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50张PPT)+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50张PPT)+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2 21:07:33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一单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以及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2.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梳理文章思路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2.依托人物形象,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把握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常设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课前预习
结构图解
概括主旨
课上思辨
拓展延伸
积学储宝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亚才,著名新闻记者。七七事变爆发后,穆青到山西省临汾市参加八路军。1939年,穆青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穆青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河南省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多个分社的记者,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著有《冯健通讯选》。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周原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2.了解背景
为了摸清河南的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地区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了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已发表过有关焦裕禄的人物通讯。但是,穆青仍然觉得有重新采访、重新撰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县,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中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经过多次采访、座谈,7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这篇通讯稿,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lào
jiǎn
wēn



zhá

qín
kū lonɡ
suì
4.解释词语
(1)闭塞眼睛捉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辞劳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甘共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奋发图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神情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不推辞劳累辛苦,形容工作勤奋,不怕吃苦。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自若,自然,不改常态。神情、态度跟原来一样。
形容临事镇定,神态从容。
相同点:二者都有“行动迅速”之意。
不同点:“毫不犹豫”强调不迟疑。如“为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冷水中”。“不假思索”强调不思考。如“他不假思索,就解出了这道题”。
相同点:二者都有“范围广”的意思。
不同点:“铺天盖地”既可以形容具体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如谣言等);“漫山遍野”只能形容具体事物。
相同点:二者都是“高耸直立”的意思。
不同点:①“屹立”指像山峰一样,比起后者多了一个“稳固”的意思,而“矗立”偏重于直。②“屹立”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而“矗立”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课上思辨
任务 一
分析重要句子内涵
1.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答:这里的语言描写既运用口语(“撵”),又运用俗语(“印把子”),朴实感人,真实形象,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兰考人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噙着泪”这一肖像描写也真实地展现了老大爷在共产党人的关怀下发自内心的感激。
2.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答:这段文字形象地展现了焦裕禄与病魔作斗争的情景。“踩”“顶”“揣”“按”等动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焦裕禄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为了工作可以置生死于不顾的高尚境界。
3.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答: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展现了兰考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高度赞颂了在伟大的新时代,人们可以用双手改变现状,创造奇迹。
任务 二
赏析重要文段
1.请简要赏析通讯开篇第一段文字的作用。
答:作为全文的引子,作者用简洁、准确、冷静的陈述把焦裕禄所面临的“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和“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的兰考推到读者面前。这段文字充分利用数字,按照季节的顺序,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兰考县所经受的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交代了焦裕禄将要来到兰考时面临的巨大困难,为下文其努力工作、治理兰考埋下了伏笔,侧面展现了人物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特点。
2.通讯最后一段文字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通讯的主体部分运用第三人称“他”,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焦裕禄奋斗的一生,在结尾部分则改用第二人称“你”。一则增加了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的距离;二则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高度赞颂之情和由衷的敬佩;三则说明作者情感的抒发到了一个最高点,以此收束全篇,能达到撼人心魄的目的,让读者于回味中更深刻地体会焦裕禄精神。
任务 三
赏析艺术技巧
1.“‘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而且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是这五个小主题无不是贯穿“榜样”的大主题来展开的。
第三段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兰考“灾害景象”图,这样的困难和灾难场景令人不寒而栗!面对这样的困难,焦裕禄“已经下乡了”,“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这些都已见一个务实、坚定、为民的县委书记的新形象,一个敢于面对困难,信念坚定,敢于战胜灾魔的县委书记。这也为下文展开作了铺垫。
接着,作者写焦裕禄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灾害源头做好灾害根源调查,深入群众寻求、研究治“三害”的对策。作者以事立人,这是一个信得过的领路人,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最后三个标题所展现的内容则把生前对同志的爱护、对工作的认真、尽责,并且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为了人民,忘记自己的焦裕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同样是榜样的力量。 
2.这则通讯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所叙事情多。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全文时间跨度从1962年冬直到1965年春季,从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工作、生病、逝世到次年春季兰考老百姓的祭奠等等。空间则从兰考县城、医院等若干个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诸如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解灾情,亲自带领“三害”调查队在风沙下雨最厉害的时候去探源头搞调查等。这些事情多而不杂,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代表性、典型性,都是焦裕禄感人形象的一个侧面和表现。这些也是散文和人物通讯可以共同采用的表达方式。
结构图解
概括主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通过讲述焦裕禄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以来,不顾身体健康,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与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以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拓展延伸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适用话题】 “榜样的力量”“实践出真知”“情怀”“以身作则”等话题。
