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回顾旧知:我国与俄国有何交集?
一、彼得一世改革
阅读教材,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3世纪末
16世纪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凯撒”,意即皇帝。)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国
西欧
西欧国家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农奴制盛行
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从材料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拖延就是死亡”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沙皇统治
你能迅速判断以下四条内容与彼得一世改革哪项措施有关吗?
1、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2、“金钱是战争的命运,通过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得以支撑起战争”
3、“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4、俄国人把剪胡子视为违背上帝的罪孽,但彼得大帝则深信胡须是落后的标志。彼得的“剪须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军事措施
经济措施
政治措施
社会习俗
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为改革奠定政治基础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提高军队战斗力
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
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②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革 洋务运动
时间 18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目的 性质 方式 影响 封建性质改革
富国强兵
向西方学习
开启近代化但未改变封建制度
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加强专制统治)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二、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如何?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
①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舰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1863-1856,俄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
②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加剧社会矛盾
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时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登基纪念日,在这一天,他颁布废除
农奴制的法令,在历史上也被称作1861年2月19日法令。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18—1881年
目的:摆脱政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提供自由劳动力
满足资本主义
发展的条件
提供资金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按改革法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地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 根本 原因
人物 性质
内容
影响
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封建性质
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使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
改革
废除农奴制
俄国的
改革
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俄国的兴起与统一
强化专制统治
背景: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统治
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特点:向西方学习、强制改革
效果:俄国成为军事强国
评价: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背景:农奴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社会内外交困
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通过赎买取得份地
评价:推动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农奴残余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