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的幼株,都会向上生长,最后漂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感应性现象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触性
2.下列植物的运动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 )
A.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 B.合欢在夜幕降临时小叶闭合
C.衣藻游向光强度适宜的地方 D.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B.一株植物体内仅有一种植物激素存在
C.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一种微量有机物
4.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 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 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
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
A.光照 B.地球引力 C.温度 D.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A.向触性 B.向热性 C.向水性 D.向光性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菊花在日照变短时开放 B.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 D.向日葵花盘始终保持面向太阳
6.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第 1 页(共 10 页)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7.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暗室内设立一个斜坡装置,上面放一植株 盆栽,用灯泡固定在植株右上方连续照射,如图甲所示。已知盆栽内条件适合植株生长。经一段时间
后,此植株的生长情形将与下列图示中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8.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
9.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②中青菜幼苗的向光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10.根据所学知识, 对图中 d、e 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第 2 页(共 10 页)
A.若 d 点对应的浓度为 a,e 点可能对应 c 点的浓度
B.若 d 点对应的浓度为 b,e 点可能对应 c 点的浓度
C.若 d 点对应的浓度为 a,e 点可能对应 b 点的浓度
D.若 d 点对应的浓度为 c,e 点可能对应 b 点的浓度
二 、填空题
11.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有 、 、 、 等激素,对植物
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作用。
12.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 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将玻璃瓶
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数天, 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1)该实验可以探究植物根的 性;
(2)放置湿棉花是考虑到种子萌发需要 。
13.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取 20 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
组,甲组 10 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 10 个水仙头较小, 均剥去部分鳞片叶, 露出花芽,
再用 0.1 毫克/毫升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置于相同的环 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 20 天。据此, 兴趣小组的的同学得出了荼乙
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的假设是什么?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 请予纠正。
三 、实验题
14.植物的根受单侧光照射时,也会出现弯曲生长的现象。为探究“水稻根弯曲生长程度的影响因素 ”,
某研究小组选取了 90 株性状相似的水稻, 平均分为三组, 分别置于强单侧光、弱单侧光、黑暗三种环 第 3 页(共 10 页)
境(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记录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结果 处理方式 根部生长素浓度 (ng/g) 根的弯曲角度 α (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强单侧光 184.5 498.2 35.5
弱单侧光 210.5 421.6 17.5
黑暗 418.7 418.9 0
(1)根据表格分析,该研究小组的猜想
是 。
(2)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 来反映环境因素对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3)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所有的水稻都竖直放置,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 。 (4)已知植物的根在生长素浓度适宜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请根据实验数据试着解释光
照条件下, 水稻根会背光弯曲生长的原
因:
。
第 4 页(共 10 页)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有向光性, 向水性,向地性等。植物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在水中阳光能照到的范围
很小。藻类植物的幼株由于向光性向上生长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A
2.A
【解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 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 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 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能够对重力等刺激作出反应也是因为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
用。
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与生长素分布有关,属于激素调节,A 符合题意。
而合欢在夜暮降临时小叶闭合, 衣藻游向光强度适宜的地方, 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 均匀植物
激素无关。
故选 A.
3.B
【解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 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
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A.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A 叙述正确, 不符合题意。
B、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 激素同时存在, B 叙述错误, 符合题意。
C、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C 叙述正确, 不符合题意。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一种微量有机物, D 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第 5 页(共 10 页)
4.(1)C
(2)B
【解析】高等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 但植物体的器官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 以适 应环境的变化, 这就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 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植物向 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
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
树木秋季落叶, 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是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应答性反应.上述现象是植物对温度作
出的应答性反应,是向热性。
故答案为 1.C;2.B。
5.A
【解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A.菊花的开放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只有光照短到某一特定的数值时,菊花才开放, 这不属于向性
运动, A 符合题意;
B、水稻的茎的背地生长是它因为重力因素发生的反应, B 不符合题意;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属于向性运动,C 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的花盘总转向太阳,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性,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6.D
【解析】当植物幼苗两侧的生长素相同时,它竖直向上生长。当两侧的生长素分别不均衡时,生长素
多的一次, 细胞生长快, 另一侧生长慢, 因此幼苗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折。
根据图片可知, 植物幼苗向有光的左侧偏折, 这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
侧生长素分别少,细胞生长慢, 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7.
