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教学内容】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 P48-59 例 1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初步认识事物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形成思
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
2. 知道一般用“一定发生 ”或“不可能发生 ”来描述确定现象;用“可能发生 ”
来描述不确定现象。渗透猜测、试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体会和区分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 ”、“不
可能 ”和“可能 ”正确地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一定 ”“可能 ”“不可能 ”来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资源】课件 PPT 、2 个黑色袋子、9 个白色乒乓球、3 个红色乒乓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 关注点
一 、 创设 情境 1. 摸球游戏:制定游戏规则 (1)放球:摸球前,要在袋子 里装一些球。 (2)选球:为了公平,应该放 入哪些球去摸? 小结:为了让游戏公平,选 的球除了可以颜色不同,其 他的,比如大小、材质、手 感等都要相同。 2.开始游戏:规则:任意摸一球,摸完放回袋子里,摇 匀继续摸。 3. 猜测:摸之前先猜一猜会是什么结果? 创设学生熟悉 的摸球游戏,初 步体验现实世 界中不确定现 象。
二、 探究 新知 活动一:摸球游戏,体验“可能、不确定 ”事件 (袋子里 3 红球+3 白球) 1.摸球游戏 1 (1)指名学生摸球,多名学生猜测结果。 (2)讨论:同学们有的摸出了白球,有的摸出了红球, 如果再来任意摸,你认为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设疑激趣,初步 体会“可能是红 球 、 可能是白 球 ”的随机摸球 事件。 在一系列的“游 戏 ─ ─ 猜 测─
小结:在既有白球又有红球的盒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 不管摸几次,都有 2 种情况。 活动二:摸球游戏,体验“一定、不可能 ”事件 (袋子里 6 个白球) 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请你们来摸球。 1.摸球游戏 2 (1)猜测:袋子里什么情况? (2)验证:请学生打开看,由学生说袋子里是什么。 (3)推断:按现在的情况,如果请同学们继续摸,结 果会怎么样?那么红球呢? (4)思考:不管怎么摸,摸几次,都是什么结果? 小结: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知道在既有红球又有 白球的袋子里,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在全 是白球的袋子里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 2.归类 师:这些可以用来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谁 来归归类? 揭示课题:现在你们说说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不确 定事件? 小结:我们用“一定 ”、“不可能 ”来描述确定事件。 用“可能 ”来描述不确定事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 的“可能性 ”。 3.练习:根据要求涂色(课本 P71) (1) 第 1 题:发现大家涂的都一样,都把所有积木涂成 了红色。为什么这么涂?有其他涂法吗? (2) 第 2 题:仔细观察,想一想,他们涂的方法案都不 同,都符合要求吗?涂的时候有没有窍门? (3) 第 3 题,这 4 种画法都是正确的。那涂 1 个黄色和 4 个黄色有什么区别吗? (4) 如果连续 4 次都摸到黄色,我觉得第 5 次肯定能摸 到白色。你们觉得呢? (5) 小结:在摸球游戏中,无论摸出了什么结果,下一 次摸球的结果还是不能确定。 ─ 体 验 ─ ─ 推 想──验证”的 数学活动过程 中,逐步丰富对 不确定及确定 现象的体验,自 然引出描述确 定和不确定现 象的“一定”“不 可能 ”“可能 ” 这三个数学用 语。 学生在涂色游 戏的过程中了 解并区分确定 事件和不确定 事件,体验随机 现象。
三、 练习 巩固 1. 下面的事情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 的,哪些是可能发生(课本 P70-71) (1) 1 、2 、4 为什么是确定事件? (2) 3 、5 、6 为什么是不确定事件?(还可能出现哪些 情况)。 2. 联系生活:你能用“一定 ”“不可能 ”或“可能 ” 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小结:生活中很多事情蕴含着和可能性有关的知识。 3. 连连看: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可能性的知 识了。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 (1)①和④里面球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都“可能摸 到红球 ”? (2)在确定事件中,一定发生的事件有什么特点?一 定不发生的事件呢? (3)谁还可以编题目考考大家。编之前,思考:你会 出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4. 提高拓展:猜硬币 (1) 妈妈说:猜中就能吃 蛋糕,有没有吃到蛋糕 呢?偷偷告诉你们,妈妈 想让小胖减肥,所以两只 手里都没有硬币。小胖能 猜到妈妈哪只手中有硬 币吗? (2) 小胖应该怎么猜,才能吃到蛋糕? 预设:猜哪只手里没有硬币就能赢 创设与学生生 活相关的情景, 感受生活中的 随机现象,体会 生活与数学的 联系,丰富学生 对可能性的认 识和体验。 设计互相说一 说生活中可能 性的现象,感悟 到自己身边处 处有数学,从而 增加对数学的 兴趣。对“可能 性 ”的研究也始 终贯穿整节课。
(3) 小结:把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转化为一定发生的 确定事件。
四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 布置 试验小作业: 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它被抛起后落下来,可能是 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们出现的可能性会一 样吗?回家做个抛硬币的小试验吧:把抛硬币的试验反 复进行多次,用画正字的方法做好数据记录。试验次数 越多,数据更有说服力哦!(明天交流哦!) 通过掷硬币的 实践活动,让学 生感受掷硬币 的可能情况。为 下一课时的探 讨活动提供大 量研究数据,以 便分析、交流。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记录
次数
六、 板书 设计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一定发生 一定不发生(不可能发生) 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
课时 作业 设计 【作业目标】 1. 区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 能用“一定发生 ”或“不可能发生 ”来描述确定现象;用“可能发生 ” 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1. 填空:下面的事件有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 是可能发生的。 (1)地球绕着月亮转。 ( ) (2)时针每天要转 24 圈。 ( ) (3)鸡能生蛋。 ( ) (4)小胖跑 1000 米用时不到 1 分钟。 ( ) (5)抛一枚 1 元硬币,得到的是正面。 ( )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常识或者已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袋子里放了 5 个球:任意摸一个再放回。小巧连续摸了 3 次
都是红色球,她第 4 次摸到的球( )是蓝球。(填“一定 ”、“不可能 ”、 “可能 ”) 【设计意图】题目中故意设置了陷阱即:连续 3 次摸球都是红球。第 4 次摸球学生会产生误判。只要清楚规则“摸完放回 ”,那么摸球的整体 一直都“有红球有蓝球 ”。两种颜色的球都可能摸到。 3. 选择:袋子里有 1 千克绿豆(大约有 2 万粒),在装袋时里面不小心 掺进了一颗红豆。如果按“摸球游戏 ”的规则摸一次,( )摸到绿 豆。 A. 一定 B.不可能 C.有可能 【设计意图】 由于样本数量的超量增加,学生容易被“2 万粒绿豆与 1 颗红豆 ”的描述误导,最后问摸到绿豆的情况。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 易认为一定摸到绿豆。此处的“一定 ”其实是“ 非常有可能 ”的含义, 因此虽然“不太可能 ”摸到红豆,但也存在“可能性 ”。因此都有可能。 一方面考察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考察本课知识点掌握情况。
4. 想一想,每次口袋里应放什么颜色的球 (1) 任意摸出 1 个,不可能是绿球。 (2) 任意摸出 1 个,可能是绿球。 (3) 任意摸出 1 个,一定是绿球。
【设计意图】通过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区分、巩固三种事件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更为全面的分析 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