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12 16:20:11

文档简介

五中集团·北京一中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年级 生物(学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单选题
本部分共 35 小题,1-20 题每小题 1 分,21-3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 D.认识细胞的曲折过程2 蓝细菌与新冠病毒的相同之处是都有
A.拟核 B.核糖体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下列元素中,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是
A.碳 B.氢 C.氧 D.氮
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主要发挥储能作用的糖类分别是
A. 葡萄糖、淀粉 B. 糖原、纤维素 C. 淀粉、糖原 D. 糖原、淀粉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向左上方 B. 向右上方 C. 向右下方 D. 向左下方
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的“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A. 叶绿体和细胞质 B. 细胞核和细胞质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DNA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单层膜,其上有④,允许各种分子进出 B.②是染色质,其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
C.③是核孔,它是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醋酸洋红液,红色
碘液,蓝色 D.双缩脲试剂,紫色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A.蛋白质和DNA B.DNA 和 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 和脂质
组成 DNA 分子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下列一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线粒体和内质网 C. 叶绿体与液泡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A.蔗糖 B.脂肪酸 C.甘油 D.核酸
右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表示通道蛋白
B.2 表示膜的基本支架
C.3 表示糖蛋白
乙侧为细胞的外侧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2021 年科研工作者在细胞膜上发现一种新型生物分子——糖 RNA(如下图),并揭示了其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细胞中RNA 通常为单链结构
R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图中糖RNA 可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
细胞膜功能复杂性与糖链结构多样性有关
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A. 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D
在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中富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叙述错.误. 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属于最低生命系统层次 B.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
C. 一只麻雀属于个体生命系统层次 D. 生物圈属于最高生命系统层次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与人体胃壁细胞相比,幽门螺旋杆菌细胞
A.有 DNA B.有细胞膜 C.有核糖体 D.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在下列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细胞质壁分离 D.种子萌发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水 C.淀粉 D.糖原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3 和 2 B.4 和 3 C.5 和 4 D.6 和 5
下列有关脂质和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脂质分子中O 的含量少于糖类,H 的含量比糖类多
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都只含 C、H、O 三种元素
D.脂质和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都是 2∶1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 中肯定含有 S B.多肽中B 的数目等于C 的数目
C.①过程同时生成水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牛胰岛素包含 51 个氨基酸,其结构如下图,其中—S—S—是由 2 个—SH 脱去 2 个H 形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 2 个游离的氨基
牛胰岛素为多肽,其中肽键有 50 个
牛胰岛素对牛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形成—S—S—的—SH 位于侧链基团上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 DNA 和RNA 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的五碳糖不同 B. 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相同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组成的碱基相同
大熊猫骨骼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分别为
A. 4 种、4 种 B. 5 种、5 种 C. 5 种、8 种 D. 8 种、8 种
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正确的现象是
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在换用高倍镜之后,只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结果如下图所示。在S1-S4 及P1-P4 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应分布在()
A. S2 B. S3 C. P2 D. P4
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 3 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质基质。下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质基质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
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
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 8 小题,共 50 分。
第Ⅱ卷
(4)D 与三种试剂都无颜色反应。若将E 提取物与D 材料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颜色反应说明 E 提取物中有水解棉花纤维的酶,从而在混合液中有 。
(9 分)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25℃、
36.(6 分)下图中的 A 为蓝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B 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A
B
)
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细菌细胞由于含有[1] 没有成 ,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水绵细胞由于具有细胞核而属于真核细胞。
在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一些基本结构有,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 。
由于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 (自养/异养)生物。在水绵细胞中存在的光合色素是 。
37.(4 分)A、B、C、D、E 为五种生物材料,分别与三种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
化学试剂 生物材料
A 鸡血细胞 B 花生种子 C 蛙皮肤细胞 D 棉花纤维 E 霉菌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染液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表示有颜色反应;“-”表示无颜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斐林试剂与表中五种生物材料均不发生颜色反应,说明在五种生物材料中均不能检测到 。
(2)B 与苏丹Ⅲ染液的显色反应可以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 。
