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标题的含义作用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标题的含义作用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0: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24 新高考 小说专题
04
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小说标题考查角度
明确考查角度:
1.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含义);
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用意、效果、好处)。
其中,对小说标题作用的体会是重点,因为它涵盖了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标题的用意的理解。
04-1标题的含义/意蕴
真题展示
[2019·天津卷]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2017·浙江卷]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巩高峰《一种美味》)
[2016·全国1]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李锐《锄》)
[2011·山东卷]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严歌苓《审丑》)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理解”“分析”“标题”“寓意”等字样
step1: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如: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step2: 联系全文内容梳理表层含义(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把标题所要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本义、具体所指)分析出来。
step3: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精神、象征、情感层面的抽象所指)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寻找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理解标题的意蕴“三步骤”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1)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谐音双关。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2)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意义双关。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夜”,表面上指夜晚,实际上指黑暗统治;“路”表面上指道路,实际上指革命征途。
补充“双关”
补充“象征”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不屈的精神意志。
象征的底层逻辑是映射和比喻。象征的象征本体与被象征对象都是明确的,是清晰的,是可准确表述的。
补充:引申义与比喻义
(1)引申义是由标题的本义引申、扩展而派生出的意义。这种引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个别到一般,二是从具体到抽象。对标题引申义的探究需要结合文本内容。
(2)比喻义是以标题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比喻义必须脱离开具体的修辞语境而独立存在,标题的比喻义往往需要结合文本来探究。
关联教材
课堂实践
《变色龙》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善于变色的蜥蜴
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或象征意义。
解析: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结合主旨)
关联教材
本义(字面义)
比喻义
2、《百合花》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本义(字面义)
象征义、主旨义
关联教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据原文故事情节可知,百合花字面义为被子上百合花图案;结合百合花的特征,结合小说主旨,百合花名字——“百年好合”寓意,最后理解标题的深层义,象征人性美、人情美,暗示军民鱼水深情主题。
《百合花》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
象征人性美、人情美,暗示军民鱼水深情主题
《秦琼卖马》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既指王超杰所唱的这一曲目,也指王超杰像秦琼一样在困顿时卖瓷盘这件事
本义(字面义)
双关义
课外拓展
《秦琼卖马》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京剧经典曲目之一
表层义——标题本义(字面义)
深层义
指代义
比喻义
象征义
双关义
主旨义
与手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相关。
标题含意(意蕴)
知识网络
导学案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课后作业1
《锄》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锄是农业劳作的一种农具;
②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④锄代表着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课后作业2
《一种美味》
小说以“一种美味” 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标题“一种美味”,表面指美味的鱼汤;
实则指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抓来的一条鱼让全家人对生活充满了短暂而珍贵的希望。
04-2 标题的作用
真题展示
[2021·浙江卷]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2019·浙江卷]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 为什么 [《呼兰河传(节选)》]
[2016·全国2]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探究”“谈谈”“标题”“作用”等字样
小说标题的作用
1、(环境)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线索作用,概括主要情节;照应,统领、贯穿全文;
3、(人物)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4、(主旨)运用象征,比喻等一语双关,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引人思考回味;
6、(手法)使用了某种手法,有双关、比喻、象征意味,生动新颖。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
1.以人物为标题,比如:《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
2.以物象为标题,比如:《项链》《百合花》
3.以事件为标题,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范进中举》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比如:《故乡》《边城》《荷花淀》
5.以问题为标题,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各类标题的作用
1.以人物为题,比如:
《未婚妻》、《东坛井的陈皮匠》、《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仁慈的小偷》、《六指猴》
作用:
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开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象为题,比如:
《古渡头》《尺子》、《鞋》、《亲爱的土地》、《锄》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3.以事件为题,比如:
《走眼》《报复》《活着》《抻面》《卖琴》
作用:
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
比如:《故乡》《边城》《荷花淀》
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渲染氛围。
5、以问题为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人思考。
关联教材
课堂实践
1.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旧社会环境,渲染热烈欢乐气氛。
(从题目与环境方面思考)
②交代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
(从题目与情节方面思考)
③是小说的线索,贯串起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从题目与情节方面思考)
④暗示了主题。封建礼教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从题目与主旨角度思考)
关联教材
练一练 说出一下标题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
《无头骑士》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变色龙》
《热爱生命》
《秋天的怀念》
《少年闰土》
总结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命题者偏爱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也就是作用),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导学案
《战争》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课后作业2
《一种美味》
小说以“一种美味”为题有何作用?
①标题未说明“美味”的具体内容,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一种美味”指美味的鱼汤,它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整篇小说。
③“一种美味”又暗指全家短暂而珍贵的幸福。标题意蕴丰富,起到了暗示主旨的作用。
课后作业
2022年新高考2卷《到橘子林去》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课后作业
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
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选“磨房里外”。
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同课章节目录