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全等三角形
(说课)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
一、说 教 材
教材内容
地位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之:地位与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第十二章的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概念之后学习的教学内容,它实现了从一个三角形到两个三角形的过渡.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学生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将有利于学好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所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材分析之: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 点
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教法: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有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拟定以下操作: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索互相讨论,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练习实践,巩固新知,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学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三、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察图片→发现新知
动手操作→交流归纳
阅读课本→加深理解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的风景,在古代,为了把这种优美的风景保存下来,一般都是通过画画,可是这不仅耗时而且不会太逼真,在现代,
一般去出游看到喜欢的
风景的时候,会选择用
照相机拍下来,然后,从
同一张底片中可以洗出
很多张尺寸相同的照片,
把照片放在一起,图形能
够完全重合吗?
活动2 观察图片 发现新知
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发现图中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教师再提出:全等这个名词,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活动3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分组讨论,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把一块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两人一组)
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剪出这两个图形
活动一:做一做
观察下面三组图形,它们是不是
全等图形?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2)
(1)
(3)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大小一定相等!
通过具体的图形让学生对全等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1页内容
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通过阅读法让学生找出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这样学生就结合眼和手等多重感官对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产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精确的数学术语加深印象
活动4 阅读课本 加深理解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
对应定点:重合的顶点
对应边:重合的边
对应角:重合的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思考题
说出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对应角
通过对题目的讲解,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小试牛刀
分别指出下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以找朋友的形式练习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如上图:△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
A
B
C
D
E
F
课后习题
如图,△OCA≌△OBD
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
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
中相等的边和角
C
B
O
D
A
请同学回答问题,说出练习题中的对应关系,其余同学做出判断,全体动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从而化解难点。
活动5 实践应用 拓展提高
如图, △ABD ≌ △EBC
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果AB=3cm,BC=5cm,
求BE、BD的长
解:∵△ABD ≌ △EBC
∴AB=EB,BC=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3cm,BC=5cm ∴BE=3cm,BD=5cm
D
A
B
C
E
3.如果AB=3cm,DE=2cm,求BC的长.
解:
∵△ABD ≌ △EBC
∴AB=BE,BC=BD
∵AB=3cm
∴BE=3cm
∴BC=BD=DE+BE
=2+3=5cm
A
B
C
D
E
巩固全等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题目设置遵循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
活动6 回顾小结 整体感知
1、本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
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全等三角形.
表示方法:△ABC≌△DEF(对应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注意: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 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活动7: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习题12.1 第1, 2,3,4题.
2.(选做题):(思维拓展)
猜一猜:(如图)下面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1、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构建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有趣化。
3、采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