重庆大学教授萧允徽编写的7本《结构力学》教案,在校档案馆展出。萧允徽的这套《结构力学》教案手稿包含7本相同规格的笔记本,由600余幅黑板板书小样组成。每一幅小样就是他上课时,一块黑板所要展示的内容。为了让教案更加美观,萧允徽对版式进行了设计:把翻开的笔记本作为一个页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块黑板),上下部分之间留5行,每一部分的板书只占11行,且空出首行和底行。
萧允徽估算过,根据这份教案完善后出版的教材大约有110万字,教案中少有错别字或者是涂改的痕迹。
萧允徽曾任重庆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副组长。他认为,流利的口才、工整的书法,能绘出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是他们那一代教师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而现在技术发展了,这些基本功不但不能丢,同时还要能熟练地制作并合理使用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
【适用话题】 “敬业”“严谨”“态度”等话题。
真情实意成佳作
穆青和同仁在写作时,笔尖稿纸、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真实的感情,“……摊开稿纸,焦裕禄就像站在我们面前,千千万万噙着泪回忆焦裕禄的兰考贫下中农就像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噙着热泪,写下一行行焦裕禄的事迹,眼泪常常不自主地夺眶而出,滴在稿纸上。”
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风雪铺天盖地而来。……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大爷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我是您的儿子”这一经典的细节描写、动人的情感表达,即使过去了半个世纪,在今天听起来仍直抵人心,发人深省。这段话不仅将焦裕禄一心为民的亲民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执笔人穆青“勿忘人民”的真情实意流露文中。
“感人心者在乎真”。一本书能带给人心灵的陶醉,一束花能带给人精神的愉悦……海的浩瀚,天的空阔,山的幽静,湖的碧波等都能让我们陶醉。而亲情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真意。
请以我手写我心,写一个自己的亲情小故事。不少于200字。
答:示例:也不大记得那是怎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下晚自习后,雨竟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我满怀希望焦急地等着母亲,正当我绝望时,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竟是父亲!我的心为之一动。父亲递给我一把伞,又扶住我,让我换上胶鞋,然后弯下腰把我换下的鞋提上。多少次这样的夜晚,多少次这样的天气,接我的都是母亲,而今天……
“妈呢?”
“哦,你妈妈不在家,见到雨下得这么大,总放心不下你,所以我……”
我很惊诧,同时也有一种欢欣,一种感动。雨依旧下得稠密,夜也静得安谧。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明白了,时间掩饰了父亲对我的爱,而他的爱总是表现在这种漫不经心的举手投足中。
积学储宝
(一)课内文体知识
通讯
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是一种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的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同时注意细节的描写,所以常常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通讯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通讯的特点有:(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较浓的议论色彩。
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2)按形式分,通讯一般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二)课外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节日习俗
【元旦】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传说中的怪兽。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财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宋代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之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之推。介之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介之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柳绿。”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一年最后一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第一单元 第三课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奋进的力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整体风貌,明确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历史责任。
忆往昔,在__①__的岁月,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青年学子举竿为戟,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告:平均年龄仅28岁的共产党人,冒着枪林弹雨,齐聚南湖扁舟,共商救国救民良方;年轻的革命家,翻山渡水,南征北战,开辟民族解放新纪元……他们冲锋在前、担当有为的事迹__②__,奏响一曲曲悲壮奋进的青春之歌。
看今朝,青年人生逢盛世,却拒绝“躺平”:扶贫攻坚战,有“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初心担当;航天控制室,有“北京明白”的铿锵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疫战斗,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__③__……新时代的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书写一卷卷光辉壮丽的史诗。
时代磨就青年,青年支撑盛世。莘莘学子既要继承发扬先辈们的崇高遗志,更要焚膏继晷,奋发图强,担负起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3.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复兴中学将举行大型纪念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下面的纪念图标,写一则活动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能抄袭图中文字,字数不超过4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__①__,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__②__,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__③__,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4.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林则徐虎门销烟,毁烟挫敌救祖国,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
人际关系 传统美德 职业精神
让人三尺睦邻里 许人应诺讲信用 封沙治水为人民
张英 季布 焦裕禄 一诺千金 兰考治沙 六尺巷子
7.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到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郑州。下面是焦裕禄烈士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80个字。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和习近平在2014年10月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认知。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讲话”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二者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有很大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
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识,首先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上;其次,还表现在二者在语言表述上平民化的修辞与话语策略,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
两个“讲话”的民族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二者均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对外来文化、文艺观念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反思;在主导性质和方向上,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在中国化本土文艺话语建构成熟之前,中国文艺话语要么打着欧美国家文艺话语的印迹、要么打着俄日文艺话语的印迹,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犹若云泥。
