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导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导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2 17:31:03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认识流水地貌的主要类型。 2.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3.能描述主要地貌景观的特点。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学习新知
一、流水地貌
1.概念: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2.沟谷地貌
(1)成因:在广大山区,沟谷________作用形成沟谷地貌。
(2)特点:横剖面呈________型。
(3)地貌种类: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________。
3.河流地貌
(1)河谷:填写河谷剖面示意图中各地貌部位名称。
(2)冲积平原
①成因:在河流________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
②特点:坡度较________,地势较为平坦。
(3)河口三角洲
①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________沉积形成。
②特点:形状多样,如________、尖头形、鸟足形等。
二、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
(1)成因:主要是受海浪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形态类型
类型 成因
海蚀穴 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________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
海蚀 拱桥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________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 ________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2.海积地貌
(1)成因:________、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
(2)类型:海滩、________等。
助学助记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河流中的河曲由于流水的横向环流,所以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北半球在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如图所示:
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来看,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所以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不断加宽。
点拨:在河流的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泥沙不易堆积,水较深适宜建码头。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部
海沟 洋盆 海岭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深度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海底狭长洼地、深度大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面积广大 一般位于大洋中部,绵延很长
剖面 示意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流水地貌
核心归纳
1. 河流侵蚀的类型 (流速快,侵蚀强)
向源头侵蚀 向下侵蚀 向河流两岸侵蚀
表现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谷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发生河段 河源、上游 上中游 中下游
2.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3. 河流沉积地貌类型 (流速慢,沉积强)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组成 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 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海水顶托;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状元随笔 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的差别如下: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
应用体验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A、B、C三地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核心归纳
类 型 形成 过程 典型 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 蚀 地 貌 由岩石构成的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 海 蚀 穴 部分海岸向内侧凹陷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海 蚀 柱 与岸分离,孤立海中
海 积 地 貌 波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嘴、沙坝、贝壳堤等 海 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是泥沙。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 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沙 嘴 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形状像镰刀,基部与岸相连,前端伸入海中
应用体验
下图是厦门市海边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河,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会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河流侵蚀
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4.“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三角洲(多泥沙)
B.福建沿海(多岩石)
C.海河入海口(多泥沙)
D.江苏沿海(多滩涂)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图1为长江三峡景观图,图2为黄河河漫滩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1地貌类型是(  )
A.河流侵蚀地貌  B.河流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2.关于图1和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河床底部平坦,水流平缓
B.图2河道呈S型弯曲
C.图1河岸垂直高差小,坡缓谷浅
D.图2沉积物多巨大石块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
4.“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中出现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5.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①常年风化 ②地壳运动 
③风雨侵袭 ④海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30·探索
沉积顺序:颗粒大的、较重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
原因:受重力的作用。
相似之处:都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不同之处:广口瓶中的物质是在同一个地方沉积,有分层;自然界中的河流在上、中、下游河段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越往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
P32·思考
河流地貌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包括河谷、阶地、曲流等,河谷是谷坡陡峻的谷地,呈V型;阶地是因地壳上升、流水下切而成,呈明显的阶梯状;曲流是在河水侧蚀的作用下,河道呈弯曲的状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冲积扇指河流流出山口后的堆积体,呈扇形;河漫滩是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滩地;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或入湖时泥沙沉积的平坦区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
P33·思考
海蚀地貌是指海浪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以海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海积地貌强调海水的沉积作用。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一步 新课学前预习
一、
2.(1)流水 (2)V (3)冲积扇
3.(1)谷底 谷坡 河漫滩 阶地 (2)中下游 缓 
(3)河口 扇形
二、
1.(1)侵蚀 (2)海浪 海蚀穴 海蚀拱桥
2.(1)海浪 (2)沙嘴
第二步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第(4)题,C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第(5)题,河口处沙洲因左岸堆积最终与左岸相连。
答案:(1)乙 溯源侵蚀 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C
(5)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冲刷严重,泥沙左岸堆积,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将与左岸相连。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鼓浪石”位于厦门市海边沙滩上,且随着潮涨潮落,海浪不断拍打这个岩石,发出咚咚声响,因此,形成“鼓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的侵蚀,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与“鼓浪石”的形成关系不大,风蚀对“鼓浪石”的形成有影响,但影响不大,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厦门海边没有冰川,C错误;“鼓浪石”位于厦门市海边沙滩上,主要受海浪侵蚀,河流侵蚀对其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岩洞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A错误;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为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错误;沙滩是海底岩石风化后的石英砂、被河流带进海洋的石英砂,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之后,在海浪作用下,在平缓的海岸堆积而成,C正确;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答案:1.A 2.C
3~4.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本题考查特定地貌的分布地区。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A、C错误;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B正确;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答案:3.D 4.B
