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文档属性

名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6 21: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 ) 崎岖( ) 阻抑( )
2: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
(2)崎岖:
(3)阻抑:
(4)回环曲折:
(5)亦复如是:
2: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宜注意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宜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而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4:作者资料。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
二: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

2: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

。)
3: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

4: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学习要点
1: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2: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3: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4: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5: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三 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2.请从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四:反馈检测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丛山叠( )岭 险峻( ) 崎岖( )( )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险zǔ_ 景zhì 雄jiàn__ 回huán_ _
3.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雄健:
景致:
如是:
悲壮: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试说明第一段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
2.“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5.“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6.评价一下,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