《延安讲话》发表之前,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的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延安讲话》成功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并以之作为话语阐释符码,成功建构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本土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讲话》之所以重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且其社会文化语境比20世纪40年代更为复杂。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艺术特征,更难以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难题。《北京讲话》中的文艺民族本位意识既顺应了世界大势,也顺应了国人民心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
《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的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北京讲话》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为基本叙事单位,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北京讲话》不仅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艺术理论和观念的理解上要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形式和技巧的认知上摆脱对西方文艺创作经验的迷信、依赖,从而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作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艺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摘编自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材料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进而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
B.《北京讲话》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与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紧密相关。
C.《北京讲话》强调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这有利于改变中国文艺研究的现状,有利于解决文艺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D.《北京讲话》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是因为它把“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作为基本的叙事单位。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都要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两个“讲话”虽所处社会语境不同,但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处理。
B.两个“讲话”都强调了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但从对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延安讲话》要比《北京讲话》小。
C.两个“讲话”都强调根据国情进行文艺创作,《延安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农民阶级叙事,《北京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中国梦”叙事。
D.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我国当前要想得到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的一项是( )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鲁迅的《彷徨》。
C.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
D.梁晓声的《人世间》。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2.材料二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了“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材料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选项”。多渠道吸引人才、多举措留住人才、多尽力扶持人才,使各路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精英、巨匠不再是远离乡村的“离家雁”、短暂停留的“淘金客”,而是真正心系故乡、心系农村的“新农人”,致力乡村发展,争做乡村振兴的“当家人”。
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人才“上山下乡”工作的配套文件,将人才“上山下乡”工作要求具体化、公开化。切实加强致力乡村振兴工作人才的各项保障,将“上山下乡”工作作为人才职务晋升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明确在同等条件下将其作为优先提拔重用的依据,促使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要让更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意识到自己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将扎根乡村发展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返乡党员大学生等参与基层党支部选举。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参加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支持成立乡贤议事会,引导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育农村人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其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公益志愿服务等。
做好基层舆论工作,对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至关重要。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提供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就要改变“回农村没出息”等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改变“农村缺乏政策、发展缓慢、难以施展拳脚”的刻板印象。要挖掘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典型。创作有志青年“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用百姓听得懂的方式来宣传。用百姓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百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人才活力,展现当代乡村人才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发挥,让大家认识到只要持续发力,更多人才将在乡村建立美好家园、实现人生梦想。
(摘编自《培育“新农人”,振兴“新乡村”》)
材料二:
要创新机制,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乡土人才等现有各类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定向培养计划,激发“存量”人才潜能。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浙江省丰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鼓励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二是实施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坚持主题培训与专题培训、课堂培训与实地教学、集中授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对现有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开展政治理论、领导方法、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增强其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主要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乡村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在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适度增加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四是实施乡土人才培育示范工程。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示范,定期举办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发挥乡土人才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摘编自邢明《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
材料三:
