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考考你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散文家。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zhuàn)注音:
嗜 辄 吝 褐 汲 侍 箪 俦 觞 黔 娄shìzhélìnhèjíshìdānchóushāngqiánlóu 注释课文:1、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姓字:姓名和表字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 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别号。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他天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常常有酒喝。5、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 置酒:办酒。 招:打手势叫人来。这里是相邀的意思。 造饮辄尽:到别人(即:亲戚朋友)家里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光。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造,到、往。辄,就期:希望、愿望。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邀请他去喝。他到别人家里去喝酒,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要喝醉。 6、既醉则退,曾不吝惜去留。退:退回,指回家。曾不:不曾,一点也不。吝情:挂心,在意。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堵,四壁。这里指房屋,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就是四壁空空)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注释: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短褐:粗布短衣。褐,粗布衣服。穿结:打补丁。喻衣服破烂。箪,放食物的竹制器具。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指缺吃少喝。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箪瓢屡空:常常缺少饮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穿,破洞。结,补缀连结。8、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常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这些文章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9、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忘怀,忘却。这里指不在意。忘怀得失:忘却了世间的得失之情。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史传体文章后面作者对于所记人物的评论。10、赞曰:赞语说11、 黔娄是春秋时鲁国人,清贫自守,不愿出仕。死后,曾子去吊丧,问其妻“何以为谥”。其妻说谥“康”。曾子认为黔娄在世时没有好日子过,死时又不荣耀,不能谥“康”。其妻说:“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见刘向《列女传》)不戚戚于贫贱:不为贫贱而忧虑。不汲汲于富贵:不热衷于发财做官。1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言:指黔娄妻说的话。兹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朋友、伴侣;同类。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觞:饮酒。觞:酒杯。赋诗:做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1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的百姓吧? 意谓五柳先生象是生活在上古社会中的人物。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俗淳朴。不化(教化)而自行,人民甘其食,乐其俗,心无好恶,老死不相往来。翻译要求:
重点字词——准确
归纳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一些简单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什么地方。许:处所详细地知道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现在指: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2、了解情况不深入。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喜欢、特殊的爱好。亲戚朋友。亲:亲戚。旧:旧交、旧友。有时往、到就希望、愿望不曾挂心、在意冷清的样子安然自若的样子过完自己的一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远 (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认为)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颇示己志(志趣)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一些简单的特殊句式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②每有会意 ( )
( )
③亲旧知其如此( )
④造饮辄尽( )
⑤期在必醉( )处所体会,领会书中的旨意旧交、旧友就希望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
⑧以乐其志( )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 )
⑩环堵萧然(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酒杯以……为乐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空寂一词多义:
之{
言{
意{
得{或置酒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每又会意意暇甚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他,代词的,助词说,说话言语、话意旨神情得到益处其{
甚{
志{
去{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寻向所志颇示己志日始出时去人近曾不吝情去留他语气词,表揣测、反问详细重要标志志向、志趣离开距离(5)翻译下列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粗布段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翻译、学习时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感情轻微变化。
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着几方面的句子。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着几方面的句子。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
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嗜酒”说明了什么?借酒醉获得心灵的平静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的天性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淡泊名利。
他实际上有痛苦,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和乐趣。爱好一
爱好二
生活状况
爱好三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环堵萧然……晏如也但求精神愉悦率真放达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爱好):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爱好):常著文章自娱,忘 怀得失。思考讨论:1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 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什么?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7、 全文那些句子或短语中用到了“不”字?它们有什么作用?6、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5、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4、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一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表明了什么?他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 晏如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哪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答: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作用有:
1、“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是传记的常规形式。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3、借他人之口,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五柳先生传赞语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不慕荣利”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
柳
先
生
传传文赞语名号来历:性格:生活:志趣: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安贫
乐道不慕
荣利洁身
自好照应:“不慕荣利”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一、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不”字为一篇眼目淡泊宁静恬淡自足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开朗乐观耿直率真 9 “不”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课文总结: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两篇传记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老舍小传快速背诵全文补充练习
1、解释字句
2、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3、背诵课文
1、亦不详其姓字( )2、因以为号焉 ( )3、不求甚解 ( )4、造饮辄尽 ( )5、环堵萧然 ( )6、箪瓢屡空,晏如也( )7、不戚戚于贫贱 ( ) 8、不汲汲于富贵 ( )解释下列蓝色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二、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专志乐学。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洒脱。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安守贫贱。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高雅脱俗。三、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对读书的态度;对做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四、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屡空 黔娄 无怀氏之民 葛天氏之民类比学
者隐
士百
姓百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