(3)有三种生物材料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 。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总糖含量变化是下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 ,由此可推测糖类和蛋白质的关系是 。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试剂反应呈 色,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1、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 3 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a)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 液和B 液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
(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b:
③实验结果预期:1、2、3 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5 分)血红蛋白是一种由 574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 4 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分子(如图 1)。图 2 为血红蛋白一条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顺序。
请回答问题:
与其他蛋白质相比,组成血红蛋白的特有元素是 。
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血红
蛋白的过程中共生成 分子水。
图 2 所示肽链片段由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该片段所在肽链至少含有 个游离的羧基。
(6 分)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 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 2。请回答问题:
细胞膜以 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 ;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 ,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 作用,该结果支持上述推
测 (填“①”或“②”)。
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 。
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 5 分) 如图是人体某个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 的种类和数量。
其他神经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被图中的[3] 识别后,导致此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此神经细胞接受其他神经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刺激后,[5]能帮助钠离子进入细胞,钠离子移动的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表示)。
(4)[5]只能帮助钠离子进入细胞,对钾等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这体现了[5]的功能具有 性。
(8 分)有迁移能力的动物细胞边缘常见不规则突出物,曾被认为是细胞膜碎片。近年来,
我国科研人员在电镜下发现这些突出物具有石榴状结构(PLS),如图 1。
请回答问题:
(1)若 PLS 是细胞膜碎片,则其主要成分应包括 和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物 等功能。
( 2)科研人员分析了PLS 中蛋白质的来源及其功能,结果如图 2,发现与“PLS 是细胞膜碎片” 的观点不符,理由是:该结构中的蛋白质 。
(3)科研人员将细胞中只参与 PLS 形成的特定蛋白质用荧光蛋白标记,追踪在细胞迁移过程中 PLS
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用细胞迁移促进剂和抑制剂处理可迁移细胞,实验结果如图 3,推测 PLS 的形成与细胞迁移有关,依据是 。
②细胞沿迁移路径形成的PLS,其荧光在形成初期逐渐增强,推测迁移细胞可主动将细胞中的蛋白质运输到 中。
③迁移细胞在某处产生PLS,后续细胞经过此处时,若观察到 ,则说明PLS 被后续细胞摄取。进入后续细胞的PLS 最可能在 (细胞器)中被分解。
(4)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可普遍形成 PLS,后续细胞摄取 PLS 后,可获知细胞的迁移路线等信息。综上分析,PLS 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间的 有关。
(7 分)请阅读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吃塑料”的“大胃王”
2020 年 5 月 1 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围城”导致地表、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破坏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根据垃圾种类加以回收利用及分解处理。因此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难以降解的工业合成塑料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被称为“白色污染”。聚氨基甲酸酯( PU)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被称为第五大类塑料。全球PU 年产量估计约为 800 万吨,并且逐年增加。这些不可降解的PU 垃圾加剧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组于 2017 年发现了塔宾曲霉菌对PU 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人员认为,真菌的生物降解是治理合成聚合物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塔宾曲霉菌降解 PU 的第一步是真菌孢子粘附到PU 表面,第二步是菌丝在 PU 表面的生长,第三步是降解酶的分泌。最终通过酶的分解作用以及菌丝的机械力导致PU 的生物降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PU 的降解速度,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条件下降解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注:酶的相对活性指每分种降解PU 的量
塔宾曲霉菌的发现无疑是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有效出路。首先,塔宾曲霉菌的降解速度快, 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到明显的降解作用,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西班牙科学家也发现了“吃塑料”的细菌,但细菌降解的效率比不上真菌。科研人员认为,今后生物降解还是要靠真菌,但可能要将多种真菌混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塔宾曲霉菌是一种真菌,与“吃塑料”的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塔宾曲霉菌细胞内降解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的 ,后转移至 上盘曲折叠成为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囊泡包裹转移至 ,在这里完成对蛋白质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再运至细胞膜将酶分泌出细胞。
据以上资料分析,塔宾曲霉菌在 、 条件下降解 PU 的速度更快。
尽管一些微生物可降解塑料,但这些“白色污染”仍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请写出两条减少塑料垃圾产生的措施 。五中集团·北京一中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7. 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
高一年级 生物(学科) 处的“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A. 叶绿体和细胞质 B. 细胞核和细胞质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
8. DNA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第Ⅰ卷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一、单选题 9.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本部分共 35 小题,1-20 题每小题 1 分,21-3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 D.认识细胞的曲折过程
2 蓝细菌与新冠病毒的相同之处是都有
A.①是单层膜,其上有④,允许各种分子进出 B.②是染色质,其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
A.拟核 B.核糖体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C.③是核孔,它是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3. 下列元素中,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是
10.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碳 B.氢 C.氧 D.氮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醋酸洋红液,红色