安徽农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党员赵九梅已经找到了实现梦想的一片天地。4年前,她来到巢湖市黄麓镇芦溪村巽风湖生态农业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业孵化。一年后,表现优异的她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种水稻、养龙虾、卖大米、采摘果蔬……一座占地4000多亩的农业综合体在她和大家的努力下日益壮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也带动了周边100多名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她还带领巽风湖生态农业园在母校设立培养培训基地,积极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赵九梅说,是学校实行的“三三二”培养模式让自己早早打下了基础:“我们前三个学期在学院学习通识课程,第四到六学期进入试验班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七学期组成3到5人的团队进行创业孵化,毕业后进农场。这种感觉就像坐上了直通车,又快又准。”当地政府也积极宣传她,称她为90后“现代青年农场主”。
(摘编自张胜、王斯敏《乡村振兴急需更多
优秀“新农人”》)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增分项,必须多渠道、多举措,尽力培育新农人。
B.乡村振兴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时,可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听取他们更多的意见建议。
C.乡村振兴创新人才机制,加快现有各类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了定向培养计划,激发了人才潜能。
D.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可结合主题培训与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的管理能力。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了“离家雁”一词,并与“新农人”一词相对应,意在倡导改变乡村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
B.人才“上山下乡”工作举措除了要求具体化、公开化,还需要加强致力乡村振兴工作人才的各项保障。
C.材料一中创作有志青年“沾泥土”“冒热气”的作品,强调宣传乡村振兴中各领域典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D.材料二列举乡村振兴多元化人才的多项举措,意在论证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
15.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一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技术人员在组培室指导马铃薯育苗。
B.江西省铜鼓县当地农业、商务等部门近两年培训种养、农村电商等人才4000多人次。
C.近日,云南省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暨全省林草科技管理工作培训班在昆明市成功举办。
D.山东省东营市举办以“匠心传承技能富民”为主题的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6.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农人”下一个简要定义。
17.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三中“新农人”赵九梅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优势。
第一单元 第三课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奋进的力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整体风貌,明确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历史责任。
忆往昔,在__①__的岁月,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青年学子举竿为戟,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告:平均年龄仅28岁的共产党人,冒着枪林弹雨,齐聚南湖扁舟,共商救国救民良方;年轻的革命家,翻山渡水,南征北战,开辟民族解放新纪元……他们冲锋在前、担当有为的事迹__②__,奏响一曲曲悲壮奋进的青春之歌。
看今朝,青年人生逢盛世,却拒绝“躺平”:扶贫攻坚战,有“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初心担当;航天控制室,有“北京明白”的铿锵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疫战斗,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__③__……新时代的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书写一卷卷光辉壮丽的史诗。
时代磨就青年,青年支撑盛世。莘莘学子既要继承发扬先辈们的崇高遗志,更要焚膏继晷,奋发图强,担负起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_①风雨如晦__②不胜枚举__③义不容辞__
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答案】  _皑皑边疆,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热血奋勇;天安门广场,有“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__
3.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复兴中学将举行大型纪念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下面的纪念图标,写一则活动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能抄袭图中文字,字数不超过40个字。
【答案】  _建团百年绽芳华,赓续百年青春志。(对偶)
传承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担,绽放青春光彩。(排比)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彪炳史册的百年篇章。(比喻)
百年芬芳谁续写?看我今朝追梦人。(设问)
喜迎团建百年,展现时代芳华。(对偶)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激荡人心。(对偶)
奏响时代强音,谱写青春华章。(对偶)
奋斗的火炬,唤起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我们继往开来。(对偶)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__①__,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__②__,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__③__,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4.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运用“沉睡”“醒”两个词语赋予古蜀文化以人的形象,属于拟人手法。A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两句诗诗人是说自己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该句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B项,“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运用夸张修辞。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C项,“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桃花“追逐”杨花,赋予了桃花人的情态。D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运用互文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  _①三星堆文化热__②知之甚少(了解甚少)__③传承它们__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林则徐虎门销烟,毁烟挫敌救祖国,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
人际关系 传统美德 职业精神
让人三尺睦邻里 许人应诺讲信用 封沙治水为人民
张英 季布 焦裕禄 一诺千金 兰考治沙 六尺巷子
【答案】  _焦裕禄兰考治沙,封沙治水为人民,体现了他高尚的职业精神。季布一诺千金,许人应诺讲信用,体现了他优良的传统美德。张英六尺巷子,让人三尺睦邻里,体现了他良好的人际关系。__
7.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到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郑州。下面是焦裕禄烈士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_采用“焦裕禄”三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形似墓碑,表达对焦裕禄的纪念;“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后人乘凉;“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__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和习近平在2014年10月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认知。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讲话”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二者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有很大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
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识,首先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上;其次,还表现在二者在语言表述上平民化的修辞与话语策略,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
