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7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常识简介: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三要素
论 点
论 据
论 证
结 构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本论)
(引论)
(结论)
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
②论据
③论证
证明
要证明什么(观点)
用什么来证明(观点)
怎样证明
(观点)
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
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 。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可能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3.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我概括。
1.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类型
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
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叙述要简明扼要。
事实论据:
1.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2.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
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道理论证(引证法)——道理论据
比喻论证——道理论据 对比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例证法(举例论证)
例证法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分析例证法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例证法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道理论证
引证法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3.比喻论证(喻证法)
喻证法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4.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做对比,然后分析这样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批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正面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三种:
(1)驳论点 (2)驳论据 (3)驳论证
立论和驳论
字词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蛀
赦
禅师
精微
旁骛
秘诀
羡慕
亵渎
zhù
shè
chán shī
jīng wēi
páng wù
mì jué
xiàn mù
xiè dú
浪荡
妄想
杜绝
调和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làng dàng
wàng xiǎng
dù jué
tiáo hé
duàn zhāng qǔ yì
bù èr fǎ mén
yán bù jí yì
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guō不舍:
言行相顾: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旁骛,不专心。骛,追求。
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轻慢,不尊重。
并进,一起前进。
说的和做的相互照应。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哪几个观点(分论点)
2.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要有业
(2)要敬业
(3)要乐业
分论点:
中心论点:
结构
提出
问题
(1)
揭示全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
分析
问题
(2-8)
(写了三个方面)
解决
问题
(9)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分
总
敬业与乐业
有业之必要
敬业之重要
乐业之重要
2-5
6-7
8
▲本文除了条理清楚以外,运用了很充实的论据:
事实论据: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名著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
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
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
析有业
分析“有业”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
举例论证---------百丈禅师的例子。
1.论述“有业的必要”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第5段中两个“简直是”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种人的强烈不满和鄙弃。
习题2
有业之必要
第一层:论述“有业”的必要
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
反面举例论证
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
正面举例论证
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
正反(有业、无业)道理对比论证
强调“有业”的必要性
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这一层为下文论述作铺垫。
阅读6、7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明确:
1.什么叫敬业(敬业的含义)
2.为什么要敬业(敬业的原因)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逐一分析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用成语概括: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
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
该个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
为什么要敬业?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人类生存的需要)
(个人生活的意义)
忠实 、不分心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6—7段从哪几方面谈“敬业”?
什么是敬业
为什么敬业
怎样做到敬业
敬业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为生活而劳动, 为劳动而生活
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
忠实 、不分心
道理论证:朱子、庄子、孔子、曾文正的名言
对比论证: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举例论证: 佝偻丈人用竹竿粘蝉
论证方法
要乐业的原因:
人生免不了要劳苦,但我们可以从劳苦中找到快乐,而且职业本身都有乐趣。
职业的趣味:四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
正面论证
2.两种人生 表现
无业游民,日子难过
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反面论证
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3.怎样“乐业”
从四个方面阐述
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道理论证)
得出结论
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
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中心思想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5041
语言
内容论证方面:
【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演讲语言方面:
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
口语特色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1.增强说服力(论证)
2.含蓄典雅(文采)
3.文章更简洁精炼
引用孔子等人和古代典籍的名言说理好处是:
★引用名言一般属于道理论证
评析质疑 辩证人生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各有道理,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参考答案 2 :
职业分工即使没有“贵贱”之分,却也有“高下”之别。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生活判若天壤。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不平等秩序之嫌。
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而不成,人生岂不尽是失败
5047
参考答案 3:
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
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
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