第三步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峡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的地貌,A正确,B错误。长江三峡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C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长江三峡的岩石类型,材料中没有显示,D错误。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长江三峡峡谷内千岗壁立,群峰竞秀,河岸垂直高差较大;其江面狭窄河谷呈 V型,河床底部地形复杂,A、C错误。图2河道呈S型弯曲,B正确。河漫滩主要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区发育,平原地区,河流流速慢,携带的物质颗粒较小,D错误。故选B。
答案:1.A 2.B
3~5.解析:第3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B正确,A、C、D错。故选B。第4题,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使“石老人”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C正确,A、B、D错。故选C。第5题,“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故①③④正确;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故②错。本题选B。
答案:3.B 4.C 5.B
6.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冲积扇,乙为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沉积
(2)F E (3)C (4)B(共44张PPT)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认识流水地貌的主要类型。 2.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3.能描述主要地貌景观的特点。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学习新知
一、流水地貌
1.概念: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2.沟谷地貌
(1)成因:在广大山区,沟谷________作用形成沟谷地貌。
(2)特点:横剖面呈________型。
(3)地貌种类: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________。
流水
V
冲积扇
3.河流地貌
(1)河谷:填写河谷剖面示意图中各地貌部位名称。
谷底 
谷坡
河漫滩
阶地
(2)冲积平原
①成因:在河流________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
②特点:坡度较________,地势较为平坦。
(3)河口三角洲
①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________沉积形成。
②特点:形状多样,如________、尖头形、鸟足形等。
中下游

河口 
扇形
二、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
(1)成因:主要是受海浪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形态类型
类型 成因
海蚀穴 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________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
海蚀 拱桥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________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 ________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侵蚀
海浪
海蚀穴
海蚀拱桥
2.海积地貌
(1)成因:________、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
(2)类型:海滩、________等。
海浪
沙嘴
助学助记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河流中的河曲由于流水的横向环流,所以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北半球在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如图所示:
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来看,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所以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不断加宽。
点拨:在河流的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泥沙不易堆积,水较深适宜建码头。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部 海沟 洋盆 海岭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深度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海底狭长洼地、深度大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面积广大 一般位于大洋中部,绵延很长
剖面 示意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流水地貌
核心归纳
1. 河流侵蚀的类型 (流速快,侵蚀强)
向源头侵蚀 向下侵蚀 向河流两岸侵蚀
表现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谷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发生 河段 河源、上游 上中游 中下游
2.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3. 河流沉积地貌类型 (流速慢,沉积强)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组成 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 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海水顶托;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状元随笔 
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的差别如下: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

应用体验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乙 
溯源侵蚀
下蚀
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C
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
(4)A、B、C三地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C
答案: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冲刷严重,泥沙左岸堆积,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将与左岸相连。
解析:第(4)题,C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易形成聚落。第(5)题,河口处沙洲因左岸堆积最终与左岸相连。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核心归纳
类 型 形成 过程 典型 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 蚀 地 貌 由岩石构成的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 海蚀穴 部分海岸向内侧凹陷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海蚀柱 与岸分离,孤立海中
海 积 地 貌 波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嘴、沙坝、贝壳堤等 海 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是泥沙。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 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沙 嘴 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形状像镰刀,基部与岸相连,前端伸入海中
应用体验
下图是厦门市海边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河,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会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河流侵蚀
答案: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鼓浪石”位于厦门市海边沙滩上,且随着潮涨潮落,海浪不断拍打这个岩石,发出咚咚声响,因此,形成“鼓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的侵蚀,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与“鼓浪石”的形成关系不大,风蚀对“鼓浪石”的形成有影响,但影响不大,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厦门海边没有冰川,C错误;“鼓浪石”位于厦门市海边沙滩上,主要受海浪侵蚀,河流侵蚀对其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答案:C
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岩洞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A错误;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为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错误;沙滩是海底岩石风化后的石英砂、被河流带进海洋的石英砂,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之后,在海浪作用下,在平缓的海岸堆积而成,C正确;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D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三角洲(多泥沙)
B.福建沿海(多岩石)
C.海河入海口(多泥沙)
D.江苏沿海(多滩涂)
答案:B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特定地貌的分布地区。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A、C错误;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B正确;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课堂达标检测
图1为长江三峡景观图,图2为黄河河漫滩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1地貌类型是(  )
A.河流侵蚀地貌  B.河流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A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峡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的地貌,A正确,B错误。长江三峡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C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长江三峡的岩石类型,材料中没有显示,D错误。故选A。
2.关于图1和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河床底部平坦,水流平缓
B.图2河道呈S型弯曲
C.图1河岸垂直高差小,坡缓谷浅
D.图2沉积物多巨大石块
答案:B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长江三峡峡谷内千岗壁立,群峰竞秀,河岸垂直高差较大;其江面狭窄河谷呈 V型,河床底部地形复杂,A、C错误。图2河道呈S型弯曲,B正确。河漫滩主要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区发育,平原地区,河流流速慢,携带的物质颗粒较小,D错误。故选B。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
