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学习新知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热源:就整个地球大气而言,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
(2)两个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 作用和对地面起 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影响白天气温的高低和光照的强弱)
代号 名称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特点
① 作用 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无选择性
② 作用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 有选择性
③ 作用 臭氧、水汽和 有选择性
3.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1)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 地区递减。
(2)原因:低纬度地区的 大,一方面太阳辐射强度大,另一方面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 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 。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能量来源: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即大气主要是吸收A 而增温。
2.保温原理:大气辐射大部分以B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 ”。
三、影响
1. 白天近地面的气温,提高夜间气温, 气温日较差。
2.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助学助记
太阳辐射强度
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
大气受热示意图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核心归纳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方面。
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较大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无选择性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红外线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热量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图示 名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Ⅰ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辐射
Ⅱ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辐射
Ⅲ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辐射
应用体验
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2.如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波长来说,图中A为 辐射,J为 辐射。
(2)图中F表示潜热输送,I表示湍流输送,H表示 。
(3)图中字母表示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属于大气热量收入项的有 ,支出项的有 ,收支数值大致 ,故大气温度 。
(4)图中B只有A的百分之四十七,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天天气转阴时,D、G、H、K、L将发生变化,数值增大的是 ,数值减小的是 。(填字母)
探究点二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和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核心归纳
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主要包括空气密度的大小、空气的洁净程度两方面。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空气洁净,云量少,能见度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多,地面辐射强。
2.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实例分析
现象 原因
阴天时天空不是很暗,白天时,房间里、树阴下明亮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之到达地平线以上或者太阳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
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 红色光线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作为停止信号更为醒目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白天多云时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中“高处不胜寒”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状元随笔 保温作用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应用体验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夏季晴朗的傍晚,天空中易出现晚霞。据此完成1~2题。
1.与晚霞形成有关的大气作用有(双选)(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削弱作用 D.保温作用
2.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晚霞比冬季多的影响因素有(双选)( )
A.水汽 B.云量
C.气温 D.地形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4.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的晚上 B.夏季正午前后
C.秋季的早晨 D.冬季的傍晚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 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5~6题。
5.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方舱营房屋顶太阳能面板发电效率高,是因为营房所在地( )
A.白昼时间长 B.空气质量优
C.太阳辐射强 D.人口数量少
6.营房玻璃房采用三层中空玻璃及岩棉外墙保温材料。在严寒时节,室内温度也能保持在15度以上,主要是由于(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46·探索
1.由于沥青路面的比热容比草地小,地面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量,沥青路面的温度较草地高。
2.草地的温度高于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因为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3.沥青路面由于比热容小,白天获得太阳辐射时增温快,使得城镇大气温度快速上升,温差增大。
P48·思考
晴朗的夜间天空中云层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大量散失到宇宙空间,温度降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第二天早晨温度较高。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步 新课学前预习
一、
1.(1)太阳辐射 (2)削弱 保温
2.反射 云层 散射 吸收 二氧化碳
3.(1)两极 (2)太阳高度角 削弱 多
二、
1.地面辐射
2.大气逆辐射 温室效应
三、
1.降低 缩小
第二步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1.解析: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最大。
答案:C
2.解析:第(1)题,审题时要注意“就波长来说”这五个字,由于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所以A为短波辐射,J为长波辐射。第(2)题,地面热量传给大气有地面辐射、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三种方式,而地面辐射为最主要的方式,所以H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应为大气逆辐射。第(3)题,热量直接传给大气层的为大气热量收入项C、F、I、K,热量由大气直接传给地面的H和传向宇宙空间的G为支出项;由于大气热量收支数值大致相等,故大气温度稳定。第(4)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吸收、散射和大气、地面反射后,最后被地面吸收的热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七了。第(5)题,天气转阴意味着大气中水汽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保温作用也相应加强。
