Ω
4.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如果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A.0.25A B.0.5A C.2A D.3A
六、教学反思 
17.3 电阻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重点: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难点: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观察定值电阻,如何测出定值电阻阻值?
提示:只要测出________ 和______ ,然后再运用公式______,即可求出它的电阻。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
1.实验设计
结合教材P80 页“想想议议”,请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电路图。
2.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0页以及“想想议议”,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各实验小组可以交流设计的实验步骤,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各小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分析与论证:让各小组同学展示的实验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R = 计算出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请同学们思考:每次的电阻是不是定值?是什么原因使电阻发生变化的呢?讨论、回答: 。
4.交流与评估
在交流评估的过程中,除了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还可以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了指针反向偏转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你的电表是否出现超量程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你的滑动变阻器是否出现无法调节电路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测电阻的实验中,你每次测量的电阻值是否相差不大?为什么?
三、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1.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
(1)在右侧甲是伏安法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2)根据图甲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该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操作错误是
① ;
② 。
(4)电路连好后,该同学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Ω。
②小亮从数据中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测小灯泡阻值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五、达标测评,反馈提升:
1、完成课本P81-82页的1、2、3、4题。
2. 根据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回答: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 定律的推导公式 计算出R的阻值;
(2)这个实验应测的物理量有 ;
(3)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接通电路前应将它的阻值调到位置;
(4)当某次测量时,两表示数如图17.3-2所示,U= V, I=__ A , 则 R=__Ω。
六、教学反思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与探究
1. 知识点:串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关系公式: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关系公式:
欧姆定律的I=U/R变形公式为U = IR 、R = 。
2. 证明:串联电路中,R=R1+R2
3、证明:并联电路中,1/R1 =1/R1 +1/R2
二、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三、拓展训练:
1. 把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总电阻是多大?如果电源电压为3V ,则各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3.在图电路中,R1=10Ω,R2=2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图17.3-2


R
P
S
·
·
PAGE
9
逆水行舟用力撑船,一篙松劲后退千寻。 Punt hard in sailing upstream on, Backlash miles when you let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