答案:B
解析:第3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B正确,A、C、D错。故选B。
4.“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中出现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答案:C
解析:第4题,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使“石老人”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C正确,A、B、D错。故选C。
5.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①常年风化 ②地壳运动 ③风雨侵袭 ④海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第5题,“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故①③④正确;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故②错。本题选B。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冲积扇 
三角洲 
沉积
F 
E
C
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冲积扇,乙为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B
解析: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30·探索
沉积顺序:颗粒大的、较重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
原因:受重力的作用。
相似之处:都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不同之处:广口瓶中的物质是在同一个地方沉积,有分层;自然界中的河流在上、中、下游河段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越往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
P32·思考
河流地貌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包括河谷、阶地、曲流等,河谷是谷坡陡峻的谷地,呈V型;阶地是因地壳上升、流水下切而成,呈明显的阶梯状;曲流是在河水侧蚀的作用下,河道呈弯曲的状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冲积扇指河流流出山口后的堆积体,呈扇形;河漫滩是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滩地;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或入湖时泥沙沉积的平坦区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
P33·思考
海蚀地貌是指海浪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以海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海积地貌强调海水的沉积作用。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2.了解沙丘地貌的特点与成因。 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学习新知
一、风沙地貌
1.成因: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分类: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类型 成因 举例
风蚀 地貌 风沙对地表吹蚀、________而形成的地貌 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________地貌等
风积 地貌 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________、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
二、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________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________作用的总和。
2.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成因
峰丛、峰林、孤峰 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
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 是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
溶蚀谷地 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a.种类: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b.形态特征
地貌类型 形态特征
石钟乳 多呈________状、锥状等
石笋 形如竹笋,具有________的堆积结构
________ 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和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的
三、地貌的开发利用
1.利用方式:地貌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平原可以开垦为________,喀斯特地貌区可以开发为________。
2.开发原则:要________,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助学助记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知识链接]
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CO2+H2O===Ca(HCO3)2(2)分类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风沙地貌
核心归纳
1.风沙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主要 类型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蚀地貌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石而成 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风蚀 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 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 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石堆积
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 形沙 丘 平面形态如新月,其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长垄 状沙 丘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2.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4.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应用体验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洪水  D.潮湿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探究点二 喀斯特地貌
核心归纳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体成分 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面喀斯 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溶水洞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应用体验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1~2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1.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2.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 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为_______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B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如果C处为石灰岩,C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南方此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34·思考
风蚀地貌是由风沙对地表物质及基岩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柱等。风积地貌是指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P35·思考
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P36·活动 观察认识冰川地貌
地貌 类型 冰斗 角峰 刃脊
地貌 特征 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呈围椅状 金字塔形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尖角,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 刀刃状的山脊。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
形成 原因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
P37·思考 
参考本书第28页探究点一
P38·作业题 
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柱。
2.(1)中国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的深坑,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相同点:坑口近似圆形,具有一定深度。
不同点:①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
②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垂直向下侵蚀形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
(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
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
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
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
3.“将军石”是海蚀地貌。
形成过程: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镇西湖嘴海岸硬度小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硬度大的岩石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海蚀穴。其周边的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蚀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形成后不断受侵蚀,形成类似“将军”的形状。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第一步 新课学前预习
一、
2.磨蚀 雅丹 堆积 新月形沙丘
二、
1.溶蚀 沉淀
2.(1)喀斯特 (2)钟乳 同心圆 石柱
三、
1.耕地 旅游区
2.因地制宜
第二步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因此,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垄脊和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2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第4题,“蘑菇沙漠”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
