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4: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了解文意,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谈话导入
1.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寓言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去看一看,对比一下,故事内容和课文内容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
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韵味
1.课件出示课文,听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标出朗读节奏。
3.出示节奏划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学生齐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1.出示课题,分析解题。(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2.出示第一句“宋人有耕者”,思考:
(1)解析“宋人”。
(2)解析“耕者”,出示“耕”的组成,以前把种田人称为耕者。
(3)学生自主归纳理解句意。
3.出示“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思考:
(1)“兔走触株”中的“走”字是什么意思?(走:跑)
(2)解析“触”、“折颈”。(触:撞 折颈:折断脖子)
(3)学生自主归纳理解句意。
(4)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兔子撞死这件事是偶然发生的,不是经常发生的。
4.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根据注释解析“因”、“释”、“耒”、“冀”,根据课文插图了解“耒”指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2)学生自主归纳理解句意。
(3)想象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粮食会被草淹没,粮食会枯死,家里没有粮食吃会挨饿……)
(4)种田人等啊等,他等到兔子了吗?他等到了什么
5.出示最后一句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学生自主归纳理解句意。
(2)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做事想不劳而获,对意外心存侥幸)
(3)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6.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我们一起根据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7.古今对译读,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8.根据图片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四、展开想象,感悟寓意
1.合作探究: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田人说吧!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完成导学单,齐读内容。
(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不能想着不劳而获,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应该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事。)
寓言故事,就是在一则小小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收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还可以获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给家人或同学说一说《守株待兔》的故事。
2.课外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板书]
守株待兔
心存侥幸
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