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2 17: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
2、体会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风土人情。
3、品析重点语句,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巧妙,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游记作品的阅读方法:
理清所至
把握所见
体会所感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文中圈画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一滴水”在丽江古城有哪些见闻呢?
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
liyongqiang
李永强
落在玉龙雪山顶上
经过驿道
经过纳西族村庄
奔流到草甸
跌落到落水洞
从黑龙潭冒出来
来到四方街
穿过小桥
经过店铺
被带进纳西人院子
来到果园和田地
来到金沙江
奔向大海
一、一滴水游丽江
玉龙雪山
纳西族村庄
黑龙潭
四方街
草甸
瀑布
东巴文字
金沙江
二、一滴水看丽江
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精读课文中的四组句群,从修辞、句式、感官、表现手法等角度细细品味,感受它们分别表现了丽江的什么特点?建议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达并做好批注。
“ 从这个句群的赏析中(从修辞、句式、感官、表现手法等角度),我读到了一个 的丽江。”
句群一:
句1(第3段):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句2(第7段):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呀!
句3(第15段):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从这个句群的赏析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丽江。
风景秀丽、宁静美好……
句群二:
句1(第3段):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句2(第13段):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进东巴象形文字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从这个句群的赏析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丽江。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句群三:
句1(第10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老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句2(第13段):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流。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从这个句群的赏析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丽江。
美丽融洽、和谐共生……
句群四:
句1(第7段):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句2(第14段):这些人来自远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从这个句群的赏析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丽江。
闲适纯净……
三、一滴水爱丽江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终于”写出了“我”完成愿望之后内心的欣喜、愉悦和满足。
思考:为什么作者是写“一滴水”而不是“一朵云或一只鸟”经过丽江?
资料助读:
阿来是藏族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格萨尔王》等,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有研究者指出,藏族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正如阿来自己所说——水的世界是循环的世界,古人叫做周而复始,当水在循环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大自然的生命都在生生不息。
丽江源头“三叠水”在纳西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纳西族有着以水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并且在东巴文化中有着具体体现。
思考:为什么作者是写“一滴水”而不是“一朵云或一只鸟”经过丽江?
答:①丽江水多、水美。②水是无形的、流动的。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丽江的风景,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把景物组合串联起来,带领读者穿越古今,横跨雪山至平原,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风貌。③作家借助一滴水来传达藏族人的生命观,且用“一滴水”的口吻来叙述,充满童趣别致新颖,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我”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最后奔向大海的经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用本节课所学习到的方法去预习《登勃朗峰》,完成《课时练》新知练习的问答题。
寄语共勉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荀子·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