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1-2.4课)
一、选择题
1.声音是由( )。
A.物体跳动产生的 B.敲打物体产生的 C.物体振动产生的
2.已知空气中的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现在在三个集气瓶里装不同的气体,同时放入点燃的火柴,最快熄灭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呼吸一次的空气
C.呼吸多次的空气
3.呼气、吸气的过程中,我们身体胸、腹部的变化是( )。
A.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呼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没有变化
4.如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按1到4的顺序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从弱到强
5.当我们敲击音叉时,想要音叉发生的声音强一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换个小音叉 B.换个大音叉 C.大力敲击
6.明明在演奏小提琴时,发现有一根弦的声音高了,她应该( )。
A.将琴弦调紧 B.用力弹 C.将琴弦调松
7.人运动时,心脏、呼吸器官都会加快,这主要原因是( )。
A.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 B.运动时帮助身体降温 C.运动时太累了
8.小科同学在进行音叉敲击实验时,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然后用手触摸,感觉到音叉的( ),听到声音的( )比较大。
A.振动较慢 音高 B.振动幅度大 音高 C.振动幅度大 音量
二、填空题
9.耳朵结构分为 、中耳、 。
10.用相同的力敲,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 。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 。
11.物体振动的 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12.(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1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准。音叉上都标有有字母和数字,例如“C 512”,字母代表这把音叉发的声是C调,数字代表的是这把音叉振动时每秒振动 次。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手很麻,这说明它在 而发出声音。
14.声音可以在固体、 、气体中传播,不能在 中传播。
15.相同条件下,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我看到钢尺振动的越 ,听到发出的声音越 。
16.我们可以通过经常( )来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保持身体健康。
17.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把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
18.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 )的声音( )。
19.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
20.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一次呼吸包括 和 两个动作。
三、判断题
21.鼓膜很薄,容易受损,掏耳朵时要特别小心。 ( )
22.一天中吃得最多的食物是主食。( )
23.用力拉自制二胡的琴弦就能发出较强的声音。( )
24.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一直变大。( )
25.鼻子、肺、气管、心脏等都是人体的呼吸器官。( )
四、连线题
26.将耳朵各个部分的名称与它的作用连线。
耳郭 传递声波到中耳
外耳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 收集声波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五、简答题
27.课堂上我们是如何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
28.我们通常用哪些词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29.人的耳朵分为哪几部分?
30.用手拍桌子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感受桌子的振动吗?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C
7.A
8.C
9. 外耳 内耳
10. 高 低 高 低
11.幅度
12.耳朵
13. 512 振动
14. 液体 真空
15. 慢 低
16.体育运动
17. 强弱 高低
18. 细 高
19. 气体、液体、固体 介质
20. 一次呼气 一次吸气
21.√
22.√
23.√
24.×
25.×
26.
27.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8.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29.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30.(方法不唯一)可以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拍桌子时碎纸屑会跳动,借助这个方法我们能感觉桌子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