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常见天气系统-锋》教学设计
课题 常见天气系统--锋 单元 选1第三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课标 解读 课标: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解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简单天气示意图,进而根据图形分析在这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所以教学中一方面是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的能力。
学习 目标 【综合思维】运用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和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 【地理实践力】绘制锋面系统(冷、暖锋)。运用简易天气图及所学知识,判断天气系统并解释现实生活中天气变化的原因
重点 运用简易天气图及所学知识,判断天气系统并解释现实生活中天气变化的原因。
难点 运用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2023年极端天气现象合集。 引出问题: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不难得出2023又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不同地区都发生过不同的极端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那么你知道这些极端天气的发生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相关吗?你能解释这些极端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吗?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身边天气新闻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相关知识。 导出常见的天气系统-锋
学习过程 一、考情分析 结合往年的全国各地区关于天气、气象与气象灾害等部分知识的出题数据,分析归纳近年该部分知识的考试方向。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二、必备知识梳理 (一)【活动探究1-基础概念清理】 1.什么是天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一地某时的天气特征? 2.尝试说明气团的概念与类型,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原因? 3.如果冷暖气团相遇,会怎样呢? 【知识答疑补充】 1.天气 概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面大气在短时间内的物理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特点: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天气的描述】:从温、压、风、雨、云、湿、晴等角度来分析。 2.气团 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在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在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3.锋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概念:锋是冷暖气团的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锋面特点: (1) 锋面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 (2) 锋面通常为一个斜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3) 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4) 锋面两侧气团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通常会形成降水、刮风等天气 思考:锋面经过某地时一定会降水吗? 冷暖气团相遇的方式有几种,对锋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注意: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冷暖气团有3种相遇方式,会形成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二)【活动探究2-锋与天气】 小组合作学习: 1.绘制冷锋示意图,分析其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 2.绘制暖锋示意图,分析其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 3.绘制准静止锋示意图,分析其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情况。 【知识答疑补充】 1.知识重构 2.小试牛刀: 3.拓展衍生 三、典例分析 考点1:天气特征的描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问: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答案】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解析】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 考点2:锋与天气 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图1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2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完成下题。 2.图2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1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解析:由图1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解析:读图2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C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A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B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关系较小,D错误。 四、考向预测与课后作业 作业1: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如:大风、寒潮、冻雨、雪灾、沙尘暴、暴雨等诱发滑坡、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特点、成因、过程、对我国的影响及如何进行相关防范措施。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作业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暖湿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受锋面雨带影响的地区,常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该雨带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及其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请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以及对影响。 让学生了解往年相关知识的考查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回顾基本知识,回答气团的特点与天气状况 学生看图巩固基础知识,自己梳理重构,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吃透天气、气团、锋等相关概念。 学生看图回答锋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学生分小组在纸上绘制不同类型的锋,并解释其对天气的影响。 让学生看图归纳对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之间的差异。 学生看图举手回答问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准静止锋的分布及成因。 学生思考,归纳冷暖锋的判断方法,学会辨析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熟悉高考题型,掌握重要考点的分析方法。 让学生学会回归基础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掌握典型天气案例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突破重难点 熟悉考点突破重难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