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

文档属性

名称 柳叶儿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6 20: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宋学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句 (唐)杜 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看谁回忆起来写柳的诗词多?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打发点吃吧……
捡菜叶的市民
一九五零年代末期“大跃进”期间,一亩地产几万斤米的浮夸假新闻。事实上这时期中国正发生全世界最惨重的大饥荒,饿死四千万人。
这能吃吗?
吃得真“香”!
再多捡些,再多……
树皮充饥!!!
我饿!!!
这才叫“皮包骨”
浮肿病
这日子咋过啊?
“观音”土
野菜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然灾害。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吃后会得浮肿病)……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
1.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殊的情感。
2.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请你为下列字词注音
捋下来 勒紧 兀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能
(luō)
(lēi)
(wù)
(zuàn)
(chá)
( sōu)
( cēng)
(sè)
(chěng)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围绕“柳叶儿”的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3、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
4、“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我的“乐”主要体现在哪里?
5、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你怎样理解这种“乐”?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
讲的 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
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柳叶儿

柳叶儿
柳叶儿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课文思路

柳叶儿


3、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可根据文中原话来回答)
(1)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2)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
第14自然段,“多亏了那些树叶,……”
“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4、“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我的“乐”主要体现在哪里?
上树爬高之乐
抢柳叶儿之乐
吃柳叶儿之乐
可以逞能
可以饱吃
5、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你怎样理解这种“乐”?
因为当时“我”小,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和全家面临的处境。总觉得上树爬高能显示自己的本领。
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1)作者当时要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五处“抢 ”字。
“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2)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吃“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
“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文章既写了“乐”,又写了“苦”,你能说说其中“苦”与“乐”的关系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你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吗?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忆苦思甜;
4、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写生活之苦。
2、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特定背景下的童年趣事,“苦中带涩”的滋味贯穿全文。作者借写过去的童年,教育当代人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拓展延伸:
今天,人们吃不吃树叶、野菜?如果吃的话,与课文所写情况是否相同?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喜欢文中的……,
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
得好,好在……
你可以从写作手法、修辞、情感等角度加以探究哦
合作探究—
(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 打下基础。
(2)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3)第11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写出了“我”的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面描写生活的苦涩。
对柳叶儿的
特殊情感




爬树
救命
苦中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