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书中,提出了高中历史课程重要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本课旨在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密切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将问题探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有效渗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成学生深刻理解。运用时空观念,将辛亥革命置于具体时空语境下考察,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深处,作出较为合理的历史解释;并从中体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深沉博大的家国情怀。
【教学地位分析】
《辛亥革命》是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国民开始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取得了巨大的功绩,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同时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意义。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最终证明了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中共的领导下走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成功。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和中考开卷考试,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掌握有限这些决定了学生更多局限于历史现象,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辛亥革命的影响,没有辩证全面的去分析。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批判思维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深入感知近代革命英烈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与情怀。
【教学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立足时空观念,梳理辛亥革命的历程;运用史料实证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正确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建立中华民国史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其体现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以问题引领的方式着力点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与认识,也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这样既解决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思路】
从教材的篇幅来看,本课教学篇幅较多,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做了梳理与整合,危机存亡醒世人(辛亥革命为什么)、清君立国为苍生(辛亥革命是什么)、乾坤未挽共和失(辛亥革命怎么样)、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功绩)四个模块进行学习,构建整体历史。
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采取整合教材加史料辅助的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给予突破。具体的做法是课前发放学案,布置预习任务,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辅以相应史料进行设问,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总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思想、原则和性质。在重难点的史料呈现方式上,均展示了多角度多类型的史料,以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的认识辛亥革命,并形成对辛亥革命合理的历史解释,从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导入新课 出示: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肖像图和中山装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中山装有什么含义?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倾听、思考 结合时事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授 课 解读课标讲解辛亥革命概念讲解辛亥革命背景讲解辛亥革命之路讲解辛亥革命之痛讲解辛亥革命之思 出示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出示辛亥革命概念,从广义和狭义解释出示时间轴,1901年到1912年历史和重大事件一、危机存亡醒世人材料1: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材料2: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增设厂十五家以上,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材料3:材料三: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材料4:材料四: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上书李鸿章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总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新政和预备立宪二、清君立国为苍生通过放映一段《辛亥革命》电影引出三民主义三、乾坤未挽共和失(一)武昌起义出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1.成立中华民国2.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出示图片《宣统帝退位诏书》时间:1912年2月12日3.颁布《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3月11日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等等。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出示图片:《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及与各国公使合影》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1912年3月10日四、惊天动地谱春秋出示材料1——材料6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 材料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忱……辛亥革命前,中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41.3家,1916~1919年更达到年均124.6家。——选自岳麓版必修2材料4: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辩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辩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许金城《民国野史》材料5: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6: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阅读课标倾听、理解概念问题:通过材料分析辛亥革命背景是什么?(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3)问题: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分析新政和预备立宪?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关系?三民主义评价?了解武昌首义背景爆发意义。问题: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其体现了哪些思想和原则?其性质如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和结果阅读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问题:阅读学案上所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展示小组成果讨论提问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怎样的呢,结合所学以小组形式探究,谈谈你的看法。 一是明确授课内容,二是明确学习目标。界定概念培养学生时空素养通过材料辅助教学,认识到革命的爆发与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此过程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通过材料辅助教学,学会从多角度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展示动态图,认识武昌起义后全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具体地理环境,提高时空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出示相关历史图片,习得阅读历史图片的方法,从中提取历史图片所蕴含的信息和史料价值。通过材料辅助教学,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式与方法。
小 结 总结本课 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利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加大信息的反馈力度,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小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三民主义顺应挽救民族危亡的实践而创立,辛亥革命重要意义。 根据课堂所学,简述重难点知识。 回扣课标,夯实知识。
作 业 出示作业 结合所学,写篇有关辛亥革命成败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根据所学,按要求完成作业。 形成对辛亥革命合理的历史解释,在此过程中提高历史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危机存亡醒世人 1、清末“新政”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3、预备立宪
二、清君立国为苍生(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时机
2、过程
3、高潮
4、结果
三 乾坤未挽共和失(袁世凯篡权)
1原因
2、结果
四 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功绩)
1 、性质
意义
3、局限性
[教学反思]
1、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的认识,更多还是属于有所知道但有一定隔膜的状态,习惯性地易于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分析认识。
2、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历史事件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