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诸如“戏”“跌”等贴切的动词,孩子们的尽情游戏、跌入瓮中的惊险场景,司马光的冷静、沉着等都体现在了这些动词中。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品质”这一主题编排,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有“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样的要求。《司马光》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习题中也安排了“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因此,要利用文言文这一特殊的文体,落实好语文要素。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
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
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下注释和插图理解文言文意思,体会司马光精神,并用完整的话讲故事讲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 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来到了最后一站。最后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一生读: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2.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要认识几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学完课文,请为他们记录到名人传中,展示在闪光人物墙。
3.第一个要登上闪光人物墙的是?(司马光)
4.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司马光到底姓什么?(学生自由判断)让我们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司马”是一个复姓,因此司马光又可以称为“光”。还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姓氏歌吗?这里面就提到了很多复姓,有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司马”除了可以当姓氏,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呢。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担任江州司马。)
5.跟老师一起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横折钩写舒展,以及“一”和“口”的位置。一起读课题。
司马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是今天的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故事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
预设:①字数少。②以前读的是现代文,今天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人写文章用的语言。③课文底下有注释,和古诗类似。④比现代文更难理解。
过渡:小古文虽然短小,可是要读好它可不容易。你有信心来挑战读好这一篇小古文吗?
任务一:创情境,读古文, 初识特点。
1.先跟着视频读一读。下面就请自己挑战,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
2.自由读,开火车读。
3.这篇文言文一共两句话,现在请两位同学挑战读一读。(二生各读一句,相机正音)
4.讲解“瓮”。古时候装酒的就叫酒瓮,文中这样装水的就叫水瓮,古时候用水不方便,常常会用很大的瓮来装水,有的瓮比人还要高。我们中国还有一个成语叫:瓮中捉鳖。
5.现在跟着老师读。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和刚刚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在有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稍微停一停,就是“停顿”。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读好停顿的地方。)
6.再认真听老师读一读开头这半句:群儿戏于庭。在哪里停顿?(“群儿”后面)在“群儿”后加分隔号,提醒自己这里要停顿。那么后面的“一儿登瓮”又在哪里停顿一下?(“一儿”后面)
7.你发现一般要在什么样的词语后面停顿?(这两个句子都是在写“谁干什么”,都在人物和动作的后面停顿)
8.像刚刚这样,我们也来给下面这句话画停顿线。先找找司马光做了哪几个动作?(三个动作:持、击、破)所以要把这些动作也划分开,稍加停顿。
9.画好停顿线,自己练读,读好停顿。全班男生、女生比赛读。提醒:我们读古文的时候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声断气连。跟着老师再读一次。现在全班齐读全文。
10.从注释①我们知道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在这本书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且文字从右往左竖向排列,这样子你还能读好停顿吗?一起读。
任务二:解文意,深读文,欣赏品质
1.接下来我们要挑战读懂文言文,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2.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
3.我们继续借助注释来理解小古文。再看看其他注释,你还知道了哪些字的意思?(指名读注释:庭、瓮、皆、迸的注释)这里面有两个注释理解起来有难度,我们一起看看。
4.故事中除了司马光,还有哪些人物呢?请你回到课文中找一找,圈出其他人物。
5.交流反馈:群儿、一儿、众、儿。它们分别指的是谁呢?
①群儿:一群儿童。表示挺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很多鸟聚在一起我们可以叫:“群鸟”;很多山可以称之为:“群山”。
②一儿:一个孩子。
③众:这里指的是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
④儿:这个(落水的)孩子。和前面的“一儿”指的是同一个人。
如果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唱歌,用这个句式怎么说?(群儿歌于庭)跳舞呢?(群儿舞于庭)在学习呢?(群儿学于庭)
6.那我们联系生活想象一下:这群孩子会在庭院里玩哪些有趣的游戏?会怎么玩?(自由说话,提示可以想象孩子们玩耍时的动作、表情、声音)
7.第二幅图我们又可以加入什么内容?(这个孩子爬上瓮以后的表情、语言:很得意)
8.现在,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部分的内容吗?(生自由说,师相机表扬生的合理想象)这个部分的故事真是由喜到悲,谁能把这样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个别的,指导语气变化,齐读)
9.故事的经过和结果也很精彩。
(1)弃去怎么理解?(抛下他离开、跑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害怕、恐惧、惊慌失措)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想象一下。(自由说话)
(2)其他孩子是这样的表现,司马光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做的事情。这里的“之”代表什么东西?(瓮)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用什么语气?语速是快还是慢?(语气急迫点,语速快一点,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请边做动作边读。(个别读,齐读)
(3)水瓮被打破了,水流出来了。老师把这个字改成“流”可以吗?(不可以,“迸”表示水流得很快,一下子喷涌出来)
10.既然是司马光救了这个孩子,那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孩子的慌张表现呢,能不能去掉这一处?(不能)为什么?(写其他孩子的惊慌,对比强调了司马光的沉着泠静和机智勇敢)
小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沉着泠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接下来,我们就要为他记录到名人传中。
生填写学习单,朗读,师生点评。
任务三:诵古文,勤积累,传承精神
伴着古典的音乐,开始背诵吧!(自由背,指名背,填空背,背诵)
作业布置:表演名人故事。根据老师的要求:巧分工、编剧本、排表演。课下排练,下节课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