答案:(1)短波 长波
(2)大气逆辐射
(3)C、F、I、K G、H 相等 稳定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和地面的反射作用
(5)D、H、K G、L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第2题,在苹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1.A 2.C
3~4.解析:第3题,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D项正确。第4题,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两箱下垫面性质不同,甲箱地面辐射强于乙箱,因此甲箱气温高于乙箱,B项正确;实验中的太阳辐射是一样的,故A项错误;两箱中空气是一样的,故C项错误;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是箱中气温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3.D 4.B
第三步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故与晚霞形成有关的大气作用有散射作用、削弱作用,AC正确;反射作用、保温作用与晚霞形成无关,BD错误。故选AC。第2题,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晚霞说明散射作用强,空气中颗粒分子多,即尘埃多或水汽多,AB正确;气温和地形与散射无相关性,CD错误。故选AB。
答案:1.AC 2.AB
3~4.解析:第3题,图中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削弱太阳辐射很少,但可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B、C错误。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A正确,D错误。故选A。第4题,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B正确。春季的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秋季的早晨、冬季的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误。故选B。
答案:3.A 4.B
5~6.解析:第5题,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方舱营房屋顶太阳能面板发电效率高,是因为营房所在地位于海拔4 000米的某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正确;纬度相同,白昼时间相同,A错误;空气质量好坏不能确定,B错误;人口数量多少不影响太阳能面板发热效率,D错误。故选C。第6题,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③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营房玻璃房采用三层中空玻璃及岩棉外墙保温材料,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④增强,D正确;①③不变,②增强,A、B、C错误。故选D。
答案:5.C 6.D(共41张PPT)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学习新知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热源:就整个地球大气而言,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
(2)两个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 作用和对地面起 .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的。
太阳辐射
削弱
保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影响白天气温的高低和光照的强弱)
代号 名称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特点
① 作用 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无选择性
② 作用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 有选择性
③ 作用 臭氧、水汽和 有选择性
反射
云层
散射
吸收
二氧化碳
3.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1)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 地区递减。
(2)原因:低纬度地区的 大,一方面太阳辐射强度大,另一方面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 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 。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两极
太阳高度角
削弱
多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能量来源: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即大气主要是吸收A .而增温。
2.保温原理:大气辐射大部分以B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 ”。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温室效应
三、影响
1. 白天近地面的气温,提高夜间气温, 气温日较差。
2.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降低
缩小
助学助记
太阳辐射强度
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
大气受热示意图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核心归纳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方面。
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较大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无选择性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红外线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热量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图示 名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Ⅰ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辐射
Ⅱ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辐射
Ⅲ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辐射
应用体验
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答案:C
解析: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最大。
2.如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波长来说,图中A为 辐射,J为 辐射。
(2)图中F表示潜热输送,I表示湍流输送,H表示 。
(3)图中字母表示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属于大气热量收入项的有 ,支出项的有 ,收支数值大致 ,故大气温度 。
(4)图中B只有A的百分之四十七,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天天气转阴时,D、G、H、K、L将发生变化,数值增大的是 ,数值减小的是 。(填字母)
短波
长波
大气逆辐射
C、F、I、K
G、H
相等
稳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和地面的反射作用
D、H、K
G、L
解析:第(1)题,审题时要注意“就波长来说”这五个字,由于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所以A为短波辐射,J为长波辐射。第(2)题,地面热量传给大气有地面辐射、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三种方式,而地面辐射为最主要的方式,所以H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应为大气逆辐射。第(3)题,热量直接传给大气层的为大气热量收入项C、F、I、K,热量由大气直接传给地面的H和传向宇宙空间的G为支出项;由于大气热量收支数值大致相等,故大气温度稳定。第(4)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吸收、散射和大气、地面反射后,最后被地面吸收的热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七了。第(5)题,天气转阴意味着大气中水汽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保温作用也相应加强。
