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 年 3 月 24 日,我国部分
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
位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
因,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
B.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D.宇宙环境不安全
读太阳内部和外部结构图,完成 3-4 题。
3.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 11年
C.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4.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
①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
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 5-7 题。
5.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地层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古生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6.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
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7.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找到煤层
B.甲、乙都找到煤层
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乙处找到煤层
第 1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
右图示意 35 亿年来地球大气中 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完成 8-10 题。
8.地球上植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 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 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9.蕨类植物发展时期
A.是铁矿成矿期
B.是煤炭成矿期
C.喜马拉雅山形成
D.哺乳动物大发展
10.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生物 B.土壤 C.水 D.火山
北京时间 2023 年 9 月 26 日 1 时 13 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 3.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3 题。
11.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软流层 B.地壳
C.地核 D.地幔
1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
确的是
A.①—纵波无法通过该层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13.地震发生后,正乘轮船水上夜游的旅客
A.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B.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C.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D.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最
活跃的火山之一,从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2 月,基拉韦厄火山曾持续
喷发 16 个月。今年 9 月 10 日下午又
开始喷发,这是该火山今年第三次喷
发。图 1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图 2 示
意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据此完成
14-16 题。
14.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1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可能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下列有关图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②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
C.③是最重要的圈层,占有①的全部 D.④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所有资源
第 2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 17-19 题。
17.b层与a层相比,b层
A.对流运动旺盛 B.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18.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19.宋词《水调歌头》中描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这说明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B.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左图为我国某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20-21 题。
20.与 10月 31日相比,11月 2日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②增强、③减弱 B.①增强、③增强 C.①减弱、④减弱 D.②增强、④增强
21.与 10月 31日相比,11月 1日至 2日最高气温持续降低,主要是因为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
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
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
22-23 题。
22.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23.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
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 24-26 题。
2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0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26.假设在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第 3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C.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完成 27-28 题。
27.影响图中③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温度
D.海水运动
28.影响②曲线峰值的主要因素是
A.陆地淡水注入
B.海区封闭程度
C.洋流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大潮总会如期而至。下图左为“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下图右为“钱塘江
大潮景观图”。读图,完成 29-30 题。
29.钱塘江大潮
A.与杭州湾形状密切相关 B.白天涨潮,夜晚落潮
C.主要是由太阳引力引起 D.与台风密切相关
30.杭州湾口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 31-33 题。
31.图中的数码最能解释文字中“是故百川发源---归注于海”
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在是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32.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高山冰川融化 D.跨流域调水工程
33.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是
A.大气运动和太阳能 B.水的三态变化和地球重力
C.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D.大气运动和地球重力
2023 年 6 月,安徽省六安市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
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公示名单,将获
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0 亿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
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
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与
“快排”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 34-35 题。
第 4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
34.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A.地表径流量减少 B.水汽输送量减少 C.下渗量减少 D.蒸发(腾)量减少
35.下列措施不属于六安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是
A.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 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
C.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D.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
二、综合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2 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 29.59 度,东经 102.08 度)
发生了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
图,丙图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
(1)在材料二甲图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 (界面);乙图中 A为 波,
F为 (界面)。
(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3)材料二丙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中心天体是 。
(4)丙图八颗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巨行星是 (填字母);小行星带位于
(填名称)和 (填名称)轨道之间。
(5)若地球在 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科学家发现南极大陆西侧的土壤里含有密集的花粉、孢子和植物根系化石,种类达 65 种,
这些证据表明大约 9000 万年前的南极洲存在过热带雨林。2018 年。我国科学家根据一件产自河北青龙的
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了一个和鸟美条蜂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一巨嵴彩虹龙。下图为甲、乙两地岩层分
布示意图。
(1)南极大陆发现雨林样本的地层形成于 (前寒武纪/中生代)。由此推测相较于现在,当时南
极大陆的气温较 (高/低),降水 (多/少)。
第 5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
(2)发现巨嵴彩虹龙化石的地层与乙地的 (填字母)地层形成时代大体一致,这一时期被称为
“ 动物的时代",该时代 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成为了重要的
(矿产)形成时期,该时
代三叠纪晚期,由于板块运动剧烈,
开始解体。
(3)甲地 AB地层形成于
代,该时代早期是
动物发展的时代。
3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
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 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 2为“我
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 1中点 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2)图 1中,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 A地空气 (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 (上
升/下沉)运动,而 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 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是 。
(3)若图 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 A、B中代表城区的是 。
(4)若图 1中的 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填白天或夜晚)。
(5)结合图 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6)与图 2“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7)结合材料及图 2,请在下图中画出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8)结合材料及图 2,假如我国北方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第 6页,共 6页
{#{QQABTYyUggAoABAAAQhCQwUACAAQkACCAAoGxAAEIAABwAFABAA=}#}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
地理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C 2.B 3.A 4.D 5.C 6.B 7.D 8.A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18.B 19.C 20.D 21.C 22.D 23.B 24.A 25.C 26.B 27.C 28.D 29.A 30.B
31.D 32.B 33.C 34.A 35.B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
36.(1) 莫霍界面 横 古登堡界面
(2) A
(3) 太阳系 太阳
(4) F 火星/木星 木星/火星 (注:可互换位置)
(5) A
37.(1) 中生代 高 多
(2) Y 爬行 裸子 煤炭 联合古陆
(3) 古生 海洋无脊椎
38.(1) B>A>⑤>④
(2) 受热 上升 水平气压梯度力
(3) A
(4) 夜晚
(5) D
(6) A
(7)
(8) 合理: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减少降温能耗。
或不合理: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使室内温度低,增加取暖能耗。
)
山林
石质路面
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