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在1926年作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只占有8%的财富。这造成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B.贫富差距过大,国内市场狭小
C.工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能力增长
D.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际贸易活跃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背景。依据材料中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可知,美国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会造成国内市场狭小的局面。因此,本题选B项。
答案:B
2.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提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 )
A.1923-1928年 B.1929-1933年
C.1934-1937年 D.1993-1998年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929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3年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银行丧失信用,全国储户掀起提款狂潮,导致多家银行倒闭,这更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信用,引发更大规模的提款狂潮。因此,本题选B项。
答案:B
3.对表中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年份 农产品收入价格 农民付出的商品价格 付给雇佣劳工的工资 农场财产税(1914年=100) 农场总收入
生活费用 生产费用
1928 139 160 148 169 263 162
1929 138 158 147 170 267 168
1930 117 148 140 152 260 132
1931 80 126 122 116 — 106
1932 57 108 107 86 — 76
A.农产品收入价格和农场总收入价格一直相对较低,美国农民的社会购买力相对较低
B.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使除赋税外的各项指数急剧下降
C.农场财产税保持稳定是由于罗斯福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农民生产生活状况迅速好转
D.农业的这种状况加剧了经济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农业与经济危机。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图表信息可知,美国农产品收入价格和农场总收入一直相对较低,所以农民的社会购买力一直较低,当经济危机到来时,这种状况便加剧了经济危机;此时罗斯福尚未当政。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C
4.胡佛曾说:“联邦政府的职能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持这样的平衡,而不允许任何的个人或集团享有特权。它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这表明胡佛( )21教育网
A.维持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B.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
C.坚持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坚持联邦政府享有绝对特权
解析:由“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等关键信息可知,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固守“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5.(2014·济南一中高一期末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21cnjy.com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各国纷纷效仿。这导致了国际贸易额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经济的衰退和萧条。因此,本题选B项。www-2-1-cnjy-com
答案:B
6.(2014·浙江镇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高一期末考试)《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措施。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并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遭到自由主义者们的反对。故应选C项。据“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强化了对市场和投资的控制,A、B、D三项都不相符。
答案:C
7.(2014·盐城中学高一期末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宣传画中文字意为:工作得报酬的美国!幸福!工作使国家进步!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解析:图片中的人物形象为劳动者(工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民)。结合题干文字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基础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8.(2014·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罗斯福( )
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 B.限制资本家无序竞争
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中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福调整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模式,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或立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限制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因此遭到保守资本家的激烈抨击。基于以上分析,本题选B项。21·cn·jy·com
答案:B
9.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该法规做出以上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
A.调节劳资关系 B.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C.增加就业机会 D.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对工人的身份和工作时间做出规定的目的是让企业家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10.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有( )
①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②加强救济工作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等措施有助于广大劳动人民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和财富,从而提高消费能力、开拓消费市场。而“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与建立消费型社会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本题选B项。
答案:B
11.罗斯福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更坚强的信念”“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自由企业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且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A、D两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12.(2014·长郡中学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月考)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四个小组合项可知,都是正确的,故选D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D
13.(2014·兰州铁一中高一期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私人垄断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
B.“福利国家”的规模日益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D.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资本主义。解答本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是对“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解读。为克服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故应选C项。2·1·c·n·j·y
答案:C
14.(2014·江西师大附中高一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所有者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 0.3 32.2 21.3 3.2 40.1 2.9
A.政府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持股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率有所减少,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有所减少,但不能说明“政府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金融机关持股比率大幅度增加,说明“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他国内法人和外国法人持股比率都出现明显增长,说明“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个人持股比率明显降低说明“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故选A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15.(2014·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改革措施,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状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21*cnjy*com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解析:要注意设问要求“全面准确”。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与材料相背,排除;C项体现了材料中的“削减公共开支”,D项体现了材料中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理解。
答案:B
16.(2014·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因此,本题选B项。
答案:B
17.(2014·福建仙游一中高一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考试)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艾哈德既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国家“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又反对“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因此,A、B、C三项都不合乎题意,只有D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D
18.(2014·广东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高一月考)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解析:20世纪30年代罗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20世纪80年代里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依据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D项评述错误,本题选D项。
答案:D
19.下面为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表
国家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联邦德国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英国 3.1 0
这些国家在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两个阶段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
A.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B.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C.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D.自由放任 适度紧缩
解析: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基于以上分析,本题选C项。2-1-c-n-j-y
答案:C
20.(2014·扬州中学高一期末调研)在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涵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施“福利国家”政策,逐渐建立起包括医疗保障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制度。其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和经济安全,并保障公民享有较好的社会服务。因此本题选B项。
答案:B
21.(2014·西安铁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一月考)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的上限。下列因素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www.21-cn-jy.com
A.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高福利政策 D.企业国有化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利政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材料中“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的上限”的理解和把握。高福利政策会使国家不断增加财政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甚至出现财政危机。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22.(2014·银川一中高一月考)二战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中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来源:21cnj*y.co*m】
A.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消除了劳资之间的对立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题干信息“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可知,企业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不能表明劳资之间的对立消除;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调整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本题选D项。
答案:D
23.(2014·执信中学高一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电力革命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推动,第三产业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就业人数在总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24.(2014·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1991年后的十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 )
A.美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B.美国政府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C.美国政府减少政府干预,削减政府开支
D.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解析: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因此本题选D项。
答案:D
25.是谁创造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的奇迹?克林顿在讲话中把这一经济奇迹称为自己执政成就的证明,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你认为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
A.国家干预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克林顿 D.“新经济”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可知,本题选D项。【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22分,共计50分)
26.(2014·银川高一期中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 “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业生产增长了55%,但是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了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6分)
解析:本题以经济大危机为主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材料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富人”与“贫困户”的巨大差距、“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等信息来分析回答。第(2)问,联系政治学科相关知识,回答其根源和实质。
答案:(1)原因:①贫富悬殊影响了国内购买力;②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生产相对过剩。(4分) 21*cnjy*com
(2)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2分)
27.(2014·深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本章程批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每周增加几美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反映的资本家对待新政的态度及原因。(6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又反映出新政的哪些特点?有何作用?(8分)
(3)结合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二中资本家矛盾的实质是什么。由此看出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什么?(4分)
答案:(1)态度:强烈反对新政。(2分)原因:制定规章制度,对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进行强力干预;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削。(4分)
(2)特点:照顾工人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4分)
作用: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缓解政治危机。(4分)
(3)资产阶级内部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2分)
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分)
28.(2014·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期末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
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10分)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第(l)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其覆盖面、针对群体、实施机构及方法等方面概括作答。第(2)问,抓住材料中“资本”“失业压力““生产成本”“工作积极性”“道德”等信息概括作答。第(3)问,从“福利国家”建设的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作答,要注意辩证看待。
答案:(1)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和社会救济相结合。(6分)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业压力;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
(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社会福利意识,拓展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要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防止懒惰思想的形成。(1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