探究点二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和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核心归纳
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主要包括空气密度的大小、空气的洁净程度两方面。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空气洁净,云量少,能见度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多,地面辐射强。
2.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实例分析
现象 原因
阴天时天空不是很暗,白天时,房间里、树阴下明亮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之到达地平线以上或者太阳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
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 红色光线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作为停止信号更为醒目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白天多云时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中“高处不胜寒”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状元随笔 保温作用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应用体验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C
解析:第2题,在苹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答案: D
解析:第3题,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D项正确。
4.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B
解析:第4题,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两箱下垫面性质不同,甲箱地面辐射强于乙箱,因此甲箱气温高于乙箱,B项正确;实验中的太阳辐射是一样的,故A项错误;两箱中空气是一样的,故C项错误;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是箱中气温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原因,D项错误。
课堂达标检测
夏季晴朗的傍晚,天空中易出现晚霞。据此完成1~2题。
1.与晚霞形成有关的大气作用有(双选)(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削弱作用 D.保温作用
答案: AC
解析:第1题,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故与晚霞形成有关的大气作用有散射作用、削弱作用,AC正确;反射作用、保温作用与晚霞形成无关,BD错误。故选AC。
2.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晚霞比冬季多的影响因素有(双选)( )
A.水汽 B.云量
C.气温 D.地形
答案: AB
解析:第2题,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晚霞说明散射作用强,空气中颗粒分子多,即尘埃多或水汽多,AB正确;气温和地形与散射无相关性,CD错误。故选AB。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答案: A
解析:第3题,图中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削弱太阳辐射很少,但可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B、C错误。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A正确,D错误。故选A。
4.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的晚上 B.夏季正午前后
C.秋季的早晨 D.冬季的傍晚
答案: B
解析:第4题,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B正确。春季的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秋季的早晨、冬季的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误。故选B。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 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5~6题。
5.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方舱营房屋顶太阳能面板发电效率高,是因为营房所在地( )
A.白昼时间长 B.空气质量优
C.太阳辐射强 D.人口数量少
答案:C
解析:第5题,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方舱营房屋顶太阳能面板发电效率高,是因为营房所在地位于海拔4 000米的某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正确;纬度相同,白昼时间相同,A错误;空气质量好坏不能确定,B错误;人口数量多少不影响太阳能面板发热效率,D错误。故选C。
6.营房玻璃房采用三层中空玻璃及岩棉外墙保温材料。在严寒时节,室内温度也能保持在15度以上,主要是由于(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第6题,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③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营房玻璃房采用三层中空玻璃及岩棉外墙保温材料,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④增强,D正确;①③不变,②增强,A、B、C错误。故选D。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46·探索
1.由于沥青路面的比热容比草地小,地面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量,沥青路面的温度较草地高。
2.草地的温度高于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因为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3.沥青路面由于比热容小,白天获得太阳辐射时增温快,使得城镇大气温度快速上升,温差增大。
P48·思考
晴朗的夜间天空中云层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大量散失到宇宙空间,温度降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第二天早晨温度较高。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4.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5.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学习新知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 ,造成不同纬度之间的 ,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意义:是大气中 交换以及各种天气现象的实现途径。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地面 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填图:在上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形成过程
①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 。
②A、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
③水平运动: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均是由 流向 。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与等压线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总是与等压线
3.大气运动的意义
(1)影响各地的 ,形成了各种复杂天气现象,也会导致气候变化。
(2)影响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助学助记
1.气压特征:
(1)气压:单位空气柱对地面的压力
(2)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把空气密度增大处命名为高气压,把空气密度减小处命名为低气压
2.等压面即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其在空间中向四周无限伸展,由近地面向高空,存在着无数个等压面。
[易误辨析]
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为什么?
