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现代文阅读考点
探究表达方式
探究表达方式
探究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
考点解读
探究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的表达方式。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可以这么说: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本课件重点讲讲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考点解读
常见考查形式:
①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以××为例,结合具体词句说说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②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③本文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④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⑤试比较【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⑥这篇叙事性文章语言生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精辟的议论性的文字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请摘抄一处议论性文字,并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解读
探究表达方式
例:鲁迅《社戏》“思考探究”二: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答案示例】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例题讲解
探究表达方式
1
2
一、表达方式种类及作用
3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三、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一、表达方式种类及作用:
(一)分类: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1.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
2.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
技巧解密
探究表达方式
(二)作用:
1.记叙
(1)内容: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作用: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代人物的关系;②交代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技巧解密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2.描写
(1)内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2)作用: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神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3.议论
(1)内容: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2)作用: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4.抒情
(1)内容: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2)作用:①以情动人,引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氛围,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5.说明
(1)内容:就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2)作用:①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②在议论文中用它交代论据;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人物或事物的评价。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1)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有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如鲁迅《藤野先生》开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无奈之情,引出下文;最后一句“实在是标致极了”,是反语,表达讽刺之情,总结上文。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2)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先议后叙,引出下文的“看电影事件”,表达对日本青年学生的愤怒之情和对本民族暗弱形势的悲哀,引导主题。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3)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有总结全文式、点化题旨式、展望号召式、警策哲理式、立身表态式等形式。一般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如鲁迅《藤野先生》“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全段议论,总结上文,点明题旨,主题得以深化。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例:《白梅无价》:
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③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答案】示例一: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示例二: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三、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出来,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充满抒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咏物喻情、融情于事等。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对有关人物、事件等的思想感情或志向追求的抒情方式。
1.特点:
①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②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③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2.作用:坦率质朴,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3.方式:
①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这种抒情方式即呼告式抒情。
特点:呼告式,往往以一种近乎直白的抒情方式,表达内心强烈的感情,或赞美,或愤慨,或喜悦,或痛苦,喜怒哀乐都可以以这种直接的抒情方式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如高尔基《海燕》:“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借预言家之口,以饱满的激情呼唤暴风雨的到来,抒发豪情壮志。以无产阶级先行者的战斗姿态,表达时刻准备战斗、积极投身斗争的渴望。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②顿悟式:在对事物的认识、体验过程中,有时会突然产生某种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就是顿悟式的。
特点:在叙述事件终了,或描述事物过程中,将对事件及事物当下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从而感染读者。
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海伦·凯勒在拼搏奋斗中突然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以一句反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③反复式:当抒情性的语句连续在文段中出现便构成了反复式的抒情方式。
特点: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抒情中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反复式的抒情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具有一种渐进式的节奏美感。句式一般不宜太长,短促的句式,能够更加有力地表达情感。
如郭沫若《雷电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咆哮吧!”
“风”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一种单纯自然的风,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生命和力量。“咆哮”二字饱含着革命激情,连续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更有力量,更有气势。诗人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暴,抒发了难以抑制的革命豪情。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即从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三方面来抒发感情。
1.特点: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一是间接抒情主要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发作者情感,是一种依附于一定的景物、事物和事理的抒情方式。(由此可见,议论中抒情、记叙描写中抒情,都是间接抒情。)
二是间接抒情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人去感受、去品味。
2.作用: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3.方式:
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示例:沈从文《云南的歌会》:“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到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点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都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文段用许多笔墨写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景物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交融在一起,人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既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女孩子歌唱的优美动听,也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②咏物喻情: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般景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示例:冰心《小橘灯》:“这朦胧的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个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点拨:以物写人,咏物抒情。赋予小橘灯以象征意义,肯定并赞扬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③融情于事。寄情于事,在叙述中抒发感情。
示例:魏巍《我的老师》:“在课外的时间,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点拨:通过叙写蔡老师在课外教我们跳舞和带领我们观察蜜蜂等事例,抒发“我”对老师的一片爱戴之情。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例:《母亲》:
分析第③段两处画线句子的抒情方式。
①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②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解析】第一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属于间接抒情。第二处“我的心也在痛”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属于直接抒情。抒情方式除了会区分以外,还要感受表达效果。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①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②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答案】第一处:用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我悄悄地看母亲一眼”“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蹑手蹑脚地走了”,写出了“我”的不舍和对母亲深深的爱,是属于间接抒情。
第二处,“止疼药”是由于“我”的离开,母亲吃催眠药来减少内心的疼痛。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内心也是很难受的。“我的心也在痛”直接抒发了“我”内心很难过,对母亲的留恋,属于直接抒情。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例:《女兵墓》:
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①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②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好同志,雪花一定又打湿了你的衣服、被褥,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解析】本题考查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者任选其一均可,关键是要说明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例:《女兵墓》:
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①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答案】
第①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
探究表达方式
技巧解密
例:《女兵墓》:
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②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好同志,雪花一定又打湿了你的衣服、被褥,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答案】
第②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对女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仿佛还活着,她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细腻,感人至深。
探究表达方式
马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 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试题解析
探究表达方式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娘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 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探究表达方式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探究表达方式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守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探究表达方式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 ─一前路茫茫,往哪里去 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
探究表达方式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 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斩将搴qiān)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探究表达方式
1.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5分)
探究表达方式
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①
②
③
④
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⑤
祖孙骑马,郊外漫游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解析】仔细阅读文段,按照示例格式概括事件。如“三四岁时,骑马唱歌”是第一段写的。第二件事在第二段,写姐姐出阁,每次回家,家人快活迎接的事,可概括为“姐姐回家,快活迎接”。其他的依次概括。
1.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探究表达方式
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①
②
③
④
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⑤
祖孙骑马,郊外漫游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答案】①姐姐回家,快活迎接;②年初三四,雪野赛马(春郊试马); ③春节期问(直到上元),骑马访亲;④孟春时节,骑马踏青 ⑤放假回家,骑马过瘾。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二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解析】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是记叙;“戴着箸笠……攀着柳条……”是描写;“最喜那满天星斗”是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要结合文章主旨及表达的情感回答。
【答案】通过叙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描写人物衣着、途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议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那满天星斗”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探究表达方式
3.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 (4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指出文章的语言特点。常见的语言特点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语言的特点,“节奏明快与典雅”,先找出体现“节奏明快”的语句,如第三段“人正闲,衣裳正新”“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使用短句,明快,紧凑,跳跃性强;第三段“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句,语言典雅。
【答案】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句,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探究表达方式
4.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 (4分)
【解析】可从文章的议论和抒情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令人深深向往"“回忆中幸福的路"“我有点儿想家”,感情愉快、温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而“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人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感情热烈、豪迈,赞美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行,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
【答案】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迈。
主旨: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
探究表达方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