两个“讲话”的民族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二者均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对外来文化、文艺观念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反思;在主导性质和方向上,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在中国化本土文艺话语建构成熟之前,中国文艺话语要么打着欧美国家文艺话语的印迹、要么打着俄日文艺话语的印迹,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犹若云泥。
《延安讲话》发表之前,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的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延安讲话》成功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并以之作为话语阐释符码,成功建构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本土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讲话》之所以重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且其社会文化语境比20世纪40年代更为复杂。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艺术特征,更难以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难题。《北京讲话》中的文艺民族本位意识既顺应了世界大势,也顺应了国人民心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
《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的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北京讲话》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为基本叙事单位,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北京讲话》不仅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艺术理论和观念的理解上要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形式和技巧的认知上摆脱对西方文艺创作经验的迷信、依赖,从而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作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艺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摘编自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材料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进而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
B.《北京讲话》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与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紧密相关。
C.《北京讲话》强调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这有利于改变中国文艺研究的现状,有利于解决文艺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D.《北京讲话》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是因为它把“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作为基本的叙事单位。
【解析】 “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错,反对的应是“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且“进而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错,两者并没有构成递进关系。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都要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两个“讲话”虽所处社会语境不同,但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处理。
B.两个“讲话”都强调了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但从对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延安讲话》要比《北京讲话》小。
C.两个“讲话”都强调根据国情进行文艺创作,《延安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农民阶级叙事,《北京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中国梦”叙事。
D.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我国当前要想得到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B项,“从对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延安讲话》要比《北京讲话》小”错,材料只是说“《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的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并没有说《延安讲话》对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要比《北京讲话》小。C项,“《延安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农民阶级叙事,《北京讲话》鼓励文艺创作者围绕‘中国梦’叙事”分析错误,材料中只是谈到“《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D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错,材料二中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且“我国当前要想得到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10.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的一项是( C )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鲁迅的《彷徨》。
C.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
D.梁晓声的《人世间》。
【解析】 “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讲的是外国人从我们的文化资源中寻找素材、寻找灵感,所以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  _①首先提出观点,指出两个“讲话”解决问题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②然后深入阐述两个“讲话”是如何体现人民本位意识和民族本位意识的;③最后总结指出《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有辉煌作品问世。__
12.材料二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了“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答案】  _①材料二体现了人民本位意识,语言表述上平民化,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②材料二体现了民族本位意识,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强调洋为中用;重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材料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选项”。多渠道吸引人才、多举措留住人才、多尽力扶持人才,使各路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精英、巨匠不再是远离乡村的“离家雁”、短暂停留的“淘金客”,而是真正心系故乡、心系农村的“新农人”,致力乡村发展,争做乡村振兴的“当家人”。
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人才“上山下乡”工作的配套文件,将人才“上山下乡”工作要求具体化、公开化。切实加强致力乡村振兴工作人才的各项保障,将“上山下乡”工作作为人才职务晋升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明确在同等条件下将其作为优先提拔重用的依据,促使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要让更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意识到自己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将扎根乡村发展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返乡党员大学生等参与基层党支部选举。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参加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支持成立乡贤议事会,引导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育农村人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其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公益志愿服务等。
