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上《司马光》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明晰意图】
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在朗读、背诵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初步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展开想象领悟故事大意。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组词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受司马光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通过学习,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饱含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3、在熟读成诵之后,仔细观察,能够正确书写“众、跌、登”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组词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受司马光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通过学习,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饱含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熟读成诵之后,仔细观察,能够正确书写“众、跌、登”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借助史实巧导入
1.宋朝时期,洛阳、开封一带很多画家,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画出“小儿击瓮图”在街上买。我们也来看一看这本畅销的小人书。
2.出示连环画:你能根据图画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二、创设情境学古文
(一)“读”中了解读文之“道”
后来,有些人把“小儿击瓮图”写成了一个故事,在街上讲述。(出示课文)。你看古人写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你也试着读一读。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指导,明确停顿规则。
引导点拨学生巧妙断句,标注停顿,借助朗读逐步理解文意。
指导一:人物后面要停顿(师生合作读,人物干什么,随即板书标注人物关系)。
指导二:连续动作要断开。
指导三:声断气连读故事(试着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为用文言文生动讲述故事做好准备)。
(二)“讲”中领悟学文方法
1、群儿戏于庭。
提问:这一群小孩子在干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在庭院里呢?(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玩耍)
“群儿”除了“戏于庭”,还可能“戏于何处?”——“群儿戏于园”“群儿戏于林”
“群儿”除了“戏于庭”,还可能在“庭中做什么?”——“群儿书于庭”“群儿歌于庭”
总结: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群,一群;戏,嬉戏;没,淹没;众,众人;石,石头。)
小结:看注释、组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提问:正在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儿登瓮,足跌(原因)没水中(结果)。
根据刚才的方法(读注释、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跌,失足跌倒;没,淹没。)
你能根据这句话的大意,猜猜“登”的意思吗?(爬上)
小结:理解文言文,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大意猜猜看。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提问:这个时候,大家分别是怎么做的呢?
众皆弃去(慌乱),光持石击瓮破之(急切又有序,一气呵成)。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和边做动作边朗读的方法,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众人”的慌乱和“光”的沉着冷静、聪明勇敢。
根据大意猜猜重点字的意思。(弃,放弃;去,离开。)
4、水迸,儿得活。
水迸(读出入声字的力量感),儿得活(喜悦和终于松一口气的感觉)。
提问:结果怎样呢?借助学过的方法(读注释、组词语、根据大意猜猜看),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插图和朗读,说说一个“迸”写出了水怎样流出来的样子?这样的字,你还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吗?(登、没)
小结: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5、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文巧断句,
图文对照看,
读注释,组词语,
根据大意猜猜看。
【设计意图】:在理解中学习理解方法。通过文本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以读促解”;一边读,一边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用于理解下一句,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熟。
(三)文白碰撞感受语言特点
1、再次出示连环画,请你看着图画同桌讲述故事。一人用文言文讲,一人用现代文讲,感受文白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2、你喜欢哪一种讲述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现代文“生动形象”的不同语言特点。
三、迁移学法读组文
还有一位聪明的小朋友,等着你们认识呢?
1、出示文言文
文彦博[明]冯梦龙
彦博幼时,与群儿戏,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2、学习要求:
(1)迁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读这篇小古文。
(2)说一说,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当堂作业促双减
(一)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勿戏火
杜儿持纸,向火为戏。母见之,曰:“火能燃物。偶不慎,小则灼肌肤,大则焚房屋,不可戏也。”儿自是不复戏火。(选自民国老课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勿戏火( ):A.开玩笑 B.玩耍 C.角斗
(2)向火为戏( ):A.对着 B.方向 C.目标
2、“儿自是不复戏火”的意思是。请用“~~”画出“不复戏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