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A.行星—卫星—行星 B.行星—行星—行星 C.行星—卫星—卫星 D.行星—卫星—恒星
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比邻星位于银河系 B.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 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 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
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A.充足的食物 B.适宜的大气 C. 大量的液态水 D.稳定的光照条件
2021年10月30日0时37分,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岩石圈底部
B.下地幔
C.地壳
D.上地幔
5.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和B层
8.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山谷冬季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刻( )
①山坡降温快 ②山谷降温快 ③白天 ④晚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图示时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 B.山坡上遭受冻害的概率高于山谷
C.可能难以形成降水 D.山谷不易形成气流下沉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图示观测时段内( )
A.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D.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1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
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17.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自北向南递减 C.东部高西部低 D.自南向北递减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文特征影响明显。下图示意三个水文站位置及流量月变化,其中将城陵矶站与监利站的流量之比定义为汇流比,其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丰水期,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量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冰雪融水 C.降水 D.台风雨
19.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贡献率大的时期主要在( )
A.枯水期 B.涨水期 C.丰水期 D.退水期
20.据观测,2003年之后汇流比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长江入洞庭湖流量减小 B.洞庭湖出流水量增加 C.流域内年降水量减少D.螺山河段流量增多
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
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是在总辐射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在年有效日照天数上都在减少,尤其近年来减少趋势明显。在减少幅度和影响因素上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
(1)描述图中曲线L东段和西段走向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4分)
简述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的
主要原因。(4分)
(3)推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近年来太阳辐射量
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森林大火蔓廷往往受风向、风力的影响。消防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冋的灭火方式。常用方法有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的前提是当地风速 (大/小)。据上图推测,此时风向为 风,理由是 、 。(8分)
(2)“点倒火”灭火方式利用的是 原理。具体的过程是:燃烧处(山火)气温 (高/低),气流在垂直方向 (上升/下沉),近地面气流 (汇入/流出)。“点倒火”后,倒火被山火吸引,加速烧掉山火前进路上的易燃物,进而熄灭山火。(8分)
(3)在下图中绘制上图中山火和隔离带之间的空气运动情况。(4分)
23、(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4分)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4分)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20:BADCC AABBD BADAC DCCBA
21、(12分)
(1)东段呈东西走向,受纬度的影响;西段呈南北走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4分)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分)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气污染严重,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西部地区近年来云雨天气增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4分)
22、(20分)
(1) 小 西风 火蔓延方向与风向相同 山火自西向东蔓延 (8分)
(2) 热力环流 高 上升 汇入 (8分)
(3)绘图如下:(4分)
说明:近地面由隔离带吹向山火处;画出顺时针环流
23、(8分)
(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4分)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4分)
山火处
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