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2 12: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
地理
本试卷共10页,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提供家用能源。下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据此完成1-2题。
1.该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大气剧烈活动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D.太阳表面的氢燃烧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读“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6题。
3.该“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使地球加速逃离太阳系,不料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在出意外之前,地球穿越了以下哪个行星轨道(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4.该“计划”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流浪2500年后,最终将进入4.2光年以外的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地球最终进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 )
A.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圈,能防止星际物质撞击
D.比邻星周围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5.观测发现,比邻星的耀斑爆发远比太阳耀斑爆发剧烈得多。地球进入比邻星轨道后,受强烈的耀斑爆发影响,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磁场受扰乱产生“磁暴”现象 B.地球赤道附近多发极光现象
C.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干扰中断 D.地球上水旱灾害有所减轻
6.在《流浪地球》的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下列关于该地下城所在地球圈层论述正确的是( )
A.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位于古登堡界面附近
C.位于下地幔 D.纵波可以在该圈层传播
据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报道(2020年9月28日):在过去的24小时中,太阳活动较低,日面上无黑子。该期间无C级以上耀斑发生,地球磁场较强。据此完成7-8题。
7.若2020年是太阳活动谷年,则下一个谷年是( )
A.2025年 B.2031年 C.2036年 D.2040年
8.据材料分析,2020年9月28日( )
A.太阳辐射弱 B.太阳活动弱 C.发生了“磁暴” D.赤道极光多
研究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明显作用。研究发现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380μmol/mol(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提高为627μmol/mol时,小麦和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7.27%和19.31%。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 D.是地球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以使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
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植物免受伤害
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降低 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
下图为湖北省年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湖北省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12.若仅考虑年太阳辐射量,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是( )
A.恩施 B.十堰 C.武汉 D.咸宁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④处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经过多次发射,取得丰硕成果。“嫦娥一号”进行了“撞月”试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任务完成后,已经飞向更深远的太空,离地球越来越远。“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计划。“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五号”在2020年11月发射,并于次月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据此回答15-17题。
15.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属于恒星 B.图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地球上的月球样本是天体
16.与月球相比,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更适宜,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月球较地球更接近太阳 B.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
C.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D.月面形态比较单一
2022年1月18日,我国最北端城市——黑龙江漠河最低气温跌至零下41.5℃,街头出现冰雾天气。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由水汽凝华而形成。冰雾笼罩下,能见度不足100米;行人裹着厚厚的冬装,眉毛和睫毛上结满了白霜。据此完成18-19题。
18.对冰雾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气压 ④地形 ⑤风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9.冰雾多形成于( )
A.晴天的正午前后 B.阴天的正午前后
C.晴天的日出前后 D.阴天的日出前后
读“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图示地层反映了( )
A.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老 B.③地层所处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
C.由上到下,生物由复杂到简单 D.①地层反映的古地理环境是陆地环境
21.与图示③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 )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C.大量金属矿藏成矿期 D.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完成22-23题。
22.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23.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大气垂直分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纬40°附近 D.极地地区
25.该层大气( )
A.多水汽杂质,容易成云致雨 B.可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长波辐射
C.随高度增加,气温不断升高 D.流星、极光现象多发生在该层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26-30题。
2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27.图中②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分别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2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9.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30.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辐射波长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图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近些年来,生活在南美洲南端的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据此完成第32题。
32.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限制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在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称为逆温。结合下面关于随高度升高的温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
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34.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 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35.读下面等压线分布图,对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风向 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左图)。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右图)。据此完成36-37题。
36.“阴阳棚”温室中( )
A.甲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菌类 B.甲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蔬菜
C.乙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蔬菜 D.乙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菌类
37.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
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
近年来,北京市城区每年冬天都会有大群的小嘴乌鸦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过夜,于是就有了诸如“天屎路”“禽粪路”的地名。乌鸦们白天飞到郊区觅食,夜晚飞回城区休息,飞行高度较低。专家表示,乌鸦通过交流、学习得知城里舒适,于是年年来此。据此完成38-40题。
38.乌鸦冬天夜晚在城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城区( )
A.有人投喂 B.没有天敌 C.更加温暖 D.禁止捕猎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乌鸦白天飞到郊区是为了寻找食物 ②乌鸦在城区的栖息地不固定
③乌鸦白天飞到郊区更费力 ④乌鸦晚上飞回城区更费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0.鸟粪会释放大量氨气,氨气与某些物质反应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由此推测乌鸦聚集地可能(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D.昼夜温差会更大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每空1分,共2分)
(2)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 层(填字母)。(每空1分,共2分)
(3)图甲中的 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容易产生
现象。(每空1分,共2分)
(4)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 ,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每空1分,共2分)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依据图中的信息得知,地球存在生
命的条件有 和 。(每空1分,共2分)
42.下图中甲图为常见的大气运动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面。乙图为大理古城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 乙
(1)根据等压面判断甲图图中A、B、C、D四点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呈 时针。甲图的大气运动形式称为 。其中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每空1分,共3分)
(2)甲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值大小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气温最高的为 。(每空1分,共2分)
(3)当甲图中两等压面逐渐与地平面平行,大气运动强度将 (填“增强”或“减弱”)(1分)
(4)乙图中穿堂风风力最强的时段是 (填“昼”或“夜”),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草,可以显著增强穿堂风。请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从气温、气压、气流运动角度加以解释。(共4分)
广东省梅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A D B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B C A B B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A C C A C B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A B B D B C B A
简答题(共20分)
41.(1)木星 金星(2分)
(2)黑子 B(2分)
(3)C 极光(2分)
(4)太阳辐射/太阳 纬度(2分)
(5)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任答2点)(2分)
42.(1)顺 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差异)(3分)
(2)B>C>D>A C(2分)
(3)减弱(1分)
(4)昼;与林草地相比,石子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石子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林草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增大,风力加大(空气流动加强)。(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