4. 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主要发挥储能作用的糖类分别是
C. 碘液,蓝色 D.双缩脲试剂,紫色
A. 葡萄糖、淀粉 B. 糖原、纤维素 C. 淀粉、糖原 D. 糖原、淀粉
11.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5.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A.蛋白质和 DNA B.DNA 和 RNA C.蛋白质和 RNA D.DNA 和脂质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12. 组成 DNA 分子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6. 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
13. 下列一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线粒体和内质网 C. 叶绿体与液泡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4.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A. 向左上方 B. 向右上方 C. 向右下方 D. 向左下方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C.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15. 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A.蔗糖 B.脂肪酸 C.甘油 D.核酸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16. 右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2. 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与人体胃壁细胞
A.1 表示通道蛋白
相比,幽门螺旋杆菌细胞
B.2 表示膜的基本支架
C.3 表示糖蛋白 A.有 DNA B.有细胞膜 C.有核糖体 D.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乙侧为细胞的外侧 23. 在下列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细胞质壁分离 D.种子萌发
24.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A.蛋白质 B.水 C.淀粉 D.糖原
B.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25.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
C. 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
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18. 2021 年科研工作者在细胞膜上发现一种新型生物分子——糖 RNA(如下图),并揭示了其在人
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细胞中 RNA 通常为单链结构
A.3 和 2 B.4 和 3 C.5 和 4 D.6 和 5
B. R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6. 下列有关脂质和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图中糖 RNA 可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
A.脂质分子中 O 的含量少于糖类,H 的含量比糖类多
D. 细胞膜功能复杂性与糖链结构多样性有关
B.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19. 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C.都只含 C、H、O 三种元素
A. 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D
D.脂质和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都是 2∶1
20. 在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中富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叙述错.误.
27.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属于最低生命系统层次 B.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
C. 一只麻雀属于个体生命系统层次 D. 生物圈属于最高生命系统层次
2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A 中肯定含有 S B.多肽中 B 的数目等于 C 的数目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C.①过程同时生成水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A. 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28.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A. 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C. 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B.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在换用高倍镜之后,只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4.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
D.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结果
29. 牛胰岛素包含 51 个氨基酸,其结构如下图,其中—S—S—是由 2 个—SH 脱去 2 个 H 形成的。 如下图所示。在 S1-S4 及 P1-P4 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应分布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 2 个游离的氨基 A. S2 B. S3 C. P2 D. P4
B. 牛胰岛素为多肽,其中肽键有 50 个 35. 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 3 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
C. 牛胰岛素对牛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体部分称为细胞质基质。下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结果表明()
D. 形成—S—S—的—SH位于侧链基团上
30.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A.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B. 细胞质基质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
31.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 DNA 和 RNA 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C. 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
A. 组成的五碳糖不同 B. 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相同
D. 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组成的碱基相同
32. 大熊猫骨骼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分别为
A. 4 种、4 种 B. 5 种、5 种 C. 5 种、8 种 D. 8 种、8 种
33. 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正确的现象是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4)D 与三种试剂都无颜色反应。若将 E 提取物与 D 材料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
第Ⅱ卷
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颜色反应说明 E 提取物中有水解棉花纤维的酶,从而在混合
二、非选择题 液中有还原糖。
本部分共 8 小题,共 50 分。 38. (9分)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25℃、
36.(6 分)下图中的 A 为蓝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B 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
图所示:
A B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细菌细胞由于含有[1]拟核没有成形细胞核,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水绵细胞由于具有细胞核而属于真核细胞。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 后保持不变。总糖含量变化是下降,蛋白
(2)在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一些基本结构有,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 质含量的变化是上升,由此可推测糖类和蛋白质的关系是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性。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