不是。空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即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空气运动不一定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易误辨析]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核心归纳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其过程可归纳为:
状元随笔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1)。
(2)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1)。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为高,凹低为低”(如图2)。
(4)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如图2)。
应用体验
读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冷却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是 。
(3)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探究点二 自然界的热力环流
核心归纳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山谷的气流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坡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应用体验
一天中,存在着海风和陆风转换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一天中某时刻海陆分布和等值线分布图,a、b为两条近地面等值线。据此完成1~2题。
1.若a、b为等温线,则( )
A.等温线b值大于a值
B.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C.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D.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2.若a、b为等压线,则( )
A.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
B.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
C.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D.高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如图为我国某城镇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石化等产品。据此完成3~4题。
3.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工作时间影响 B.温室效应的加剧
C.山谷风的影响 D.城郊间热力环流
4.当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时,其主要原理与图中哪一个环流图吻合( )
探究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核心归纳
1.不同情况下的风向与受力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示意图
作用力(F、P、f) F F、P F、P、f
风向(v) 与等压线垂直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注:F为水平气压梯度力,P为地转偏向力,f为摩擦力,v为风向。
2.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其具体方法是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画风向。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南、北半球,然后用左(南半球)右(北半球)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即与等压线平行),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3.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风力:A>B>C>D。
应用体验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面摩擦力
B.乙—地转偏向力
C.甲—风向
D.丙—水平气压梯度力
2.此图表示的风向是( )
A.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读北半球某时刻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读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山坡气温高于同高度山谷
④山坡气温低于同高度山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图中山谷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谷风风速大于山风 ②谷风风速小于山风 ③山谷风可以提高山坡上苹果品质 ④山谷风不能提高山坡上苹果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3~5题。
3.20时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4.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明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考察时,发现晴朗的天空湛蓝,同时感受到沙漠与绿洲间存在昼夜变换的风向,下图示意当地气温日变化。
(1)解释新疆晴朗的天空湛蓝的原因。
(2)比较绿洲与沙漠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3)在下图线段上标记箭头,完善沙漠与绿洲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49·读图
地面受热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周边地区气压低;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积,密度增大,与同一水平面周边地区相比,气压高。即在热力环流的影响下,近地面会形成热低压、冷高压。
P51·思考
1.示意图如下。
2.城市热岛效应使风在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建设时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P52·作业题
1.白露节气为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之后,空气干燥,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间,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1)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2)
(3)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3.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第一步 新课学前预习
一、
1.(1)纬度分布不均 热量差异 (2)水汽和热量
2.(1)冷热不均
(2)、(3)如图所示
(4)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区 低气压区
二、
2.地转偏向力 平行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3.(1)水热状况
第二步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凸凹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地3 000米高空附近等压面下凹,B地3 000米高空附近等压面上凸,B地高空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三点气压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断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高空流向A地高空,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1)④ ⑤ (2)B 受热膨胀 A 下沉
(3)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图示如下: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对流层底部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面a值大于b值,A错;甲地等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B错;陆地等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陆地气温较海洋高,C错、D正确。故选D。第2题,图中陆地近地面等压面凸向高空低压处,说明陆地近地面气压较海洋海面高,A错、B正确;大气由高压处向低压处运动,即由陆地近地面吹向海洋海面,C错误;陆地高空为低压中心,海洋高空为高压中心,高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错误。故选B。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为一山谷,大气的流动形成山谷风。第4题,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而工业区恰恰位于山谷,污染物顺谷风流向住宅区。
答案:3.C 4.C