做好基层舆论工作,对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至关重要。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提供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就要改变“回农村没出息”等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改变“农村缺乏政策、发展缓慢、难以施展拳脚”的刻板印象。要挖掘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典型。创作有志青年“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用百姓听得懂的方式来宣传。用百姓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百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人才活力,展现当代乡村人才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发挥,让大家认识到只要持续发力,更多人才将在乡村建立美好家园、实现人生梦想。
(摘编自《培育“新农人”,振兴“新乡村”》)
材料二:
要创新机制,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乡土人才等现有各类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定向培养计划,激发“存量”人才潜能。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浙江省丰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鼓励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二是实施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坚持主题培训与专题培训、课堂培训与实地教学、集中授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对现有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开展政治理论、领导方法、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增强其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主要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乡村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在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适度增加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四是实施乡土人才培育示范工程。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示范,定期举办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发挥乡土人才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摘编自邢明《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
材料三:
安徽农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党员赵九梅已经找到了实现梦想的一片天地。4年前,她来到巢湖市黄麓镇芦溪村巽风湖生态农业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业孵化。一年后,表现优异的她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种水稻、养龙虾、卖大米、采摘果蔬……一座占地4000多亩的农业综合体在她和大家的努力下日益壮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也带动了周边100多名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她还带领巽风湖生态农业园在母校设立培养培训基地,积极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人才。赵九梅说,是学校实行的“三三二”培养模式让自己早早打下了基础:“我们前三个学期在学院学习通识课程,第四到六学期进入试验班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七学期组成3到5人的团队进行创业孵化,毕业后进农场。这种感觉就像坐上了直通车,又快又准。”当地政府也积极宣传她,称她为90后“现代青年农场主”。
(摘编自张胜、王斯敏《乡村振兴急需更多
优秀“新农人”》)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增分项,必须多渠道、多举措,尽力培育新农人。
B.乡村振兴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时,可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听取他们更多的意见建议。
C.乡村振兴创新人才机制,加快现有各类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了定向培养计划,激发了人才潜能。
D.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可结合主题培训与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的管理能力。
【解析】 A项,“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增分项”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选项’”,原文是“必选项”,选项曲解为“增分项”。B项,“可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听取他们更多的意见建议”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参加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支持成立乡贤议事会,引导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可知“吸纳在外发展的有志之士”是“成立乡贤议事会”的内容,不是“创新协商议事形式”的内容。C项,“实施了定向培养计划,激发了人才潜能”错,变未然为已然。根据原文“要创新机制……实施定向培养计划,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原文是一种设想,而选项变成了“实施了……”,变未然为已然。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材料一引用了“离家雁”一词,并与“新农人”一词相对应,意在倡导改变乡村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
B.人才“上山下乡”工作举措除了要求具体化、公开化,还需要加强致力乡村振兴工作人才的各项保障。
C.材料一中创作有志青年“沾泥土”“冒热气”的作品,强调宣传乡村振兴中各领域典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D.材料二列举乡村振兴多元化人才的多项举措,意在论证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
【解析】 A项,“意在倡导改变乡村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错,于文无据。原文是“多渠道吸引人才、多举措留住人才、多尽力扶持人才,使各路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精英、巨匠不再是远离乡村的‘离家雁’、短暂停留的‘淘金客’,而是真正心系故乡、心系农村的‘新农人’,致力乡村发展,争做乡村振兴的‘当家人’”,没有提及“意在倡导改变乡村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选项于文无据。
15.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C )
A.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一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技术人员在组培室指导马铃薯育苗。
B.江西省铜鼓县当地农业、商务等部门近两年培训种养、农村电商等人才4000多人次。
C.近日,云南省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暨全省林草科技管理工作培训班在昆明市成功举办。
D.山东省东营市举办以“匠心传承技能富民”为主题的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二材料的出处《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可知材料二重点论述的是“多元化人才”,而C项“云南省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暨全省林草科技管理工作培训班在昆明市成功举办”,重点是“管理工作培训”,所以C选项中的现象不属于“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撑”的范畴。
16.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农人”下一个简要定义。
【答案】  _新农人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真正心系故乡、心系农村,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农业从业人员。(意思对即可)__
17.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三中“新农人”赵九梅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优势。
【答案】  ①赵九梅拥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能够响应党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扩宽乡村振兴的路径。赵九梅带领团队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②当地政府做好基层舆论工作,在创新创业领域树立典型,为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出力。赵九梅被当地政府积极宣传,被称为90后“现代青年农场主”。③当地政府实施的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设立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赵九梅带领巽风湖生态农业园在安徽农业大学设立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新农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