(3)由于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自养(自养/异养)生物。在水绵细
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胞中存在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37.(4 分)A、B、C、D、E 为五种生物材料,分别与三种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
②实验步骤:
生物材料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1、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
化学试剂
A鸡血细胞 B 花生种子 C 蛙皮肤细胞 D 棉花纤维 E 霉菌
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斐林试剂 - - - - -
Ⅱ:取 3 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苏丹Ⅲ染液 - + - - -
Ⅲ:(a)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
双缩脲试剂 + - + - +
(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表示有颜色反应;“-”表示无颜色反应)
a: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 A 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b:不加热直接观察
(1)斐林试剂与表中五种生物材料均不发生颜色反应,说明在五种生物材料中均不能检测到还原
③实验结果预期:1、2、3 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糖。
39. (5 分)血红蛋白是一种由 574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 4 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盘绕一个
(2)B 与苏丹Ⅲ染液的显色反应可以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
血红素分子(如图 1)。图 2 为血红蛋白一条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顺序。
(3)有三种生物材料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 A C E 有蛋白质。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
行恢复;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
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限制作用,该结果支持上述推测
②(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
请回答问题: 态。
(1)与其他蛋白质相比,组成血红蛋白的特有元素是 Fe。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41. ( 5 分)如图是人体某个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血红
蛋白的过程中共生成 570 分子水。
(3)图 2 所示肽链片段由 3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该片段所在肽链至少含有 3 个游离的羧基。
40. (6 分)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
(1)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
(2)其他神经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被图中的[3]糖蛋白识别后,导致此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这体现
图 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 2。请回答问题:
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3)此神经细胞接受其他神经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刺激后,[5]能帮助钠离子进入细胞,钠离子移
动的方向是 A→B(用图中字母和“→”表示)。
(4)[5]只能帮助钠离子进入细胞,对钾等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这体现了[5]的功能具有特异(专
一)性。
42. (8 分)有迁移能力的动物细胞边缘常见不规则突出物,曾被认为是细胞膜碎片。近年来,
我国科研人员在电镜下发现这些突出物具有石榴状结构(PLS),如图 1。
(1)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
进行荧光标记。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②细胞沿迁移路径形成的 PLS,其荧光在形成初期逐渐增强,推测迁移细胞可主动将细胞中的蛋白
质运输到 PLS 中。
③迁移细胞在某处产生 PLS,后续细胞经过此处时,若观察到荧光标记出现在后续细胞中,则说明
PLS 被后续细胞摄取。进入后续细胞的 PLS 最可能在溶酶体(细胞器)中被分解。
(4)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可普遍形成 PLS,后续细胞摄取 PLS 后,可获知细胞的迁移路线等信息。
综上分析,PLS 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讯)有关。
请回答问题:
43. (7分)请阅读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1)若 PLS 是细胞膜碎片,则其主要成分应包括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
“吃塑料”的“大胃王”
信息交流、催化等功能。
2020 年 5 月 1 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围城”导致地表、地下
( 2)科研人员分析了 PLS 中蛋白质的来源及其功能,结果如图 2,发现与“PLS 是细胞膜碎片”
水和土壤被污染,破坏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根据垃圾种类加以回收利用
的观点不符,理由是:该结构中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细胞膜,也不只具有细胞膜蛋白质的功能。
及分解处理。因此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难以降解的工业合成塑料已经对环境产生严
重的危害,被称为“白色污染”。聚氨基甲酸酯( PU)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
医疗、建筑和汽车等,被称为第五大类塑料。全球 PU 年产量估计约为 800 万吨,并且逐年增加。
这些不可降解的 PU 垃圾加剧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组于 2017 年发现了塔宾曲霉菌对 PU 的生物降解作用。
(3)科研人员将细胞中只参与 PLS 形成的特定蛋白质用荧光蛋白标记,追踪在细胞迁移过程中 PLS
研究人员认为,真菌的生物降解是治理合成聚合物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塔宾曲霉菌降解
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PU 的第一步是真菌孢子粘附到 PU 表面,第二步是菌丝在 PU 表面的生长,第三步是降解酶的分泌。
①分别用细胞迁移促进剂和抑制剂处理可迁移细胞,实验结果如图 3,推测 PLS 的形成与细胞迁移
最终通过酶的分解作用以及菌丝的机械力导致 PU 的生物降解。
有关,依据是促进细胞迁移,PLS 增多(抑制细胞迁移,PLS 减少)。
为了进一步提高 PU 的降解速度,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条件下降解酶的活性,结
果如图所示。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注:酶的相对活性指每分种降解 PU 的量
塔宾曲霉菌的发现无疑是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有效出路。首先,塔宾曲霉菌的降解速度快,
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到明显的降解作用,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西班牙科学家
也发现了“吃塑料”的细菌,但细菌降解的效率比不上真菌。科研人员认为,今后生物降解还是要
靠真菌,但可能要将多种真菌混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塔宾曲霉菌是一种真菌,与“吃塑料”的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
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
(2)塔宾曲霉菌细胞内降解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的核糖体,后转移至内质网上盘曲折叠成为有一
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囊泡包裹转移至高尔基体,在这里完成对蛋白质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再
运至细胞膜将酶分泌出细胞。
(3)据以上资料分析,塔宾曲霉菌在 pH=5(pH5)、温度为 37℃条件下降解 PU 的速度更快。
(4)尽管一些微生物可降解塑料,但这些“白色污染”仍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请写出两条
减少塑料垃圾产生的措施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少塑料餐盒的应用等(合理即可)。
{#{QQABZYYQggggAAAAAQhCQwWyCkEQkAECAIoGQBAAsAABQ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