解:据题图分析,将植物盆栽固定于斜坡上,再以灯泡连续照射,植物茎中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具 体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测生长得快,向光
侧生长得慢, 所以茎会弯向光源生长。在重力的作用下,植物根中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近地侧生长
第 6 页(共 10 页)
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的生长得到促
进,所以根最终不垂直于斜面生长, 而是背着斜面向地生长。
故选: D。
8.A
【解析】感应性是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包括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包括向光性、
向地性、向触性等。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是由于种子中的亲水性物质进行吸水的结果,与植物的感应性无关,
A 符合题意;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 属于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 B 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属于感性运动,C 不符合题意;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 属于根的向水性,是向性运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9.C
【解析】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变量唯一的原则, 实验①是对照组,实验②③④是实验组。 ②与③对 照,变量是单侧光, 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实验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根的
向地性中既有促进作用, 又有抑制作用, 故证明生长素具两重性。
A.实验②③对照, 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又看到植物向光源弯曲,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A 正
确。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因为光也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照, 叶绿
素不能合成,B 正确。
C.实验①和实验④对照, 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C 错误。
D.实验①的是植物自然条件的生长, 目的是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 D 正确。
故选: C。
10.C
【解析】根据植物向光性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作用弱),背光侧生长素分布
多(促进作用强),使植株向光生长, 因此 e 点的生长素促进作用肯定大于 d 点。分析左图发现, a、b、
第 7 页(共 10 页)
c 三点的促进作用排序为:c<a<b,因此正确的只能是: 若 d 点对应浓度为 a,那么 e 点对应 b 点的
浓度。
故选 C。
二 、填空题
11.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乙烯;调节
【解析】生长素: 合成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
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
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
化;防止植物衰老 。
脱落酸:合成部位: 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 促进植物
进入休眠;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
进多开雌花。
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
的调节作用。
12.(1)向地
(2)适量的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感应性,种子的萌发知识点。
(1)向性属于应激性的一种, 是指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 静止型生物(植物、真菌及水螅型腔肠动物
等)的定向运动反应。比如, 一般植物根部向地心方向生长(正向地性),
(2)湿棉花有水分,因为种子萌发是需要适量的水分。
故答案为:(1)向地;(2)适量的水
13.(1)荼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促进作用
(2)用较多的水仙头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3)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 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解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 第 8 页(共 10 页)
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 能多的事实或证据, 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 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 件就是实验变量。同时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要选取多个研究对象或材料,因为数量太少的话易出现偶
然性, 少数个体的特性不能代表整体的性质。
(1)该实验将 20 个水仙头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不作任何处理, 乙组用萘乙酸处理花卉, 结果乙组 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 20 天, 可见, 该实验是要研究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是否有促进作
用,作出的假设可以是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没有)促进作用。
(2)做实验要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干扰。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
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对照试验应遵循变量单一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萘乙酸, 即是否用萘乙酸对水仙头进行处理, 那么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 露出花芽, 并都置于相同
且适于水仙头开花的环境中培养。
故答案为:(1)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有促进作用;(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会减少水仙头死亡
或水仙头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3),两组水仙头的大小应相近, 并都剥去
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三 、实验题
14.(1)光照强弱会影响水稻根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分布及弯曲角度
(2)水稻根的弯曲程度
(3)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快,背光测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慢,说明生长素既有抑
制也有促进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解析】自然界中, 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 向光弯曲生长, 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多。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本题研究生长素的
生理作用, 对根的影响。主要采用对照实验。
(1)、根据表格分析,该研究小组的猜想是 光照强弱会影响水稻根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分布及弯曲角度。
(2) 、 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水稻根的弯曲程度来反映环境因素对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3)、根据控制变量原理, 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所有的水稻都竖直放置, 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排除重力 第 9 页(共 10 页)
对实验的影响 .
(4)、 根据植物的根在生长素浓度适宜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水稻根会背光弯曲生长的 原因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快, 背光测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慢, 说明生长素既有抑
制也有促进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