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养测评卷
(90分钟完卷,满分100+10分)
一、积累运用。( 45 分)
(一)基础知识。(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 ( 8 分)
héng shù jià shǐ ào miào jiāng yìng
yú kuài wān dòu shì jì shàn liá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荧屏(píng) 潜入(qiǎn ) B.哲理(zhé) 呼唤(huàn )
C.探索(suǒ) 依赖(lài) D.僵硬(jiāng) 屋檐(yá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雷达 文子 架驶员 B.苍绳 等侍 光采
C.成就 形容 元子核 D.幻想 程度 玻璃
4.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遇到再大的困难, 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 B.只要……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
5.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
B. 教室里的桌椅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显得很整齐。
C.树叶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
D.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千里眼”“顺风耳”指的是( )。(2分)
A.人们想象中的超自然的能力。 B.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两个人物。
C. 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D.《三国演义》里的厉害人物。
7.下列问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B.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C.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D.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困难。
B. 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C.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9.按顺序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3分)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4)蔡桓侯已经病入膏肓,难道还可以医治吗
A.反问 比喻 拟人 设问 B.设问 反问 拟人 比喻
C.反问 比喻 拟人 设问 D.设问 比喻 拟人 反问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9分)
(1)浪潮奔来。(把句子写具体,至少要扩两处)
.
(2)请用上“奔跑、害怕、大狗、忽然”描绘一个场景。
.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这是一个 句,我也能写一句。
.
(二)古诗文。(9分)
11.回忆古诗词内容,把答案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9分)
(1)好问则裕, 。(《尚书》)
(2)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3)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礼记》
(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
(5)入则孝 ,谨而信, 。《论语》
(6)《 》与《孟子》《 》《中庸》并称“四书”。
二、语言综合运用。( 4 分)
本单元我们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你知道有哪些提问的方 法 请写出两个好方法与同学分享。
.
.
三、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 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终于”一词说明 。(2分) 2. “秘密”指的是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2分)
3.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许多东西,请你再写几种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后发明新事物的例子。(1分)
.
4.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分)
.
.
(二)课外阅读。(13分)
萤火虫(节选)
贾祖章
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科学上的研究,以前有人以为是某种发光性细菌与萤火虫共栖的缘故,但近来经过详细的研究,确定并没有细菌的形迹可寻,还是说它是一种化学作用来得妥当。这种发光器的构造,随萤的种类和发育的时代而不同。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下面排列着多数整齐的细胞,形成扁平的光盘,细胞里有多数黄色细粒,叫做“萤火体”(Luciferase), 遇着氧气就起化学作用而发光。这些细胞的周围又满布毛细管,毛细管连接气管能送入空气,使萤光体可以接触氧气。又分布着许多神经,能随意调节空气的输送,所以现出忽明忽暗的样子。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萤光不含赤外线(热线)和紫外线(化学线),所以只有光而没有热,是一种理想的照明用的光。但现在的人类还不能明白这些萤光体的内容;既不能直接利用它,也不能仿照它的化学成分来制出一种人造的萤光。人类所能利用的,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把它盛在袋里,以代烛火读书。在外国,墨西哥出产一种巨大的萤火虫,胸部有两个大发光器,放绿色的光;腹部下面也有一个发光器,放橙黄色的光;两色相映,极为美丽,妇人把它簪在发间,作为夜舞时的装饰品。还有,就是作为玩耍而已。至于在萤火虫的自身,藉此可以引诱异性,又可以威吓敌害,对于它的生活上是很有意义的。
1.“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和下文构成 关系。(2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3分)
.
.
3.总结选文的中心意思。(4分)
.
.
4.“囊萤映雪”这个成语中“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 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 “囊萤映雪”比喻 。本文引“囊萤”的典故有何作用 (4分)
.
.
四、作文。(30分)
题目:我的 .
要求:1.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人,可以写你的朋友、家人、老师等。
把这个人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横竖 驾驶 奥妙 僵硬 愉快 豌豆 世纪 善良
2.A 3.D 4.A 5.B 6.C 7.B 8.D 9.D
10.(1)汹 涌的浪潮浩浩荡荡地奔来。
(2)示例: 一天,我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忽然,一只大狗凶恶地向我奔跑过来,我害怕极了,连忙快步跑到人行天桥上。
(3)设问句示例:这只狗在等谁呢 哦,是在等它的主人。
11.(1)自用则小 (2)智能之士(3)审问之明辨之(4)孰能无
(5)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6)《论语》《大学》
二、语言综合运用:合理即可,例如:①可以对文章的题目提问题;②根据故事的情节提问题;③从文章的布局提问题;④根据故事的结尾提问题;等等。
三、(一)1.科学家对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青蛙-电子蛙眼、蜻蜓-直升飞机、鲸一改良轮船行驶速度。(答案不唯一)
4.我从“反复”“终于”体会到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
神,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二)1.设问
2.把萤火虫的特点说得准确、生动、具体,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文章富有情趣,具有文学韵味。
3.围绕“最令人感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介绍了萤火虫的构造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人类对萤火的利用情况。
4.家境贫苦,刻苦读书为了说明人类对于萤光的利用,即抓一把萤火虫来 当灯读书;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