探究点三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乙垂直于风向,是地转偏向力;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丙是风向。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所以为北半球高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过甲地垂直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适当右偏即为甲地的风向。第4题,图中①地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风力也最大。
答案:3.D 4.A
第三步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可知,山谷此时气压高于山坡,说明山坡温度比山谷高,气压比山谷低,此现象出现在白天,①错,②对,③对,④错,②③组合符合题意,C对,A、B、D错。故选C。第2题,山谷海拔较低,接受太阳辐射条件较差,温度变化较小,山坡太阳光照充足,温度变化较大, 因此白天时山坡温度上升,山上山下温差较夜晚大,形成的谷风风速大于夜晚的山风,①对,②错;山谷中海拔低,温度较高,白天谷风向山坡上吹,使山坡温度上升,晚上更高处山风向谷里吹使山坡降温,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种植在山坡上的苹果有机质积累,品质提高,③对,④错;①③组合符合题意,A对,B、C、D错。故选A。
答案:1.C 2.A
3~5.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半岛位于黄海附近,结合10月8日20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比较两图可知,丙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故丙地风力明显加大,C正确。甲、乙、丁地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A、B、D错误。故选C。第5题,读图可知,20时, M 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 M 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
答案:3.C 4.C 5.A
6.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大气散射;此外新疆深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云量少,大气的透明度高,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2)根据图示信息可得,绿洲白天温度低于沙漠,夜晚温度高于沙漠;根本原因是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沙漠比热容小,而绿洲的比热容大,所以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沙漠升温比绿洲快,所以温度比绿洲高。而在夜晚,同样是比热容的差异,导致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所以温度比绿洲低。(3)由于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白天绿洲是冷源,地区热力环流是从绿洲吹向沙漠,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晚上陆地是冷源,地区热力环流是从沙漠吹向绿洲,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
答案:(1)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透明度高,太阳光中的蓝色光被大气分子散射,因此新疆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
(2)白天,绿洲较沙漠气温低;夜晚,绿洲较沙漠气温高。
原因:白天,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绿洲比热容大,升温慢,温度低。夜晚,沙漠降温快,绿洲降温慢。
(3)(共54张PPT)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导 引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4.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5.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学习新知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 ,造成不同纬度之间的 ,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意义:是大气中 交换以及各种天气现象的实现途径。
纬度分布不均
热量差异
水汽和热量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地面 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填图:在上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冷热不均
(4)形成过程
①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 。
②A、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
③水平运动: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均是由 .流向 。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区
低气压区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 与等压线 .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 . 总是与等压线 .
地转偏向力
平行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3.大气运动的意义
(1)影响各地的 ,形成了各种复杂天气现象,也会导致气候变化。
(2)影响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水热状况
助学助记
1.气压特征:
(1)气压:单位空气柱对地面的压力
(2)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把空气密度增大处命名为高气压,把空气密度减小处命名为低气压
2.等压面即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其在空间中向四周无限伸展,由近地面向高空,存在着无数个等压面。
[易误辨析]
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为什么?
不是。空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即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空气运动不一定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易误辨析]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核心归纳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其过程可归纳为:
状元随笔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1)。
(2)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1)。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为高,凹低为低”(如图2)。
(4)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如图2)。
应用体验
读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冷却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是 。
(3)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④
⑤
B
受热膨胀
A
下沉
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图示如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凸凹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地3 000米高空附近等压面下凹,B地3 000米高空附近等压面上凸,B地高空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三点气压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断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高空流向A地高空,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探究点二 自然界的热力环流
核心归纳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山谷的气流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坡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应用体验
一天中,存在着海风和陆风转换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一天中某时刻海陆分布和等值线分布图,a、b为两条近地面等值线。据此完成1~2题。
1.若a、b为等温线,则( )
A.等温线b值大于a值
B.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C.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D.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答案:D
解析:第1题,对流层底部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面a值大于b值,A错;甲地等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B错;陆地等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陆地气温较海洋高,C错、D正确。故选D。