答案:3.A 4.D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答案:1.A 2.D 3.B
第三步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3.A 4.D
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其形态类似蘑菇,故称风蚀蘑菇。第(2)题,沙丘是在风力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第(3)题,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经流水的溶蚀和淀积,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造成地表缺水。
答案:(1)风蚀蘑菇 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搬运沉积
(3)喀斯特 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共45张PPT)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2.了解沙丘地貌的特点与成因。 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学习新知
一、风沙地貌
1.成因: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2.分类: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类型 成因 举例
风蚀 地貌 风沙对地表吹蚀、________而形成的地貌 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________地貌等
风积 地貌 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___________、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
磨蚀 
雅丹 
堆积 
新月形沙丘
二、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化学________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________作用的总和。
2.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成因
峰丛、峰林、孤峰 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
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 是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
溶蚀谷地 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
溶蚀 
沉淀
喀斯特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a.种类: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b.形态特征
地貌类型 形态特征
石钟乳 多呈________状、锥状等
石笋 形如竹笋,具有________的堆积结构
________ 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和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的
钟乳 
同心圆 
石柱
三、地貌的开发利用
1.利用方式:地貌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平原可以开垦为________,喀斯特地貌区可以开发为________。
2.开发原则:要________,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耕地 
旅游区
因地制宜
助学助记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
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
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
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知识链接]
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CO2+H2O===Ca(HCO3)2(2)分类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主要 类型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蚀地貌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石而成 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风蚀 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 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 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石堆积
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 形沙 丘 平面形态如新月,其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长垄 状沙 丘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2.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4.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应用体验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洪水  D.潮湿
答案:B
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因此,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垄脊和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B
解析:第2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答案:A
解析:第3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D
解析:第4题,“蘑菇沙漠”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
探究点二 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体成分 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面喀斯 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溶水洞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应用体验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B
解析: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课堂达标检测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1~2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1.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答案:B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2.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答案:B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及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 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
4.“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答案:D
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为_______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B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如果C处为石灰岩,C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南方此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风蚀蘑菇
西北
风力侵蚀
东北
风力搬运沉积
喀斯特
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其形态类似蘑菇,故称风蚀蘑菇。第(2)题,沙丘是在风力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第(3)题,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经流水的溶蚀和淀积,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造成地表缺水。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34·思考
风蚀地貌是由风沙对地表物质及基岩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包括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柱等。风积地貌是指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P35·思考
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P36·活动 观察认识冰川地貌
地貌 类型 冰斗 角峰 刃脊
地貌 特征 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呈围椅状 金字塔形的尖峰,为凹形陡坡,峰顶突出成尖角,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 刀刃状的山脊。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
形成 原因 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的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
P37·思考 
参考本书第28页探究点一
P38·作业题 
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柱。
2.(1)中国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的深坑,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相同点:坑口近似圆形,具有一定深度。
不同点:①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
②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垂直向下侵蚀形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
(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
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
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
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
3.“将军石”是海蚀地貌。
形成过程: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镇西湖嘴海岸硬度小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影响大,硬度大的岩石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海蚀穴。其周边的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蚀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形成后不断受侵蚀,形成类似“将军”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