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2 11:16:46

文档简介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D 6.C 7.C 8.D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D 16.C 17.A 18.A 19.B 20.A 21.B 22.A 23.B 24.D 25.D
26.(15分)
(1) 太阳辐射(1分) 地面辐射(1分) 大气逆辐射(1分)
(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年太阳辐射总量高。(4分)
(3)晴朗(1分)
原因: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大气增温后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加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减轻冻害的危害。(2分)
(4)② (1分) 理由: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所以阴天时气温日较差小。(4分)
27.(10分)
(1)白天 郊区 城区 水平气压梯度 (4分)
(2)强度下降。(1分)
原因:白天海风,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2分)
(3)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少;郊区地面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任答2点,满分共4分)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被称为火星年,2020年7月阿联酋、中国、美国相继发射了“希望号”、“天问一号”、“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下表为地球与火星基本状态比较。据此完成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主要大气成分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00 1.00 氮、氧 1年 23时56分
火星 0.11 0.15 二氧化碳 1.9年 24时37分
1. 推测与地球相比,火星
①大气层厚度更大 ②昼夜温差更大 ③昼夜更替周期更短 ④平均密度更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火星是科学家认为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因为火星( )
A. 有四季变化 B. 大气含碳氧 C. 属类地行星 D. 可能存在水
读“横波、纵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不同深度变化图”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3~4题。
3.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内部温度变化 B.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 内部压力变化 D. 岩石圈物质组成的差异
4. 如果你想“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当你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穿越地心前,将依次穿越( )
A.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020年9月15日,由 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 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 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 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5~6题。
①短波收听指数 ②信鸽飞行指数 ③空气质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 (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 (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 (小→大)
5.图中显示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目前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6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峰值
6.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 ,表中指数不会明显变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 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了脊椎动物 B.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C. 出现了人类 D. 蕨类植物迅速发展
8. 图示中生代的气候特点是( )
A. 冷湿 B. 冷干 C. 暖湿 D. 暖干
当地时间2021年9月19日15时,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开始喷发,已经摧毁了火山附近城镇的数百栋房屋、大量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读左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右图帕尔马岛火山喷发图,完成9~10题。
9.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左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 减弱了大气散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C.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夜间温度升高 D. 减弱了太阳辐射,使白天温度升高
2020年8月16日23时左右,一颗“火流星”照亮了临沂、徐州等地夜空。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的爆炸离地面高度只有37千米。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12.该小行星爆炸发生所在的大气层的特点是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有臭氧吸收紫外线 D.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为了延缓冰川消融,瑞士科学家会在每年某个时段,把数英里长的保护毯覆盖在冰丘上,以保护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冰川。左图为冰川“盖被子”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为冰川“盖被子”能延缓冰川消融,主要是因为 (  )
A. 减少了① B. 增强了③ C. 增强了② D. 减弱了④
14.瑞士每年为冰川“盖被子”的时间段最可能位于(  )
A. 1~3月 B.6~8月 C. 9~11月 D.12~2月
读某地等压线图,完成15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压:乙>丁>甲>丙 B. 若此时为白天,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C. 气温:甲>乙>丙>丁 D. 若此时为夜间,甲为山谷,乙为山顶
冷巷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庭院,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如图所示)。完成16~17题。
16.冷巷两侧高墙的主要作用是(  )
A. 吸热保温 B. 防火防盗 C. 遮阳降温 D. 形成上升气流
17.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南北走向的冷巷内部风力要大于东西走向的冷巷,主要是因为南北走向的冷巷(  )
A. 与盛行风向一致 B. 遮阳效果更好 C. 巷内外温差更大 D. 保温效果更好
在对流层大气中,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冷却强烈,高空大气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下图示意一次辐射逆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据此完成18~19题。
18.辐射逆温多发生在(  )
A.冬季晴朗的夜晚 B.冬季多云的夜晚
C.夏季晴朗的白天 D.夏季多云的白天
19.能反映此次辐射逆温过程中日出前气温状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风。右图示意某地的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表示该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20~21题。
20.图中代表风向的箭头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高空 B.北半球近地面
C.南半球高空 D.南半球近地面
读“北半球1月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图中甲地吹(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热力环流。据此完成24~25题。
24.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
A.A、B都向左偏 B.A向左偏、B向右偏
C.A、B都向右偏 D.A向右偏、B向左偏
25.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 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④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甲图字母相对应的辐射名称代号A (名称);E:
(名称);F (名称)(3分)
(2)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大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原因。(4分)
(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___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农民会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4分)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理由。(4分)
2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城市热岛强度=城区气温-郊区气温,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滨海城市进行相关研究,下图示意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的变化。
(1)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最小的时候多出现在 (白天/夜晚),此时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近地面风向是从 (城市/郊区)吹向 (城市/郊区),形成此风的直接原因是 力。(4分)
(2)分析白天海风对城市热岛强度大小的影响。(2分)
(3)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加大,请解释原因。(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