2.若a、b为等压线,则( )
A.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
B.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
C.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D.高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B
解析:第2题,图中陆地近地面等压面凸向高空低压处,说明陆地近地面气压较海洋海面高,A错、B正确;大气由高压处向低压处运动,即由陆地近地面吹向海洋海面,C错误;陆地高空为低压中心,海洋高空为高压中心,高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错误。故选B。
如图为我国某城镇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石化等产品。据此完成3~4题。
3.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工作时间影响 B.温室效应的加剧
C.山谷风的影响 D.城郊间热力环流
答案:C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为一山谷,大气的流动形成山谷风。
4.当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时,其主要原理与图中哪一个环流图吻合( )
答案:C
解析:第4题,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而工业区恰恰位于山谷,污染物顺谷风流向住宅区。
探究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不同情况下的风向与受力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示意图
作用力(F、P、f) F F、P F、P、f
风向(v) 与等压线垂直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注:F为水平气压梯度力,P为地转偏向力,f为摩擦力,v为风向。
2.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其具体方法是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画风向。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南、北半球,然后用左(南半球)右(北半球)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即与等压线平行),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3.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风力:A>B>C>D。
应用体验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面摩擦力
B.乙—地转偏向力
C.甲—风向
D.丙—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B
解析:第1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乙垂直于风向,是地转偏向力;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丙是风向。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此图表示的风向是( )
A.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答案:B
解析: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所以为北半球高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读北半球某时刻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D
解析:第3题,过甲地垂直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适当右偏即为甲地的风向。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第4题,图中①地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风力也最大。
课堂达标检测
读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山坡气温高于同高度山谷 ④山坡气温低于同高度山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可知,山谷此时气压高于山坡,说明山坡温度比山谷高,气压比山谷低,此现象出现在白天,①错,②对,③对,④错,②③组合符合题意,C对,A、B、D错。故选C。
2.下列关于图中山谷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谷风风速大于山风 ②谷风风速小于山风 ③山谷风可以提高山坡上苹果品质 ④山谷风不能提高山坡上苹果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第2题,山谷海拔较低,接受太阳辐射条件较差,温度变化较小,山坡太阳光照充足,温度变化较大, 因此白天时山坡温度上升,山上山下温差较夜晚大,形成的谷风风速大于夜晚的山风,①对,②错;山谷中海拔低,温度较高,白天谷风向山坡上吹,使山坡温度上升,晚上更高处山风向谷里吹使山坡降温,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种植在山坡上的苹果有机质积累,品质提高,③对,④错;①③组合符合题意,A对,B、C、D错。故选A。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3~5题。
3.20时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答案:C
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半岛位于黄海附近,结合10月8日20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第4题,比较两图可知,丙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故丙地风力明显加大,C正确。甲、乙、丁地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A、B、D错误。故选C。
5.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A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时, M 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 M 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明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考察时,发现晴朗的天空湛蓝,同时感受到沙漠与绿洲间存在昼夜变换的风向,下图示意当地气温日变化。
(1)解释新疆晴朗的天空湛蓝的原因。
(2)比较绿洲与沙漠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透明度高,太阳光中的蓝色光被大气分子散射,因此新疆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
(2)白天,绿洲较沙漠气温低;夜晚,绿洲较沙漠气温高。
原因:白天,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绿洲比热容大,升温慢,温度低。夜晚,沙漠降温快,绿洲降温慢。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大气散射;此外新疆深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云量少,大气的透明度高,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2)根据图示信息可得,绿洲白天温度低于沙漠,夜晚温度高于沙漠;根本原因是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沙漠比热容小,而绿洲的比热容大,所以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沙漠升温比绿洲快,所以温度比绿洲高。而在夜晚,同样是比热容的差异,导致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所以温度比绿洲低。
(3)在下图线段上标记箭头,完善沙漠与绿洲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解析:由于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白天绿洲是冷源,地区热力环流是从绿洲吹向沙漠,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晚上陆地是冷源,地区热力环流是从沙漠吹向绿洲,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参考答案]
P49·读图
地面受热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周边地区气压低;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积,密度增大,与同一水平面周边地区相比,气压高。即在热力环流的影响下,近地面会形成热低压、冷高压。
P51·思考
1.示意图如下。
2.城市热岛效应使风在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建设时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P52·作业题
1.白露节气为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之后,空气干燥,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间,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1)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2)
(3)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